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六國論》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附翻譯

2022-10-16 12:12:03 字數 3279 閱讀 9668

六國論選自宋·蘇轍《欒城集》) 【原文】嘗讀六國世家①,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②,而不免於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注釋】①六國世家:指《史記》中的《燕召公世家》、《楚世家》、《趙世家》、《魏世家》、《韓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這六卷世家分別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燕、楚、趙、魏、韓和齊等六國的史事。②攻山西千里之秦:

西元前318年,韓、趙、魏、齊、燕等五國聯合攻秦,反被秦國戰敗。此後,秦國逐一滅亡東方各國,至西元前221年完成統一大業。山西:

指崤山以西。 【譯文】 我曾經閱讀《史記》的六國世家,私下裡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諸侯國憑藉五倍於秦國的土地和十倍於秦國的人口,全力向西攻打崤山以西方圓千里的秦國,卻免不了被滅亡的命運。我常常為這些諸侯深思遠慮,認為一定會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

因而未嘗不責怪當時六國的那些謀臣,他們對於禍患的考慮太粗疏,謀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淺了,而且不了解整個天下的形勢啊! 【原文】 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①;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韓、魏塞秦之沖,而蔽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 【注釋】 ①郊:與下文的"野"互文,指國土。

古文中,將成對的同義詞在相近的句式中分開使用以避免重複,稱作互文。另:周制,距都城五十里為近郊,百里為遠郊,後以"郊"泛指城外,野外。

【譯文】 秦國要和諸侯爭各國奪天下的場地,並不在齊、楚、燕、趙等國,而是在韓、魏的境內;諸侯要和秦國爭奪天下的場地,也不在齊、楚、燕、趙等地區,而是在韓、魏的區域。對秦國來說,韓、魏的存在,就好比乙個人在心腹間患病一樣。;韓、魏兩國阻礙了秦國出入的要道,從而掩護了崤山以東的諸侯各國,所以對天下各國來說,沒有比韓、魏兩國更重要的了。

【原文】 昔者范雎用於秦而收韓①,商鞅用於秦而收魏②。昭王未得韓、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齊之剛、壽③,而范雎以為憂,然則秦之所忌者可見矣!秦之用兵于燕、趙,秦之危事也。

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於前,而韓、魏乘之於後,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於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耶?

委區區之韓、魏,以當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④而入於秦哉?韓、魏折而入於秦,然後秦人得通其兵於東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禍。 【注釋】 ①范雎(jū):

戰國時期魏國人,投奔秦國後受到重用,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建議秦昭王現收服南韓,再進而吞併其他各國。他被秦昭王任為相,封為應侯。②商鞅:

戰國時期衛國人,姓公孫,名鞅,投奔秦國後受到重用,輔佐秦孝公變法,因功封為商君,故稱商鞅。他曾多次策劃進攻魏國。③剛:

齊地名,在今山東省兗州縣境。壽:齊地名,在今山東省東平縣境。

出兵以攻齊之剛、壽:秦國的相國曾建議秦昭王越過韓、魏國境去攻齊國,被范雎勸止。④折:

屈服。 【譯文】 從前范雎被秦國重用,他就建議拉攏南韓,商鞅被秦國重用,他就建議拉攏魏國。秦昭王在還沒獲得韓、魏的歸服時,就要出兵去攻打齊國的剛、壽兩地,范雎就為此擔憂而加以勸阻。

既然這樣,那麼秦國所顧忌的,就可以看得出來了。秦國要對燕、趙兩國動用兵力,這對秦國是危險的事情;越過韓、魏兩國去攻打他人的國都,前面有燕、趙的抵抗,後面有韓、魏乘機進攻,這是危險的道路啊。可是,當秦國去攻打燕、趙兩國時,卻不曾有對韓、魏的顧慮,那是韓、魏歸附了秦國的緣故啊。

韓、魏是諸侯各國的屏障,卻讓秦國人能夠在他們的國境內進出自如,這難道算得上是了解天下的形勢嗎?放棄小小的韓、魏兩國,讓他們去抵擋像虎狼一般強大的秦國,他們怎能不屈服於秦國呢?韓、魏屈服於秦國後,秦國人就可以對東方各諸侯國用兵,從而使全天下諸侯普遍受到秦國的禍害。

