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

2022-10-18 14:06:24 字數 3349 閱讀 3895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

南於莊中學八年級語文閆雅麗

一、說教材

《大自然的語言》是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本冊書安排了兩個單元的說明文,第

三、四單元,第三單元側重事物說明文,而第四單元側重事理說明文。

《大自然的語言》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寫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一篇事理性說明文,也可以稱之為科學小品。文章生動通俗地介紹了物候學研究的內容,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以及物候學研究對於農業生產的意義,文章條理清晰,語言生動是學生了解物候知識,學習閱讀說明文方法的典範之作。因此,學習本文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又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說目標

根據文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及本文的內容及特點,確定以下學習目標。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詞

2、了解物候知識,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資訊。

3、掌握舉例說明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設計意圖:(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自然,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的設計和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初步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難點: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這樣安排的好處。

設計意圖:(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提取資訊和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因此確定了以上的學習重點。

在學習說明文時**說明的邏輯順序,對於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因此確定為了本文的難點。)

四、說學情

從生活經驗方面說,本文介紹豐富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從知識基礎角度說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所以,本節課在學習中就可以用來鞏固說明文的相關知識,並加強學生對本課的一些個性的品析與理解。但本文蘊含的物候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五、說學習方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們採用了如下的課堂學習方法;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型,自主學習、合作**,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加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延伸拓展法:採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請同學們談談每個季節各有什麼特點,(學生發言)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大自然用它獨特的方式向我們傳遞各種不同的資訊,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氣象學家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

設計意圖:(在匯入環節,讓學生談每個季節的特點,貼近他們的生活,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發言的積極主動性,讓他們帶著良好的情緒進入本文的學習。)

第二環節:預習展示

在此環節學生展示自己通過預習掌握的資訊,包括生字生詞的積累,作者作品的相關內容,課文資訊的採集,主要內容的概括,感受理解評價,以及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等都可以。

設計意圖:(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而且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第三環節:朗讀課文,篩選資訊,整體把握文意。

為了幫助學生快速篩選文章重要資訊,可以為學生展示以下問題。

1)什麼叫物候?什麼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

學生活動:

學生分頭篩選資訊,然後用課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教師為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後,按照先後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後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和鼓勵。

設計意圖:(1、四個問題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文章,培養快速篩選資訊的能力。2、用競賽方式,可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第四環節:精讀課文6~10段,**區域性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本環節意在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師針對難點,可適當點撥,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再**其中的內在關係。

設計意圖:(在此階段教師只給與學生方法的指導,而不是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正體現了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指導意見。)

第五環節:小組合作分析說明方法

學生略讀課文,找出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通過新的學習材料,鞏固上個單元學習的說明方法的分析,來加深理解和體驗。同時新課標強調:

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同時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的特點。)

第六環節:課堂練習

(一)、仿寫練習,要求學生仿照示例仿寫。

示例: 你看那水中的蝌蚪,不就像游動的逗點,大自然在水面上寫著:春天已在人間。

你看那天空飛翔的大雁,不就像省略號一串?大自然在藍天上寫著:秋天就在眼前。

你看那天上的雲彩,就是大自然的語言。白雲飄得高高,明兒準是晴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訓練學生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的能力,同時為下節課學習說明文的語言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延伸拓展,轉化課堂知識

1.我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並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絡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3.請同學談談自己身邊的物候知識。

設計意圖:(將課內所學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展,不僅可以讓所學知識學以致用,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第七環節:課堂小結

「草木知時節,鳥鳴報農時」,竺可楨先生用淺顯易懂,饒有趣味的語言向我們闡述了物候及物候學的科學知識。同時告訴我們科學就在身邊,科學距離我們並不遙遠。讓我們零距離接觸科學,從而熱愛科學。

七、說布置作業。

1.說明「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清早寶塔雲,下午雨傾盆」三則農諺包含的物候知識。

設計意圖:(意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2.同學們,用你們的慧眼、靈心去發現、傾聽大自然,用你們的妙筆去記錄大自然的語言。設計意圖:(用準確生動富有科學性的語言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培養學生觀察和寫作能力)

大自然的語言

目標 1 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和結構等藝術特點。2 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仿編。3 有欣賞 了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準備 1 幼兒有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2 配樂詩歌錄音磁帶。3 大自然景象教學掛圖 詩歌圖譜各一幅。4 拍攝的大自然景象圖一套。5 數...

大自然的語言

17 奇妙的轉殖談家楨 第一課時 共一課時 審核人 一 課前展示 二 學習目標 1 整體感知課文,概括文章要點。了解轉殖。2 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掌握本文的說明方法,並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三 自主 合作 1 字詞 繁衍囊胚期 蝌蚪 鄞縣性腺胰蛋白酶 分泌瀕臨孵化 2 熟讀課文,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大自然的語言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2 通過閱讀課文能夠明白什麼事大自然的語言以及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3 區分物候學和氣候學。教學重點 物候和物候學的定義 物候對農業的重要性。教學難點 區分物候學和氣候學的不同之處。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匯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