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教育基礎綜合重點50題

2022-10-15 16:00:09 字數 5101 閱讀 1828

1、教育學的研究物件是什麼?

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教育規律就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具有本質性的聯絡,以及教育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從巨集觀角度看,教育活動由教育主體、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環境、教育途徑六個要素構成;從微觀角度看,教育活動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四個要素構成。

(1)教育者是教育過程中"教"的主體。主要體現在:教育者是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向的傳播者;是科學知識和社會文明的傳播者;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對教育活動的展開起領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發展的指導者;是乙個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學習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過程中"學"的主體。其主體性體現在:受教育者是學校存在的主體;是學校職能部門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學校和教師評價的主體;是教育任務完成的主體。

此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還體現在,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制約著教師的教,受教育者的獨立性、選擇性、需要性、創造性和他們個人的興趣、愛好、主觀能動性等這些主體性特徵也制約著教師的教學活動。

(3)教育內容是師生共同認識的客體。

教育內容是基於一定社會的生產力和科學文化技術發展水平之上,學校向學生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灌輸的思想和觀點,培養的習慣和行為的總和,教育內容在學校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是課程標準和教科書。首先,教育內容是聯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其次,最佳的教育內容是目的性與物件性的統一。

教育內容內在地包括教育目標。因為教育目標是教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也是衡量教育活動效果的標準,是教育內容傳授的出發點和歸宿。

(4)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動的基本條件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將教育內容作用於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種形式與條件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手段、精神手段等。物質手段主要是進行教育時所需要的一切物質條件,可分為教育的活動場所與設施、教育**及教育輔助手段三大類。精神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途徑。

教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教法和受教育者的學法兩個方法。就教育者的教法而言有語言的方法、直觀的方法與實踐的方法;就受教育者的學法而言有發現式和接受式兩大類。

3、現代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有什麼特點?

(1)教育與生產勞動日趨結合。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分離,突出了教育為政治服務的特點。而現代,現代化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並且日益廣泛地運用於生產,要求進一步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加強學校與生產部門的聯絡,這就表現了現代教育為生產服務的特點。

教育是培養各種勞動力最有效的途徑。

(2)現代教育的普及性。現代教育打破了古代教育被統治者獨佔的局面。現代生產不僅要求培養各種專門人才,而且要求每個勞動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

(3)教育形式的多樣化。整個教育網路突破了單一的學校教育模式,形成了乙個多層次、多系統、多規格、多功能的教育機制和機構。

(4)教育具有商品性。商品經濟決定了教育的最後產品——勞動力具有商品性,因而教育也要服從市場規律,具有商品性。並不是說教育只具有商品性這樣乙個特徵,更不意味著使教育的一切方面都要商品化。

例如,基礎教育作為關係到國家未來而提高國民素質的基本方面,屬免費義務教育,就不能商品化。

(5)教育具有科學性。教育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為生產培養勞動力。教育的科學性決定了科學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內容和最重要方面。

現代科學在現代社會中日益佔主導地位,也決定了它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6)教育具有發展性。任何教育都具有發展性。不過古代教育的控制性要高於發展性,現代學校教育不但要使每個公民成為具有一定思想的不同型別和水平的勞動者,而且還要使每個公民的個性都得到比較全面和比較充分的發展。

(7)教育具有階級性。在有階級的社會中,教育是具有階級性的。現代社會仍然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矛盾。

為本階級培養具有一定思想意識的人,是資本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都具有各自的階級屬性。在階級性問題上現代教育和古代文明社會的教育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4、未來教育有何發展趨勢?

從國際上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將呈現以下幾種特點。

(1)追求教育的國際化

20世紀的前半葉,世界各國之間由於政治、科技和其他種種原因,多數國家之間是孤立的、封閉的,彼此互不溝通,互不聯絡,也互不了解。但進入50年代以後,科技的迅速發展,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使國際間的聯絡日益頻繁,特別是經濟發展的國際接軌立刻突出了國際通用人才的必要。進入90年代,有些國家開始建立國際學校,設立國際課程,採用先進的教學模式,旨在培養能在末來的國際事務中大顯身手的人才。

21世紀將強化這種趨勢。追求教育的國際化、人才的國際化將是各國教育發展的乙個新的生長點。因為經濟的國際化,商品**的國際流通,必然帶來國際間交往的增加,從而產生以通曉國際經濟、商貿、法律、會計、金融、交通、公安等各類人才的渴求,促使各類國際性學校的誕生。

(2)追求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爭取和標榜的權利之一,也是資產階級對封建地主階級鬥爭的勝利成果。在即將過去的乙個世紀裡,資產階級雖對其教育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包括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學校的免費制度、大學的獎學金制度等,但真正的民主與公平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民主是關於國家制度的問題,是一種政治形式。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民主是資產階級**的一種手段,資產階級占有生產資料,直接或間接掌握國家政權。因此,在剝削制度下,有了剝削階級的民主,就沒有被剝削階級的民主,勞動人民在形式上享有平等、自由、民主,實際上始終處於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育民主問題將依然是21世紀教育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

通過教育改革實現教育民主化,其基本要求是不同的階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身心發展程度的受教育者,在教育的起點、過程和結果各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和機會。

(3)追求教育的多樣化

無論中國還是外國,教育的單一化問題一直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面臨的共同課題。教育單一化的主要表現是:辦學形式、教育結構、學制、課程、培養模式等趨同或劃一,培養目標上強調共性,缺乏個性。

