太極拳的精髓 纏絲勁運動張志俊

2022-11-04 15:33:03 字數 4581 閱讀 2302

陳式太極拳在強調纏絲勁的基礎上,上肢運動有朋、捋、擠、按、採、列、肘、靠八門勁別和通背勁、對稱勁,中間有「胸腰運化」,下肢有朋、捋、擠、靠、採及進、退、顧、盼、定五步和「襠走下弧」,這些合到一起產生的勁稱為「混元勁」。為了在太極拳技擊對抗中走出「混元勁」來,有如下要求:

逢力必朋,逢朋必纏,逢纏必轉,逢轉必沉。

這些要求包含在每個動作中,而且是在瞬間同時完成的。細心的讀者可以對以上16字訣認真揣摩體會。下邊我們從三個方面來**混元運動的規律。

一、六個方向的圓

太極拳運動的肢體執行軌跡非圓即弧。弧是圓的一部分,可歸入圓中進行討論。我們先來定義:

具有六個方向的力稱為「混元力」,也就是說,「混元力」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它擁有六個方向——前、後、左、右、上、下,即立體的圓。有的人雖然走得也是圓,也是弧,但只有四個方向,這樣的力不能構成「混元力」。

一對方向的力,比如前後或左右或上下,這樣的力產生的勁叫直勁,對對方構不成威脅。因為它是直來直去的,嚴格的講它不屬於太極拳勁別的範疇。四個方向的力才能形成圓和弧線運動,但對方的大腦可以作出判斷,肢體的本能反應可以跟上你,隨上你,對對方的威脅也不大。

只有是六個方向的圓弧運動,即立體的圓運動才能使對方對你的運動方向無法判斷,這是太極拳有別於其它拳種的精妙之處。你可以先出手打我,我一接手就干擾和改變你的運動方向,使你處於被動和無目標狀態,然後便是我的打擊,這是太極拳「後發先至」的奧妙所在。

在這個具有六個方向的勁力之中前後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奧妙。「前後」是人們的習慣,「左右」經過訓練可以掌握,「上下」則不易掌握且容易被人們忽略。

凡是在推手和散手中產生了頂勁就一定是少了兩個方向,不是左右就是上下。

凡是被對方沖垮了,一定是少了左右方向的勁;凡是自己左右轉動不靈時一定少了前後方向的勁;凡是被對方提起或壓垮了,一定是少了上下方向的勁。所以我們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注意每乙個動作,每個轉關換式都必須有六個方向,否則拳式就是不正確的,在實戰中也是不管用的。

二、肢體的公轉和自轉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運動形式是公轉加上自轉。太極拳運動中以腰脊為軸,身體各關節的運動也是公轉與自轉的同步交叉運動。一般來說,下關節對上關節而言是自轉;上關節對下關節而言是公轉;前關節對後關節而言是自轉,後關節對前關節而是言是公轉。

自轉相對於公轉時關節運動的幅度要大,公轉相對於自轉時關節運動的幅度要小——這裡講的是在走纏絲勁時關節運動的規律。

上肢運動相對於腰脊來說,腰脊是公轉,手臂是自轉。說腰脊的轉動幅度大於手臂是不對的,打擊腿(抬起的腿)與腰脊的關係也是如此。一般情況下腿要承擔自身的重量,相對來說比手的運動範圍要小,所以儘管腳是膝關節的前邊一節,可它自轉的幅度並不大,而膝關節轉動的幅度更大一些,這是特殊情況。

因為腳在抓地的時候要生根,要向下滲透,擰轉,所以腳不可能像手一樣畫那樣大的圈(用腿攻擊時除外)。

公轉運若軸,自轉方圓生,相隨勿枉動,三節自分清。

太極拳運動要求我們明三節——梢節、中節、根節。全身多處分三節,比如:手分三節,臂分三節,胸腰、下肢亦分三節。

沒有了公轉和自轉,便分不出三節來,自然也沒有「節節貫串」可談。所以公轉和自轉學說是建立在「節節分家」基礎上的。

明白了公轉與自轉的規律,我們便可以做到以腰脊為軸,以手領勁,含胸塌腰,屈膝鬆垮,五趾抓地,將全身的勁力集成為一處,施加到我們想要達到的地方,這就叫「節節貫串」,因此公轉與自轉是「節節貫串」的外在運動形式。

