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說課稿

2022-10-16 06:30:06 字數 3642 閱讀 9346

望奎一中楊志宇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地位

《宇宙航行》選自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節,主要介紹了萬有引力的實踐性成就和萬有引力理論使人類實現「飛天」夢想。

人造衛星是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應用的乙個例項,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見證,體現了知識的力量,是學生學習了解現代科技知識的乙個極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紹了人造衛星中一些基本理論,更是在其中滲透了很多研究實際物理問題的物理方法。因此,本節課是「萬有引力定律」中的重點內容,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研究天體物理問題的理論基礎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了解人造地球衛星的有關知識和航天發展史。

2.知道三個宇宙速度的含義和數值,會推導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衛星的線速度、角速度、週期與軌道半徑的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學習牛頓對衛星發射的思考過程的同時,培養學生科學探索能力;培養學生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如何構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2.通過對衛星執行的線速度、角速度、週期與軌道半徑的關係的討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展示人類在宇宙航行領域中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

2.通過介紹我國在航天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感知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促使學生樹立獻身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導。

2.衛星執行的線速度、角速度、週期與軌道半徑的關係。

(五)、教學難點

衛星的發射速度與執行速度的關係。

二、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本課教學本人將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如講述法、提問法、設問法、多**互動演示法、引導討論法、小組討論法等,力求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帶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以實現傳授知識,思想教育和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三、學習方法

高一學生,經過了大半年的學習,抽象能力和對某些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高估他們對物理理論問題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對知識體系條理性掌握,對易混淆知識的辨別能力更是欠缺。所以我採取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方法進行因勢利導、不斷啟發、點撥和矯正。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類通過站在地球上的觀測,認識到了天體做什麼樣的運動,並進一步弄清了天體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運動。然而人類並不滿足於只站在地球上探索宇宙的奧秘。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人類是如何走出地球,飛向宇宙,進行宇宙航行的。

(利用幻燈片,向學生展示一些航天類的**,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推進新課

牛頓的思考

**:怎樣才能使得乙個物體繞著地球做圓周運動?

先讓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引導學生思考。

我們知道,在地面上將乙個物體水平丟擲,若丟擲時速度越大,則落地點距拋出點的水平距離越大。如果丟擲速度很大時,我們還能將地面看作平面嗎?(不能)

早在16世紀道的牛頓就曾思考過這個問題。(**衛星發射原理動畫,並向學生分析)

從地球上最高的山峰上將物體水平丟擲,速度越大,落地點就越遠。如果丟擲的速度足夠大,物體就不在落回地面,它將繞地球運動,成為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宇宙速度

**:以多大的速度發射這個物體,物體就剛好不落回地面,成為一顆繞地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衛星呢?

1.第一宇宙速度

物體最終繞地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引力為其做圓周運動提供向心力。

代入資料得v=7.9km/s

這就是物體在地面附近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發射速度大於第一宇宙速度,結果會怎樣呢?

2.第二宇宙速度

當丟擲物體的速度繼續增大,地球引力將不足以為其做圓周運動提供向心力,物體將會脫離地球引力,離開地球。這個速度為v=11.2km/s。我們把v=11.2km/s叫做第二宇宙速度。

如果發射速度大於第一宇宙速度,而小於第二宇宙速度,它繞地球執行的軌跡就不是圓,而是橢圓。

3.第三宇宙速度

物體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後,還會受到太陽引力的束縛。若丟擲的速度足夠大,物體還將脫離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向太陽系之外的宇宙空間。這個速度v=16.7vkm/s。

這個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

衛星執行的線速度、角速度、週期與軌道半徑的關係。

**:目前為止,人類發射的人造地球衛星已經有幾千顆了,這些衛星執行的快慢不同,那麼衛星執行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學生可能的答案:質量、軌道半徑……

我們將不同軌道上的衛星繞地球運動都看成是勻速圓周運動,則有

可得:結論:線速度、角速度、週期都與衛星的質量無關,僅由軌道半徑決定。

當衛星環繞地球表面執行時,軌道半徑最小為地球半徑(r=r),此時線速度最大,角速度最大,週期最小。則

=7.9km/s

=1.24×10-3rad/s

=84min

即衛星繞地球執行的最大速度為7.9km/s。

人造衛星的發射速度與執行速度

(**嫦娥一號發射的模擬**,讓學生了解衛星發射的全過程,學生也將對發射速度和執行速度有乙個了解。)

1.發射速度

發射速度是指衛星在地面附近離開發射裝置的初速度,一旦發射後再無能量補充,要發射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速度不能小於第一宇宙速度。

2.執行速度

執行速度指衛星在進入執行軌道後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當衛星「貼著」地面飛行時,執行速度等於第一宇宙速度,當衛星的軌道半徑大於地球半徑時,執行速度小於第一宇宙速度。

夢想成真

學生先閱讀,然後教師簡述補充。(借助於多**,一邊向學生展示,一邊介紹,注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其實早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乙個名叫萬戶的人就曾有「飛天」的壯舉,但最終未能成功,並為之付出了生命。萬戶是世界上第乙個利用火箭向太空搏擊的英雄。他的努力雖然失敗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公升空的創想是世界上第乙個,因此他被世界公認為「真正的航天始祖」,為了紀念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學家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火山命名為「萬戶山」。

19世紀中葉,俄羅斯學者,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利用噴氣推進的多級火箭,運載發射衛星。

2023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在蘇聯發射成功。

2023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次載人飛行,蘇聯。

2023年7月16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國。

2023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202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次載人飛行。

2023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然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無數探索者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鋪設了人類通往宇宙的道路。

2023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公升空後**,七名太空飛行員遇難。

202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返航時**,七名太空飛行員遇難。

設計說明:

讓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太空的過程,感知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及成就。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促使學生樹立獻身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課堂小結

儘管人類已經跨入太空,登上月球,但是,相對於宇宙之巨集大,地球和月亮不過是茫茫宇宙中的兩粒塵埃;相對於宇宙之久長,人類歷史不過是宇宙年輪上一道小小的刻痕。宇宙留給人們的思考和疑問深邃而廣闊。宇宙有沒有邊界?

有沒有起始和終結?地外文明在**?這些都是留給大家待以解決的問題。

《宇宙航行》說課稿

單位:望奎縣第一中學

學科:物理

授課教師:楊志宇

《宇宙航行》說課稿

各位專家 老師 大家好!我是山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的仕大偉,很高興能就 宇宙航行 一課的教學設計向大家作一匯報。一 指導思想 改變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改變以教師講授 課堂灌輸為基礎,勞動強度大 效率低的傳統教學模式,向素質教育 創新教育轉變,其關鍵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

宇宙航行教案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深入 1 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為什麼月亮不會落到地面上來?2 物體做平拋運動時,飛行的距離與飛行的水平初速度有何關係?3 若丟擲物體的水平初速度足夠大,物體將會怎樣?學生活動 分組討論,得出結論。1 由於月球在繞地球沿近似圓周的軌道運轉,此時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 即重力 用...

《宇宙航行》課後反思

宇宙航行 是我看到 嫦娥一號 衛星發射後所設計的乙個案例。嫦娥一號 衛星的發射成功,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奔月夢想,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里程碑。其發射 繞地飛行 變軌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繞月飛行每乙個過程所遵循的規律,正好與本節課的基礎知識相吻合。於是,以 嫦娥一號 衛星的奔月過程為主要線索,我設計了本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