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實踐調查報告

2021-04-18 10:54:57 字數 3380 閱讀 3642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公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當代大學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乙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況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各方面的調查,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以下幾個問題.:

一 、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1、 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

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 41.76%,28.57%,27.

84%。調查顯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

84%,有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經濟知識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人才;三是心理素質,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問題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

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階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應出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方面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客觀的評價,這裡除了客觀因素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室必要的。

二、 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

這說明兩個問題,乙個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在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時密切相關的。另乙個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的選擇方位較之其他地區多,這也成為就業者選擇的原因。

三 、價值取向: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各單位的薪資基本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單位存在降薪的現象。大多數企業負責招聘的人員都表示,崗位薪資不可能高於招聘薪酬,但會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求職者應對人力資源市場和薪酬採取主動迎合態度,針對現階段形式自身作出相應調整。我們大學生的擇業觀正在發生變化,他們變的冷靜理智,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2023年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達到100萬家,佔全部企業的99%,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也是我們大學生的主力軍,其企業具有更多的創新和更新能力,我國加入wto後對大學生求職擇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四 、大學生應加強就業工作的對策 。我們不僅要堅持理想教育確定正確的職業理想,道德修養在掌握的所學專業要求的各項准予技能重點培養學生適應心環境和動手創造的能力。還要緊跟時代步伐,更新大學生就業觀念,目前的社會強調的是以創業帶動就業,勇於挑戰,不怕失敗,隨著改革開放農村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只要我們大學生都有積極的心態,正視社會適應社會,你就會越來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將會盡可能的為大學生求職擇業提供合適的環境,大學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大學生本身應對就業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就業中有立足之地。

現在的就業形式在這裡我不多想說,大學生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在調查過程當中了解到,現在大學生也正視到了這一點。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中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那麼大學生就業究竟面臨怎樣的難題那?

據了解,多數人無法一次應聘成功:2.7%的人應聘次數在5次以內;2成的人應聘次數在6—10次。

而且人們在求職的過程中花費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將近2成的人花費在500—999元之間。在求職成功後,據不完全統計:

10.8%的人很滿意;52%的人比較滿意;不滿意者僅佔3.2%。

另外,求職時間長也是乙個因素:20%的人在1個月之內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22.

9%的人在2—3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人均費時3.13個月,有的甚至成為「校飄族」。

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的癥結何在,經過乙個假期的調查和了解,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專業面太窄;缺乏社會關係;資訊不足;性別歧視。

據了解,在填寫了試用期月均淨收入的學生中,不含社會保險的男生月均淨收入為1915元,女生為1820元;轉正後月均淨收入男生為2706元,女生為2441元。進一步分析發現,校際差異大於性別差異,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試用期與轉正後月均淨收入分別為3291元與3975元;而同校男生為3012元與3670元。如果我們將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國外就業、月收入高達15000元去掉後,女生月均淨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於同校男生,但仍明顯高於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與女生。

為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應大力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 給大學生更多實踐機會;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資訊;規範就業市場,制止憑關係、走後門等不公平現象。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焦點。在此背景下,省市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倡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然而大學生自主創業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始終不成氣候。陶然當時有創業想法的時候,周圍的人開始也不理解,但陶然還是去做了,並且成功了,他對那些不敢嘗試的人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並非每個人都曾經嘗試一步步走向夢想,如果連嘗試都不敢,就不可能成功,我不認為誰更高明或誰的運氣更好。我能行,你也能行,當初我將我和母親的住房賣了20萬元做創業經費,就沒有想過退路,把它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準備大幹一場。機遇來了,就要看你是不是乙個有準備的人,當然敢冒險不代表不要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和失敗。

選對切入點,走好創業第一步邊做邊學,勇於面對失敗和挫折 。很多大學生覺得自己沒有管理經驗,不願意一畢業就自己創業,想先去企業裡工作,積累一點經驗,這種普遍心態,陶然不置可否,他只是說:「不要把它框框化,應該因人而異,我在大學裡選學了商學院的課,也讀了很多哈佛mba的書,我覺得在書上學到的一些管理模式和方法正好可以運用到實際中來,在實際創業過程中,我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有的人沒有學過,或者不了解,先去企業裡鍛鍊也未嘗不可。

創業最大的障礙和敵人就是自己,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戰勝自己!

作為一名大學生,「堅決拼乙個美好的未來」是我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

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著。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

從心底裡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後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機械一班 馬顯念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乙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此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率為94.3 調查檔案採用單項選擇 不定...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調查範圍 x大學在校學生 調查時間 2010年5月1日 3日 調查方式 現場調查 學一食堂門口,各本科生宿舍,自習室 本次調查採用現場調查方式,共發放問卷110份,收回106份,有效問卷100份,佔發放總問卷數的90.91 問卷中,男生共54份 女生問卷46份。一 關於大學生的自身情況和自我評價問題...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10機電一班薛思協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 精英化 向 大眾化 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我國經濟也遭受其影響,就業市場更是雪上加霜,給09屆畢業生就業帶來巨大壓力,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不容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