人們常出現的毛病是靠後關節的運動代替前關節的運動,這樣不可能有「節節分家」的效果。後關節運動大於前關節運動也是不對的,因為這裡缺少了梢節意識,不可能達到「空」「靈」「活」「脆」的效果。

在對抗中,沒有自傳就不可能接收對方的力,就不可能改變對方勁力的方向,把它化掉。沒有公轉則自傳就失掉了軸心的根基,肢體運動就會顯得飄浮無力。

明確身體不同部位公轉與自轉的關係主要是為了周身的協調,避免枉動,使自己的力量不產生矛盾。凡是不該動的、多餘的、不合理的動作可稱作枉動,避免枉動才能達到周身一家,才能產生「渾元勁」,才能避免在實踐中犯勁力渙散、勁力太硬和丟、頂的錯誤。

三、周身的多元化旋轉

太極拳運動的本質是螺旋纏絲運動,它要求周身一家,協調平衡,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也可稱為以腰為軸的周身多元化運動。周身運動的多元化也就決定了各個關節部分一定要適應多元化的旋轉規律。換言之,在這種周身多元化旋轉的螺旋纏絲運動中,要有順逆、有開合、有收放、有摺疊。

一順一逆走螺旋,開合之處謂轉關,收放吞吐太極勁,摺疊往復生妙玄。

「順逆」是螺旋纏絲勁的運動形式

纏絲勁是太極拳,尤其是陳式太極拳的一大特色。由於人體的關節有自己的運動極限,所乙太極拳運動的纏絲勁是靠身體關節部位不斷轉換的順逆旋轉來實現的。那麼如何來定義順逆纏呢?

當代太極拳界有許多種定義法。比如:

以掌心向內或向外為判定依據——掌心向內為順纏,掌心向外為逆纏;

以手的順、逆時針旋轉為判定依據——手的運動方向順時針為順纏,反之為逆纏;

以手的運動是向心力還是離心力為判定依據———向心力時為順纏,離心力為逆纏。

但這些都有不甚嚴密之處。因為若以掌心向內或向外為判定順逆纏絲的依據,那麼在太極拳的招式中,有時兩手既不向內也不向外的情況該如何判定呢?比如兩手背在腹前相對,向下抖勁。

若以手的順、逆時針旋轉為判定依據,往往手在完成乙個順時針(或逆時針)的圓弧運動中,可能前半部分是掌心向外,而後半部分是掌心向內,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勁力,又怎麼能定義同一種纏絲勁呢?

若以手的運動是向心力還是離心力為判定依據的話,往往在太極拳中,手的乙個動作,乙個纏勁,前半部分為向心力而後半部分為離心力。所以這樣定義也不確切。

迄今為止,我認為近代著名的陳式太極拳大師陳照奎先生對於順逆纏的定義是合理的。

上肢(起於梢節):

小指領勁,其它手指遞個跟上,掌心空、虎口圓、大指合,為順纏。大指領勁,其它手指遞個跟上,掌心空、虎口圓、小指合,為逆纏。下肢(起於梢節):

小趾領勁,膝外展,為順纏。大趾領勁,膝內扣,為逆纏。而中節胸腰部分只做螺旋公升降運動。

「開合」是螺旋纏絲勁的轉關形式

「太極拳,開合拳。」太極拳之精華用兩個字概括,叫「開合」;用四個字概括,叫「虛實開合」;用八個字概括,叫「虛實開合,起落旋轉」。

由此可見「開合」二字道出了太極拳的精髓所在。

「開合」是肢體運動的外在形式。開後是合,合後是開,一開一合,道法自然。以腰為軸,周身外朋內裹謂之合;以腰為軸,勁力四面放射謂之開。

就肢體運動的外在形式而言。有雙開、雙合、左開右合、右開左合、上開下合、下開上合等。

「開合」又指關節的開合,這是肢體運動的內在形式。「襠開一尺不為開」,是指要松胯,講胯關節的開合。「轉關之處須有開合」,這個開合是指關節的拉長。

經過不斷的開合的訓練,我們的各部分關節才有可能放鬆、伸展,最終點站達到周身的鬆柔。

「誰能合,誰能贏」,這裡的「合」,不僅指形體的合、關節的合,還指通過「節節貫串」,將周身的力合於一點,有效地控制對方。

「引進落空合即出」,這裡的「合」,是指力點的發放,指打擊。

對上肢來說,順纏為合,逆纏為開。對全身來講,合時上肢順纏,下肢逆纏;開時上肢逆纏,下肢亦為逆纏。

「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講的是太極拳所特有的陰陽之道和辨證哲理。就太極拳的形體語言來講,每乙個動作中都開合存在,相互包容,互為其根。比如「六封四閉」中雙手外分置於耳後,這時,雙手為開,大小臂之間為合;前胸為開,後背為合;上肢為開,下肢為合……就太極拳的技擊功能而言,開為打擊,合為引化,這也只是一般而言。

