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拳

2021-09-13 19:18:16 字數 5414 閱讀 8558

太極拳是拳,在古代拳就是一種用於搏擊的技術。拳有內家、外家之分;拳的種類有很多,但在以前有共同的一點是必須有技擊的含義。不能用於技擊的,就不能稱之為拳。

拳是一種載體,它可以去承載不同的思想、文化而變成獨具特色的拳種。在當今社會,拳更賦予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拳是技術,不只是架子或套路,它必須區分於操或舞蹈,它一定在吻合人體的生理基礎上,有非常完美的運動曲線,才能體現拳術的魅力。

所以對任何拳術都有「差之毫釐,繆以千里」之說。

而「太極」是乙個哲學概念,是華夏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太極圖是對太極形象而又貼切的概括。從太極圖上看:

太極呈一圓,圓中有黑白兩部分,俗稱「陰陽魚」,兩魚互抱,迴圈往復;白魚中有一黑眼,黑魚中有一白眼,代表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它維繫了陰陽的平衡。因此,在太極拳中必須能夠體現出太極的陰陽之理,需知道如何通過在動作的運動過程中保持身體各個部位的陰陽變化和陰陽互變,要知道如何做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太極拳就是把這個太極的思想融入的拳中而成為太極拳的,就是用拳作為載體、用動作來展現太極文化和思想的,所以有人把太極拳稱為「哲拳」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既然被稱為「太極拳」,她必須包含了「太極」和「拳」的兩層含義,也就是必須把太極的陰陽之理融入到拳裡面,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太極拳。而不是緩慢地做一些看似打拳的動作就是太極拳了。

所有太極拳的經典拳論上說,太極拳是根據「太極的陰陽學說,結合中醫的經絡骨骼學說,融入道家的導引吐納之術」創立的。所以說太極拳真正的核心是以太極的陰陽學說為理論依據,中醫的經絡骨骼學說為生理依據,以道家的導引吐納之術為練氣的方法,以武術拳架為載體的一種性命雙修的拳法。另外,我們再看太極拳著作的經典理論,太極拳的運動特點為:

節節貫穿、不丟不頂、以柔克剛、避實就虛、等等。

據以上所述,練太極拳或教太極拳必須要搞明白的幾個原則:

一、每乙個動作必須能夠完全符合經典拳論和太極拳創立時的原理要求,即每招每式應具有太極陰陽之理,周身上下、手腳身背處處皆應虛實分明、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不斷轉換。哪怕是最簡單的兩手開啟,其實都有開中有合的。如果不明陰陽之理,那就不能稱太極。

二、每個動作應符合人體骨骼的最佳受力點的原則才能保證經絡的通暢。太極名家陳鑫在他的著作《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說練太極拳很重要的一點是「骨節要對」。「骨節要對」其實就是吻合人體骨骼最佳受力狀態。

因為在拳架中吻合人體骨骼的最佳受力狀態,就是把樁功直接融入拳架當中,這又吻合了以前所說的練太極拳要樁步走架的說法。這時手的位置、腳的位置、身體的方向,有時差一厘公尺都不行。就是所謂的「差之毫釐,繆以千里」,只有在拳架中有了這些特定的位置、角度、方向的要求後,才能意味著拳跟操和舞蹈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所謂拳打萬遍自顯神通,是指打準確的拳,廣播操做一輩子都不可能變成拳的。

三、每乙個動作都要體現節節貫穿,因為節節貫穿是太極拳最顯著的特點,很多人都知道在《拳論》中有「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句話,但要做到知行合一也不是件簡單的事,首先要知道這二句話的真正含義,其根在腳,關鍵是怎樣有根?如果在拳架中不吻合骨骼最佳受力狀態,那就很難有根。同時又因為骨節沒對,也沒辦法一節一節貫穿出來,所以就沒辦法體現節節貫穿。

另外,在做節節貫穿時的要領是一節一節貫穿的,也就是說在做節節貫穿時是有虛實變化的,比如從肩貫穿到肘時,這時肘為實,而肩要從實轉為虛,貫穿到手時,肘就又從實轉為虛。在乙個手臂上就有實有虛,實中有虛,虛中有實,這樣又吻合了太極的原理,俗話說無處不太極,就是說太極就是不斷的在虛實變化。又吻合了太極拳是相互矛盾而統一的運動這一說法。

四、在每個動作上都要體現不丟不頂、以柔克剛。怎樣做到是關鍵!大家都知道,練拳其實就是把乙個人本能以外的動作用特殊的方法協調起來,再把協調起來的動作綜合起來變成乙個人的條件反射。

如果拳架動作不通過檢驗、不明拳理,那可能是在做操。在練太極拳中有句諺語:「在練拳時無人當有人,在推手時有人當無人」。

意思是說在練拳過程中感覺有人在推著,但其實光靠想象是沒有用的。在易太極學拳就一定要先明理,為什麼要這樣做動作!而且一定要檢驗,把每個動作拆開,讓人推著把拳架動作給做出來,而且在過程中不能和對方頂,也不能被對方推出去。

但那時如果沒有吻合人體骨骼的最佳受力狀態,就很容易會被對方推出去,如果在拳架中沒有完美的運動曲線、沒有節節貫穿、沒有虛實變化,那就不可能讓推的人使不出力把動作做出來。所以雖說要「練拳時無人當有人」,但學拳時一定要先有人就有人。當真的有人推著,能用完美的線路,不斷虛實變化的技術,讓推的人在使不出力的情況下完成拳架線路,那就表明這個動作做對了,當一套拳都通過這樣的檢驗,就會對這套拳為什麼要這樣做動作?