在教育過程上主張同步化、集中化、標準化,忽視差別和個性。教育的單一化是傳統教育在現代教育中的反映。教育的多樣化是現代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要求決定的。

社會經濟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社會行業和部門的多層次與多類別,客觀上要求的層次和型別必須多種多樣。同時,人的價值取向、理想需求和智力發展程度不同。以及工作、生活、年齡等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面對社會和人的需求現實,從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基點出發去構建教育的方方面面。

從學制、課程、質量標準到具體的培養方式、教育管理等等,都應在21世紀有一些新的特點。

(4)追求教育的終身化

終身教育是20世紀60年代初出現的一種有影響的國際教育思潮,到80年代中以後,終身教育的思想已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認同。21世紀,終身教育將繼續成為各國教育的指導思想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閒暇時間增多,為終身教育提供了可能。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加大了生產中的科技和文化投入,對勞動者文化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求職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從而提出了終身教育的客觀必要性。

各國對教育的作用越來越重視,使得教育的發展更貼近受教育者的需求,從而為終身教育的實施提供了現實性。

學習化社會的出現和人的思想道德覺悟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會就業的學歷需要,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都必將強化終身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在21世紀的擴散和普及。

(5)追求教育的現代化

追求和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將是21世紀各國教育改革的主流。20世紀後半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在實踐教育現代化的歷程上做了種種嘗試和努力,從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制度到教育的硬體設施、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管理乃至教師素質的提高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一番現代化的陶冶和改造。21世紀的教育現代化,除繼續進行上述各方面的現代化改革之外,將推進教育現代化向縱深發展,發展的方向和內容將包括:

科學劃分教育現代化的區域標準,追求現代化的實質的改變、效益的提高、內容的完善、質量的提公升。總之,教育現代化將向內涵式方向發展,把人的現代化作為教育現代化的核心。隨著生產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21世紀的教育將在現代化的總體程序上向前大大地推進一步,總體水平上也將出現一場前所未有的變化。

5、什麼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有廣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的期望,即人們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後身心各方面產生怎樣的積極變化或結果。在一定社會中,凡是參與或關心教育活動的人,如教師、家長、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對受教育者都會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說都會有各自主張的教育目的,這是廣義的教育目的。

狹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乙個國家為教育確定的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和標準,是社會通過教育過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結果或達到的標準。這種教育目的是社會的總體上的教育目的,它可能是由某個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導而得到社會承認的,也可能是由國家機關制定推行的,它對個人的教育目的起著指導、調節、統攝作用。

6、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點是什麼?

(1)培養勞動者是我國教育目的的總要求

教育目的的這一規定,明確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也指出了我國教育培養出來的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他們是國家的主人,是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建設者。社會主義社會只存在分工的不同,但人人都應該是勞動者,勞動是每乙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把每個人都培養成為勞動者,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根本標誌和總要求。

社會主義教育目的要培養的勞動者,既包括體力勞動者,也包括腦力勞動者。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都是勞動者。但社會主義的勞動者應該是一種新型的勞動者,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勞動者,造就這種新型勞動者是社會主義教育的理想要求。

我國現行的教育方針提出的是培養建設者和**人,這是對勞動者的具體提法,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人都是勞動者,建設者和**人是對社會主義勞動者兩種職能的統一要求,即社會主義勞動者,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上,是合格的建設者,在社會主義革命事業中是**人。

(2)要求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是我國教育目的的素質結構。德、智、體等幾方面的發展既各有其作用,是受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質;又相互聯絡,有機統一成受教育者的素質結構。

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是一種多層次多因素的發展。第乙個層次是個體的發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第二個層次是生理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生理的發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身體的發育、機能的成熟和體質的增強,心理發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德、智、體等方面的發展。

第三個層次的每一因素(德、智、體、美、勞)又由多種因素組成。如果繼續分析,我們還可以發現更多層次和組成因素。目前,我國教育學對教育目的的研究,還主要是在較高層次上討論受教育者的素質結構,即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是必要的,但又是空泛、抽象的。

只有深入了解各個層次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在整體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關係,明確人的素質的組合規律和最佳結構,才能設計出具體化、系列化、科學化的培養目標。這對於指導教育實踐,評價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質量都是有益的。

廣東會計基礎 50分大題總結

附錄2會計基礎 50分大題考前必須背誦點及典型例題 常考會計科目關鍵字記憶 1 庫存現金 現金 2 銀行存款 支票 存行 存款 存入銀行 3 其他貨幣資金 銀行匯票 銀行本票 4 應收賬款 款未收 收欠款 5 其他應收款 借支差旅費 責任人賠償款 6 預付賬款 預付貨款 7 應收票據 收到商業匯票 ...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填空題綜合考點

25 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起 主導 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發展的 主體 26 自我評價能力是進行自我教育的 認識基礎 27 19世紀英國哲學家 洛克 提出著名的 白板說 強調外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展狀況。28 瑞士心理學家 皮亞傑 的發生認識論認為,個體認知發展依次經歷了感知運算水平 前運算水...

教育理論綜合真題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綜合真題及答案 一 一 選擇題 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括號內。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論演說的教育 其作者是 a.柏拉圖 b.昆體良 c.誇美紐斯 d.蘇格拉底 2,近代最早一部系統論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