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案例

2022-10-18 02:24:11 字數 4039 閱讀 3965

教學目標:

1.了解儲蓄的含義。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3.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存款利息。

教學重點: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信用社存款單、有關利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老師的家裡有五千元錢暫時還用不著,可是現金放在家裡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學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

生1:可以用這些錢買家具,來**,賺大錢。(眾生笑)

生2:可以把錢進行投資,比如說買保險等。

生3:我覺得還是儲蓄比較安全,什麼時候用就可以直接取出來。**的風險比較大,萬一損失了就什麼也沒有了。(眾生大都點頭表示認同)

師:這位同學的建議不錯,我就把這五千元進行儲蓄。在儲蓄之前,老師還想了解一下關於儲蓄的知識,有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

[評:能創設寬鬆的學習情境,從「老師想了解一下關於儲蓄的知識,有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的話,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積極回憶有關儲蓄的知識,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充分利用學生樂於幫助教師解決困難的心理,拉近了師生之間距離,緩解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二、聯絡生活理解概念

生1:我知道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以及農村合作信用社等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進行儲蓄的場所。

生2:我知道儲蓄不僅可以幫助國家進行經濟建設,而且能增加家庭個人的收入。

師:說得真好,這是儲蓄的優點,儲蓄能支援國家,我們可以看以下的資訊:

2023年12月,中國各銀行給工業發放貸款18636億元,給商業發放貸款8563億元,給建築業發放貸款2099億元,給農業發放貸款5711億元。(教師投影出示資訊)

這些錢就是我們大家平時的儲蓄。據統計,到2023年底,我國城市居民的存款總數已經突破7萬億,到2023年底,我國外匯1萬億美元。所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對國家、對個人都有好處。

(眾生點頭)

生:我知道在儲蓄之前必須要先填寫存款單,而且每個銀行的存款單都不一樣!

生:我知道儲蓄分活期和定期兩種。在定期存款的方式中,又可以分為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兩大類。

師:你能結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說說什麼是活期和定期,什麼是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嗎?(結合例子學生進行了分析和說明)

生1:我知道每個人存款時銀行都會給你乙個不同賬號,這個賬號就代表是我們自己。

生2:我知道存款時要寫明你的存期。就是說你是存一年還是兩年或者幾年。

生3:我知道存款時必須要寫清楚種類,你存的是人民幣還是其他種類

生4:我知道存款時必須清楚你的存款日期。

[評:學生在充分感知「儲蓄」的益處之後,主動介紹了「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參與實踐內化體驗

師:同學們了解的知識還真不少,老師先謝謝大家能相互交流這麼多的儲蓄知識。現在老師就帶上這些錢,準備把錢存入我們洮西的信用社,存款之前,信用社的工作人員給了老師一張存款單,要老師完整的填寫這張存款單,現在同學們的桌子上就有這張存款單,你知道各部分該如何填寫嗎?

試試看!(學生一邊相互討論一邊填寫)

師:哪位同學主動上來展示一下?(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生1:我是這樣填寫的:存款金額是人民幣五千元整,存款期限為五年,存款種類是定期整存整取,存款日期是2023年12月20日。

生2:我注意到存款單上有國庫券可以供我們選擇,所以我可以把人民幣五千元整全部用來購買國庫券,期限為五年,購買日期是2023年12月20日。

[評: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是低層次的,讓學生理解有關知識之後,以動手填寫存款單的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化了感性認識,提高了能力。]

師:剛才同學們都順利的把五千元存入了信用社。假設過了幾年之後,存款到期了,老師去信用社把它取出來,同學都記得當初存入信用社的金額是人民幣五千元整,現在取出來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幣五千元整?

是少了還是多了?

生:肯定會比五千元多!因為銀行要多付給老師一些錢。

師:這些多出來的一部分錢有乙個專有名詞叫什麼?

生:叫做利息。這些多出來的錢就是五千元存入信用社到期後的利息。

師:真棒!誰來說明什麼是利息?五千元又是什麼?

生:利息就是取款時銀行所多支付的錢。「五千元」是本金

師: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麼決定?你還知道什麼?

