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教學設計

2023-01-12 23:42:03 字數 2739 閱讀 3652

一、教材分析

《六國論》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第五單元「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賞析示例。這是一篇著名的史論,作者蘇洵在文章中評論戰國時期六國滅亡的原因,說明「六國破滅,弊在賂秦」,意在諷諫北宋王朝以六國為鑑,不要為契丹、西夏「積威之所劫」,一味賄賂以求苟安,而要奮起抵抗。學習本文有助於學生議**的寫作,有助於學生對國家興亡的深入思考。

二、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積累,所以應該注重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但我校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自主性較差,字詞句的積累也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因此,也要注重字詞句的積累。有些學生作文毫無章法,此文的正反對比論證也是學生寫作的很好的范文。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和能力目標:(1)積累文言字詞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2)體會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

2.過程與方法目標:梳理文章脈絡,學習正反對比論證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六國破滅的歷史教訓,以史為鑑,培養學生關心天下興亡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基礎知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學習議**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

四、教法學法

1.誦讀法。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潛移默化地積累文言知識。

2.情境教學法。 創設情境,出示戰國征戰**以及六國、北宋地圖,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了解時代背景。

3.**法。引導學生分組研讀課文,互相質疑、析疑,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4.講析法和點撥法。由於課堂時間及學生的精力有限,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字、詞、句式,學生很難準確地掌握,因此在教學中點撥或者扼要得講析也是很必要的。

五、教學過程

1、匯入課文: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2023年),蘇軾二十歲,到京師卞梁(開封)去考進士。在京師等考期間,有幾個自負的舉人看蘇軾年輕,瞧不起他,有意戲弄蘇軾。

六個舉人備了六個下酒菜,延請蘇軾喝酒,蘇軾欣然前往。入席,一舉人建議為助酒興,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內容是每人說乙個歷史人物的典故,聯絡那樣菜,那樣菜就歸誰吃,行令要從年紀大的到年紀小的。其餘五舉人連聲附和:

「好、好、好!」「姜尚渭水釣魚」,年最長者傲氣滿臉地端走了魚;「秦瓊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十足地端走了馬肉;「蘇武北海牧羊」,第三個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張飛蜀都賣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豬肉;「關羽荊州賣豆腐」,第五個從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個舉人正準備高興地吃菜喝酒,蘇軾開口了:

「各位,該我行酒令了!」他說出了六個字,不緊不慢地把六盤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後笑眯眯地說:「諸位兄台,請!

」請大家想一想:蘇軾行了個什麼酒令?(嬴政併吞六國)

2、學生分享預習成果,了解北宋的時代背景及作者。

北宋初期,西、北方邊患嚴重,自開國至英宗治平年間,宋軍和遼軍西夏軍大小六十餘戰,敗多勝少。軍事上的軟弱無能導致了外交上的妥協投降。宋真宗景德元年(2023年)「澶淵之盟」議定。

北宋每年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宋仁宗慶歷二年(2023年),宋又被迫與遼訂盟,每年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同年,宋與西夏達成協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每年送給西夏銀十萬兩,絹十五萬匹,茶三萬斤。

3、解題:論:是散文的一種,以論證為主,其特點是善於說理。「六國論」在這裡是乙個省略式短語,實際應是「六國破滅之論」。文章旨在分析六國失敗的原因,借古諷今。

4、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

(2)自讀課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及分論點。把握文章的結構。

中心論點: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分論點:(1)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2)不賂者以賂者喪。蓋世強援,不能獨完。

5、自主**

(1)檢查預習,歸納總結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

(2)**1:第二段是從哪個方面論證六國破滅的原因的?用了哪些對比的語句?

明確:比較因割地賄賂造成的雙方的土地變化(對比)

諸侯賂秦情形(祖先和子孫對比)

結果(「有限」與「無饜」對比)

割地賂秦的危害(引用、比喻)

**2:第三段是從哪個方面論證六國破滅的原因的?齊國和燕國趙國為什麼滅亡?

明確:不賂者以賂者喪

齊與嬴不助五國

燕以荊卿為計不能獨完

趙洎牧以讒誅

**3:把握文章的結構。了解

四、五段的內容及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

2、3段正反對比。4開藥方: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向。治病根: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結構上:承上啟下——由「談古」到「論今」

5段最後一句語帶雙關。 作者對歷史事實分析後的議論,明確了六國賂秦的根本原因,同時也切合當時北宋王朝的實際情況,委婉地勸諭當權者面對北方的威脅,放棄屈辱的妥協政策,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借古諷今。

6、拓展**:

比較閱讀:試從文體、立論的側重點、論點和作者的寫作目的四方面比較賈誼的《過秦論》、杜牧的《阿房宮賦》、蘇洵的《六國論》。

明確:蘇洵的《六國論》是一篇政議文,從六國破亡的教訓立意,提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論點,借古諷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

賈誼的《過秦論》是一篇政議文,從秦亡的教訓「過秦」的角度立意,提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觀點,借古規漢:建議漢文帝對人民實行寬鬆的政策。

杜牧的《阿房宮賦》是一篇賦,從秦亡的教訓立意,提出「秦愛紛奢」而亡國的觀點借古諷今:提醒唐朝統治者不要重蹈秦亡之覆轍。

《過秦論》   漢初賈宜勸漢文帝「安民」

《阿房宮賦》  唐末杜牧勸唐敬宋「戒奢」   借古諷今

《六國論》   北宋蘇洵勸統治者「自強禦侮」

7.小結

《六國論》教案

內容課題 六國論 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 1.疏通文字,掌握重點實詞 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象,能夠正確翻譯文章。準確背誦並默寫全文。2.學習本文論史諷今,針對性強,觀點鮮明的特點。3.學習本文多種手法綜合運用,使論點得到多層深入地證明的特點。過程方法 在誦讀中品味文章的嚴謹和氣勢。情感價值觀 學...

2019《過秦論》《六國論》教學設計語文

1.高一 高二時我們學習文言文,有時是不求甚解,到了高三,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對各種文言詞彙作些歸納 整理 積累,有計畫地將學過的詞 語 句經過整理分門別類地抄在筆記本上,如此才便於高三複習和翻檢,最終成為自己語言倉庫中的一部分,並終身受用。2.文言詞彙一般包括詞性活用 古今異義 通假字 文言句式幾種。...

六國論優秀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史論中借古諷今的寫法。2.學習本文論證嚴密的特點。3.認識蘇洵關於六國滅亡的觀點 弊在賂秦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和難點。本文是一篇史論,但它的針對性很強,帶有明顯的政論色彩,不同於純粹論史的文章如盧照鄰的 三國論 蘇轍的 六國論 從這個基本點出發,可以確定 教學重點是它的政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