怎樣練準確的拳?會感覺非常清晰。再在練拳時還不能大意,還要想象著有人推著你,用已經明確的方法去練拳,這就是「練拳時無人當有人」的過程。

因為在檢驗和練拳時一定是讓推的人使不出力的,然後不斷的去練通過檢驗過的拳架,直至把碰上力就讓人使不出力的動作變成條件反射。到後面碰上力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對方使不出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推手是有人當無人」。如果拳架不明理,不通過檢驗,就算練的時間再長,碰上力還是在頂。

所以說廣播操做一輩子都不可能變成拳,不通過不丟不頂檢驗過的拳架,練的時間再長也不會是太極拳。所以說太極拳的每個招式都應具有清晰和準確的執行線路和先後順序,如此才能符合太極拳的原理和運動特點,才能具有良好的養生和太極技擊的攻防作用,才能在招熟時達到以柔克剛、四兩拔千斤的效果。

五、大家都知道太極拳是內家拳,內家拳就必須產生內氣,而現在幾乎所有的太極拳的書上都很少講到產生內氣的方法。所以很多習練者都迷失了方向,甚至練了一輩子都不知道氣是什麼。下面我著重闡述一下太極拳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的原理和習練方法:

根據中國古老的道家養生理念「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這個修煉公式加以檢視,我們可以得知:修練會造成精、氣、神的改變,換句話說,精、氣、神三者的成分、功能各自不同,精不等於氣,氣也不等於神。它還告訴我們經過修練,精可以變化為氣,再由氣變化為神。

從文字上觀察,這個公式包含了二個重點:(一)「練」這個字就是再製、精製的意思,因此,我們要研究精變成氣、氣變成神的過程和方法;(二)「化」即是變化、轉變,不管是質變或量變,前者與後者必有不同之處。

我們先說一下練氣的前提。宋·寇宗奭《本草衍義》說:「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

」意思是只有人的氣血先出了問題,疾病才會跟著來。所以《靈樞·脈度》裡面說:「氣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

」就是說:氣跟水一樣,一定要流動,否則就會汙濁腐敗,成為致病之源。《內經·靈樞經脈》說:

「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又說:「氣血淤阻,病由之生,氣血通則百病癒。

」說明氣必須依靠經絡、氣脈來執行的,如果經脈不通,那氣血執行就會受阻,所以開通經脈是練氣的首要任務,當然開通經脈是需要特定的外形。易太極的第一體系準確性就是讓經脈暢通的。經脈不通,則採氣、行氣等工作皆難以進行。

說「練精化氣」,那麼「精」是什麼?在生活中當我們身體狀況好的時候稱為「精力充沛」,身體狀況差的時候稱為「精疲力盡」,這表示「精」是供給身體活動力的能量,它可增可減,是一種常會消耗、常需補充的元素。《黃帝內經》說:

「人始生,先成精。」又說:「夫精者,身之本也。

」再進一步指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由這三句話的相互關係得知,精是構成身體的基本元素;精是陰氣、陽氣結合的產物;精是強健身體的要素;精是建構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的基本元素。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都有精的存在,所以「精」是氣的一種,它關係到四肢、五臟的健康及六識感官的靈拙。《內經》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

」就是說人是能從天地之間採取的「真氣」,可以與食物中的「穀氣」合流,用來充足我們身體的精氣。《內經》又說:「真氣著,經氣也。

」就是說精氣行走於血管、經脈之中,精含動能,它有推進的動能,所以這一類的氣都歸屬於精。

人體透過兩個管道攝取能量(精):一是飲食,一是呼吸。

首先講飲食,我們所吃的食物皆取材於植物、動物,這些植物動物在生長過程中吸取了天地的營養和能量,我們將食物吃下去後,便占有了它們的營養和能量。而且動植物本來是有生命的,生物都有生物能,它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氣。我們消化動植物,同時也吸收了它們的生物能。

第二通過呼吸來攝取空氣中的能量,我們用科學方式觀察空氣中的成份就有氫、氧、氦、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氣、微生物、塵埃,還有號稱空氣維他命的「空氣離子」等元素。

但是,我們通過飲食和呼吸攝取的能量是只能維持我們的生命,還不足以用來轉化成其它成分的「炁」(氣)。我們還得用特殊技巧的改變,可以轉換「氣的種類」。但因為空氣中還蘊藏了電能、熱能的陽氣,所以說當呼吸吐納時吸進身體的「氣」為一種含有火氣及動能的粒子,古修道家稱之為「元陽」,元陽是一種能量,我們要利用天地間的「元陽」。