事實上,開也可能是引化,合也可能是打擊。可能乙個開的動作的前半部分是引化,後半部分是打擊。

也可能乙個合的動作的前半部分是打擊,後半部分是引化。打即是化,化即是打,這是太極拳中開與合的更高層含意,需要認真揣摹。

「收放」是螺旋纏絲勁的攻防形式

太極拳一招一式都有其鮮明的技擊含義。威力巨大的太極拳需要有力源、路線、整合、力點。而且速度快、爆發力強,具有彈性、韌性、螺旋、穿透等特點,它是怎麼產生的呢?

簡面言之就是「收放」二字。

「勁起於腳跟,行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這句話具體回答了上邊大部分的問題。那麼為什麼說腰為主宰呢?

腰就是那個整合與分配的機關,人體各個部分關節都有自己旋轉的規律,但都要以腰為軸心使其它部位貫穿起來。若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梢節領勁,兩頭捲曲,通過特有的螺旋纏絲運動向上分配六成,向下分配四層。向下分配的力回到腳上後五趾抓地,蹬地**,這就是力源;向上分配的力到達於手,這就是爆發的力。

手指領勁的目的是向中間收,含胸塌腰的目的是向中間收,腳抓的目的也是向中間收。收了才能放。那麼這個收與放的時間差是多少呢?

可以說沒有。收即是放,理論上間隙,實際上可能就沒有。腰一收它就有了,爆發與收幾乎同時。

但必須是收進來才能放,收的質量決定放的效果,就像爆竹卷得越緊崩得越響一樣,拳式也如此,拳曲越緊爆發力越強。

「摺疊」是螺旋纏絲勁的高階妙用

摺疊使用最多的是手腕和胸腰。太極拳中的摺疊就是用弧線螺旋運動改變對方勁力的方向,其法則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後。

對方勁力到了,乙個摺疊就是把其化掉了,毫不費勁。因為這些反方向運動容易給人以錯覺,尤其運用六個方向的混元力,對方就要不知你要往**去了,他無法應你的方向、角度、速度和時間。

陳式太極拳的動作執行特點是:起動、纏絲、執行、剛落點。執行為柔,落點為剛。

剛就是方,方就是出了圓,出了圓會產生斷勁。勁斷了怎麼辦呢?應該用摺疊把它接上來。

執行時要走大圈,速度慢。摺疊時走小圈,速度快。正因為有了摺疊和發勁,才有了往復,有了快慢。

在陳式太極拳中,發勁和摺疊可以把執行襯托得更慢,執行可以把發勁和摺疊襯托得更快,有了一種節奏感。所以說摺疊是表現陳式太極拳快慢相間、輕沉兼備的一種主要形式。

太極拳腰胯運動的規律

太極拳腰胯運動的乙個規律腰胯分離兼論太極拳的動與不動張廣才筆者追隨恩師趙國仁先生 陳正雷大師入室 中國武術七段 習拳幾年以來,深感要學好太極拳,非遇明師,非明拳理,非下苦功,不得窺其門徑。對於拳論 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皆靜 的理解,就經歷了乙個曲折的過程。學拳之初,筆者的理解是既然要求一動無有不動...

運動養生 太極拳的保健作用

文章導讀 經常性的進行一些太極拳鍛鍊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增強自身的肺活量,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改善自身容易出現的心肺呼吸困難等症狀,還可以幫助我們老年人緩解自身容易出現的關節炎等風濕骨科疾病,效果非常不錯,為大家普及一下太極拳的保健作用吧。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 細長 慢均。由於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

學習太極拳的感想

機電三班徐曉菲 2015205 太極拳,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很熟悉的名詞,電視上有太極宗師,公園裡有練太極的老人,對於太極,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它是在大一上學期的體育課上,最初印象就是乙個字 慢。老師一次次的給我們做示範,認真勁深深感染著我的,這次太極拳的學習令我感受頗深,之前是自己小瞧了這項運動,認真練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