生1:本金、利率和時間。

生2:利率是本金與利息的比值。它是由銀行所規定的。按年計算的叫年利率,按月計算的叫月利率。

生3:年利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年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

師:對!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有時會進行調整,例如:

2023年至2023年,我國銀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調整後的利率如下:(投影出示)

時間 98.3.25

98.7.1

98.12.7

99.6.10

2002.2.2

2007

活期 1.71

1.44

1. 0.99

0.72

0.72

整存整取1年期

5.22

4.77

3.78

2.25

1.95

2.52

整存整取2年期

5.58

4.86

3.96

2.43

2.24

3.06

整存整取3年期 6.21

4.95

4.14

2.72.52

3.69

整存整取5年期

6.66

5.22

4.52.88

2.79

4.14

[評:能讓學生把課前和平時生活中了解到的有關利息、本金、利率等基本知識在課堂中交流,學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學會了傾聽、學會了發展。]

師;從表中你能獲得哪些資訊?

(學生相互進行討論和交流)

師:根據剛才的交流,你認為應如何計算利息?

生:計算利息用:本金×利率×時間。

師:根據你們剛才所填寫的存單,你能幫助老師算出五千元到期時有多少利息嗎?

(讓學生對照各自存單中不同的年限,進行利息的計算。並進行交流)

[評: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得出利息的計算公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強化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四、聯絡例題昇華認識

(用幻燈出示教科書中小麗存款的例子)

師:你能幫小麗算一算,到期時她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嗎?

(學生經過計算得出利息是2.25元)

師:請同學們看書,小麗的利息是不是2.25元?為什麼只有1.8元的利息?

生:因為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利率納稅,所以小麗實際所得的利息是2.25×(1-20%),是稅後利息!且國債的利息不需要納稅。

師:對,存款的利息必須要按20%的利率納稅,納稅是我們每乙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在座的各位同學長大之後都要依法進行納稅。

師:根據你手上所填寫的存單能否幫老師算一算,老師應該交納多少利息稅?實際得到的又是多少?

生1:老師的本金是五千元,存整存整取三年,到期取款時應該交納的利息稅額為5000×2.70%×3×20%,實際得到的利息是5000×2.70%×3×80%

生2:老師的本金是五千元,存整存整取五年,到期取款時應該交納的利息稅額為5000×2.88%×5×20%,實際得到的利息是5000×2.88%×5×80%。

生3:老師的本金是五千元,五年到期時應該交納的利息稅額為0元,實際得到的利息是5000×2.88%×5。(學生一聽利息納稅的金額為0元。個個顯得很驚奇)

師:你為什麼可以不納稅?

生:因為我買的是國庫券。國庫券無須納稅。另外國家建設債券也無須納稅。(學生自豪的回答)

師:對!如果你購買的是國庫券和建設債券不僅僅可以用來支援國家的發展,而且不要納稅。希望同學今後多支援國家的建設和發展。

[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針對利息稅進行公民要依法納稅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納稅意識。]

五、自主歸納實際運用(略)

[總評]:新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聯絡才能顯得真實和精彩。

初中數學教學案例

初中數學教學案例 探索平行線的性質 初中數學教學案例 探索平行線的性質 者海二中傅錡 一 案例實施背景 教材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 下冊 二 案例主題分析與設計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 下冊 第五章第3節內容 5.3.1平行線的性質,它是直線平行的繼...

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分析

傳統的課程理念認為 教師講得越多越好,因此在課堂上教師總是盡量講深講透,生怕遺漏,將講整理好的數學呈現給學生 學生則是被動的吸收,機械的記憶,重複的練習。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也要求教學的變革,那麼我們首先要在理念上更新,明確。下面我就想以一些數學教學案例為例,就新課程標準下的部分課堂環節進行一些 1...

初中數學教學案例與反思

內鄉初中靳小燕 一 教學目標 1 知道一次函式與正比例函式的定義 2 理解掌握一次函式的圖象的特徵和相關的性質 體會數形結合思想。3 弄清一次函式與正比例函式的區別與聯絡 4 掌握直線的平移法則簡單應用 5 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二 教學重 難點 重點 初步構建比較系統的函式知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