但如果只是吐納,一段時間之後,嘴巴破了,臉上猛冒痘痘,口幹口臭,甚至全身燥熱難耐,感覺身體開始「上火」,這就是陽氣累積太多所產生的現象。所謂上火,就是火氣浮動上公升。以前說有的人練氣功的走火入魔就是這原因。

所以自古以來,大部分的道派都主張性命雙修,認為「形神俱妙」才是修道正途。我們觀察已經出土的歷代人物影象,常會看到他們擺出各式各樣的練功姿態,這是幾千年來人們共通的練功方式,因為動才能通氣散滯,活絡血脈,而呼吸吐納吸進來的陽氣充滿電能、熱能,也必須借用勞動、運動來消耗能量,發汗散熱,並將氣流通散布全身。如果光是動而不練氣,身體就容易虧損;如果光練呼吸吐納而不動,身體則容易上火。

修道家雲:「無氣莫打坐,沒有麥子莫推磨。」古人認為,入門學藝必須先從功架這些基本動作練起,等待身體有氣。

但是現代有很多人一開始就由打坐入手,這種做法古人是不主張的。古人認為無氣打坐等於是「空轉」,將產生種種問題,所以許多僧尼、喇嘛即因長坐氣滯而渾身是病.....

當然,最難求的反而是入手功夫,有些道家是挾秘自珍,有些修道家則認為初步功夫是「賤下之道」,其中有些動作很難說得出口,所以《性命圭旨》有「神仙不肯分明說,說得分明笑殺人」之語。因此,很多人捧著古書練功學道,常不得其門而入。

因此,怎樣用特殊的技巧來把空氣中的能量轉變成以後練功時所用的精氣?這個練氣(空氣)化成精氣(後面就稱:練氣化精)的過程就是通過導引和吐納完成。

練氣若能動靜調和,則形、氣兩利,光靜不動或光動不靜,效果都將大打折扣。尤其不可只靜不動,否則久而久之必導致氣血停滯,百病叢生。所以說練氣化精是練功的第一步,但必須遵行動靜相濟的道理,開始以動作導引配合呼吸。

《黃帝內經》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人為陰陽所生,人身的健康、壽命皆脫離不了陰陽的作用,不論是練氣的原料或**,例如穴道一前一後、吐納一呼一吸、行氣一公升一降,凡涵蓋在陰陽領域者皆屬命功。

練氣化精的功能在練命養形,其**離不開「肢體運動+呼吸吐納」的組合。莊子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高者之所好者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象彭祖等高壽的人都喜歡用導引吐納來養形的。所以說養生公式是「運動+呼吸」。呼吸可以攝取能量,這時如果配合一緊一鬆、一公升一降、一開一闔的肢體活動,就能產生能量,這就是利用呼吸吐納加上肢體動作的導引,練氣強身就是產生「導引」能量的效果。

這一緊一鬆、一公升一降、一開一闔就是陰陽,所以說易太極每乙個動作都要明確它的陰陽之理。「熊經鳥伸」即是導引動作,目的在導引能量沿著氣脈散布到筋骨皮肉、五臟六腑,能讓我們氣血暢通、體魄強健。而導引必須要有正確的位置,明了的執行線路以及規範的先後順序等等。

練易太極時的口訣就是規範執行線路的先後順序。這就是練氣的初期所說的「養形」。施肩吾《西山群仙會真記》:

「形者氣之捨,氣者形之主。借形養氣,氣壯而形固矣。」這就是說形非常關鍵。

太極拳要練出內氣,沒有特定的形是不可能的。

太極拳的本質是什麼

這裡說的太極拳,是指打拳盤架子而言,不涉及技擊。太極拳是 太極 的一種派生事物,不等於是 太極 太極拳的動靜,只是 太極 動靜的一種,不是 太極 的其他動靜或全部。太極拳是有形有質,是形質相成的體育運動專案。所以太極拳的傳授不能只講形,不講質。既要講形又講質,做到形質兼備。這個問題要從歷史上對太極拳...

打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時間 2009 08 17 摘要 太極拳,根據陰陽 臟腑 經絡 氣血學說創造的鍛鍊方法和動作要領,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 意氣為君骨肉臣 三調整 調心 調氣 調身 九要領 靜 聚 貫 順 沉 暢 松 正 整。太極拳,根據陰陽 臟腑 經絡 氣血學說創造的鍛鍊方法和動作要領,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 意氣為君骨肉...

太極拳方案

曹集中心學校建立太極拳特色學校 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公升學校品味,打造辦學品牌,引導學校走個性化 特色化的內涵發展之路,形成特色鮮明的學校發展態勢,全面提公升教育教學質量,特制定本方案。一 實施背景 我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 業務精良 愛崗敬業 樂於奉獻的體育教師隊伍。其中體育處滕寶郎教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