【原文】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於其間矣。以四方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於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

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①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於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注釋】 ①埸(y):

邊境。 【譯文】 韓、魏是不能獨自抵擋秦國的,可是全天下的諸侯卻要憑藉作為對西方的屏障,所以就不如親近韓、魏以此來抗拒秦國。秦國人就不敢越過韓、魏,去覬覦齊、楚、燕、趙等國,那麼齊、楚、燕、趙等國就能夠憑這樣的局面保全自身了。

憑著四個沒有戰事的國家,去支援面對敵寇的南韓和魏國,使南韓和魏國沒有來自東方的憂慮,從而替全天下挺身而出來抵擋秦**隊。用韓、魏兩國對付秦國,其餘四國在後方休生養息,以便暗中幫助前方兩國解除危急,像這樣就可以應付一切事變,那秦國還能怎麼樣呢?諸侯們不知道想出這樣的策略,卻只貪圖邊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違背盟誓、毀棄約定,來互相殘殺,秦國的軍隊還沒出動,天下的諸侯各國就已經困厄了。

致使秦國人能夠趁虛而入,攻取這些國家,結果能不令人悲哀嗎!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竊怪天下之諸侯(2)昔者范雎用於秦而收韓(3)則韓、魏之附秦故也(4)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2.下列與"韓、魏塞秦之沖,而蔽山東之諸侯"句中的"蔽'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b.山峻高而蔽日c.以為神,蔽林間窺之d.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3.下列與"而齊、楚、燕、趙之圍,因得以自完於其間矣"句中的"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b.發憤西向c.故夫天下所重者d.素善留侯張良 4.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 (2)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 5.

閱讀全文後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本文作者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2)作者提出的主張是什麼?

【參***】 1.(1)責備,責怪(按:這是《大賽》的答案。

而《古文觀止》等均解釋為"奇怪"。) (2)籠絡,拉攏 (3)緣故,原因 (4)擯棄,排斥 題幹和a:掩護;b.

遮住;c.隱蔽,躲藏;d.受蒙蔽) 題幹:

保全,形作動;a.使完整,形容詞的使動用法;b.方位名詞作狀語;c.

看重,重視,形作動詞;d.與......友善,形作動) 4 .(1)我常常為這些諸侯深思遠慮,認為一定會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

(2)秦國的軍隊還沒出動,天下的諸侯各國就已經困厄了。 5.(1)六國之士慮患疏,見利淺,不能看清天下形勢而背盟敗約,自相殘殺,致使秦國得以各個擊破而滅亡。 (2)齊、楚、燕、趙四國應全力支援韓、魏,共同對抗秦國。

(1)我常常為這些諸侯深思遠慮,認為一定會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

《六國論》教案

內容課題 六國論 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 1.疏通文字,掌握重點實詞 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象,能夠正確翻譯文章。準確背誦並默寫全文。2.學習本文論史諷今,針對性強,觀點鮮明的特點。3.學習本文多種手法綜合運用,使論點得到多層深入地證明的特點。過程方法 在誦讀中品味文章的嚴謹和氣勢。情感價值觀 學...

六國論優秀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史論中借古諷今的寫法。2.學習本文論證嚴密的特點。3.認識蘇洵關於六國滅亡的觀點 弊在賂秦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和難點。本文是一篇史論,但它的針對性很強,帶有明顯的政論色彩,不同於純粹論史的文章如盧照鄰的 三國論 蘇轍的 六國論 從這個基本點出發,可以確定 教學重點是它的政論目的...

六國論 學生版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導學案 課題 六國論 課型閱讀鑑賞歸納 備課人田廣棟 時間11.18 學時三學時 編號選修 古代詩文 散文 05 01 學習目標及重難點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年都要向契丹 西夏納幣輸絹以求苟安。針對1.認識蘇洵 這種情況,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評論戰國時期六2.積累文言詞彙和句式知識 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