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狀況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22-10-19 05:27:18 字數 1732 閱讀 5869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發布了xx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11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達62.07%;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物件。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

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著**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

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

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物件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為54.

12%。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著緊密的聯絡。這種高學歷人才搶占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的相關政策支援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部門出台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了解程度時,分別有11.

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

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資料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型別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型別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定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定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

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 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 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 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 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 針對就業資訊和就業途徑設問 6 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 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 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

大學生就業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8 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 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 對工作方向的選擇 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

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階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 涉外律師 涉外金融服務 同聲傳譯 電子商務 數字 物流 精算和心理諮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10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 就業難 僅僅為一種表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