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教學反思

2022-11-01 09:27:02 字數 2978 閱讀 1595

《雷雨》教學反思1

《雷雨》一課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閃電雷鳴,聲聲蛙鳴,美麗彩虹……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他們都有著一定的生活體驗。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讓學生自主**、同桌合作、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穫,體驗學習的快樂。

一、**結合,朗讀感悟。

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低年級學生所需要的。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雲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在指導朗讀時,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變化。

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這句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自然景物的特點,「烏雲——黑沉沉」、「樹葉——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來理解朗讀,並結合情境畫面領悟雷雨前景物的特點。

再如讀「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這句時抓住「越來越亮」、「越來越響」結合課件,體會閃電一次比一次亮、雷聲一次比一次大、刺耳。並聯絡生活例項,嘗試用「越越」說句子。

二、注重積累,加強運用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用多**製作蜘蛛垂下來的動作變化畫面,將抽象變為直觀,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

「『垂』是說蜘蛛順著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然後就「垂、掉、落」這三個字進行了詞語的訓練:

金黃的稻穀()下頭

蘋果從樹上()下來

葉子從樹上()下來

兔子的耳朵從頭上()下來

又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一句時,抓住「越……越……」進行訓練,課件以「我會說」的形式填空訓練:( )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烏雲( );風( );( )越( )越( )。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且積累了詞語。

三、多樣形式,指導背誦

背誦是閱讀教學的乙個重要任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雷雨》一文語句生動、簡短,朗朗上口,是背誦積累的佳作。課堂上,通過展示**、填空、兒歌的形式指導背誦,學生有了扶手就能順利地背誦出內容。

四、反思不足,提公升自我

講完課,結合老師們的評課,細細琢磨,這節課我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很多事情趕到一起,備課不夠充分,課件操作不流暢。二是朗讀時,還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三是放手不夠,授課過程面面俱到。結合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在今後的聽評課中,我會向各位老師多學習,精心打造生本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雷雨》教學反思2

我執教的《雷雨》,經過精心設計,課後也得到了同事的好評,但還是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主線清晰,但細節目標不夠明確。

我教學從整體入手,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讓學生明白課文寫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再深入到區域性,按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順序學習課文,讓學生通過讀書了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不同特點,再回歸到整體總結全文,較好地把握了整體與區域性、區域性與區域性的關係,教學主線非常清晰。並且緊扣雷雨前、中、後的特點進行設問,如雷雨前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雷雨中問「這是一場怎樣的雨?

」雷雨後的景象是怎樣的?這樣設問,比較符合低年級以感性思維為主的年齡特徵,有益於促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對細節目標顯得不夠明確,如「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蟬一聲也不叫」到底要讓學生理解到什麼程度,我事先沒有考慮周到。

二、注重挖掘文字,但語言文字訓練不夠具體。

我從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特點出發,充分挖掘課文,著重於說話能力的訓練,如最後一段中「你聽到青蛙說什麼?你還看到哪些景象?但對於理解「垂」,「掛」,「坐」過於簡略,在訓練過程中有欠紮實有序。

如「蜘蛛又坐在網上了」的「坐」,從學生朗讀的效果來看,學生一直在強調「又」並未強調「坐」,說明在訓練過程中學生並未完全對「坐」的「悠閒」理解到位,訓練還有欠紮實。

三、學習課文**相依,但看圖與學文順序本末倒置。

課文有兩幅圖,圖畫是供學生觀察的物件,又是理解的憑藉。教學中,我讓學生先看圖,表述圖意,再學文,用「課文是如何描述這場雨下得大,下得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如何描寫這場雷雨的,並指導朗讀,拉近了學生觀察圖畫與作者觀察生活之間的距離,又利於理解文中的詞句。

但是本文非看圖學文,因此應先學文,再借助圖加強理解,不能本末倒置。

以上是這節課的反思,希望自己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雷雨》教學反思3

《雷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五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自學課文,聽讀感知。

2、匯報交流,細讀感悟。

3、總結提公升。

4、拓展練習。

通過本次試講,我覺得本堂課的成功之處在於:課堂環節比較緊湊,有效地抓住了教學目標,通過動作、聽讀、朗讀、想象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不同景象。同時,以文字為載體,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提高了傾聽的能力。

但本堂課也存在很多不足。

1、在聽讀「雷雨前」的景象這個環節時,對學生整體性關注不夠,特別是在通過動作理解「亂擺」一詞,應該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

2、在品味「雷雨中」的景象這個環節中,想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雷雨是由大到小的變化的,但是如果能夠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嘩嘩嘩、漸漸地、漸漸地」感受變化,就更好了。在檢查學生傾聽認真程度時,對後進生關注還不夠。

3、在賞讀雨後景象時,讓學生說說雨後看到的景象,但陳述略過簡單,對重點詞語「掛」「坐」分析的還不夠透徹,在賞讀雨後景物時,沒有有效的和雷雨前的景物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好的感受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比如雷雨前「烏雲密布」,雷雨後「天亮起來了」;雨前蟬一聲也不叫,雨後蟬叫了;雨前蜘蛛逃走,雨後蜘蛛又坐在網上,無比的愉悅與悠閒。

4、在總結時可以讓學生根據板書內容回顧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再次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不同景象。

人教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6《雷雨》

雷雨 教學札記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了語文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在執教 雷雨 一課時,改變傳統的單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本課...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教學計畫

一 教材分析 第一組教材圍繞 春光 這個主題進行安排,主要由 古詩兩首 找春天 開滿鮮花的小路 爺爺植樹 及口語交際和語文園地一組成。本組課文重在引導學生走進春天,發現春天的特點,探索春天的奧秘。課文中有描寫美好春光的散文 古詩,有發人深思的童話故事。儘管文章體裁不同,但從內容上都很貼近學生生活。教...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1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準確識讀生詞,認讀輕聲。能正確 規範地書寫8個生字,聽寫課後8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詩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出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2.了解詩歌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