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的審美境界

2022-10-15 01:30:11 字數 4844 閱讀 7871

中國書法藝術精神集中體現在氣韻境界的創造上。氣韻與意境皆是標誌藝術本體的範疇。意境的審美創造歷程標示出中國藝術精神中審美意識覺醒的歷程。

千百年來,書家之思往往以虛靈的胸襟吐納宇宙之氣,從而建立晶瑩透明的審美意境。透過中國詩、書、畫、印的藝術境界可以解悟華夏美學精神之所在。藝術的意境具有意義的不確定性,能使主體心靈超脫自在,於摶虛成實中領悟物態天趣,在造化和心靈的合一中再創新境。

一氣韻之美與意境之美

1.氣韻之美

在中國哲學中,「氣」是乙個多維的整體,指涉出宇宙 -生命 -作品的總體性和本源性:「氣」的深層,指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氣,直指道體;「氣」的中層,指主體生命存在之氣,強調身心合一的創造性;「氣」的表層,是指作品存在的內在生命之氣,宇宙之氣和主體之氣是其物件化的結晶。書家之氣與自然之氣相通相感,凝結在筆意墨象中而成為書法作品的審美內容。

故王羲之曰:「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寶者貴,萬古能名。

陽氣明則華壁立,陰氣太則風神生。把筆抵鋒,肇乎本性。」(《記白雲先生書訣》)

作為美學意義上的「韻」,在評價書畫詩文之前是品藻人物的乙個範疇,強調不拘於有形的線條墨色,而是呈現心性價值,以表現書家心情境遇之悲喜怒憂,展露其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內心秩序或失序。書法得其「韻」,即可達到自然隨化、筆與冥合之境,反之,則意味盡失。

氣與韻相依而彰。得氣韻之作已不是寫字而是寫心。其氣韻氤氳,不在形而在神,以其形寫其神,取其意略其跡。

線條執行的關鍵在於得神韻,神在靈府而不在感官耳目,韻在其心而不在規格法度。書法藝術之美在於書中之精蘊和書外之遠致。如《蘭亭序》無論是寫喜抒悲,無一不是發自靈府;《祭侄稿》更是性情畢現,真氣撲人。

具有本真之情、本真之性方能造出本真之境。書法氣韻的生動與否,與用筆、用墨、靈感、心性大有關係,只有「四美俱」,才能熔鑄成乙個優美的、生氣勃勃的整體,只有整幅作品成為乙個氣韻灌注的生命體,作品才會呈現出卓約不凡的氣象。

書法的無言獨化之境除了與氣韻相關以外,更深一層體現在書法意境的營造上。書法作品具有了意境,就具有了觀之有味、思之有餘的不確定性魅力。

2.意境之美

意境不是乙個單層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現,而是乙個深層境界的創構。蔡小石在《拜石房詞》序裡形容意境層次極為精妙:「夫意以曲而善託,調以杳而彌深。

始讀之則萬萼春深,百色妖露,積雪縞也,餘霞綺天,一境也。再讀之則煙濤澒洞,霜飆飛搖,駿馬下坡,泳鱗出水,又一境也。卒讀之而皎皎明月,悠悠白雲,鴻雁高翔,墜葉如雨,不知其何以衝然而澹,翛然而遠也。

」因此,不妨將意境構成呈現為「象內之境」、「境中之意」、「境內之道」三個層面加以界說:

象內之境 ,指書法作品中的筆墨線條形式。這象內之境在空間上是有限的,在時間上存在一瞬(過程),這種審美物件之「象」具有鮮明的感官性、再現性、但僅僅是象內之境遠遠不能構成完整的意境,甚至也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審美物件必得打上審美主體的精神美印跡,才能構成藝術。書法作品的創作是感性生命的誕生。

不僅如此,書法所呈現的**般節奏感和線條本身的力度神采,表現出一種特有的氣息和韻味。意境美寓於形式美之中,形式美是意境美生成的基石。具有靈感神思的書法藝術創造,是生命通過線條運動的一種「審美歷險」,這是中國書法的生命之所在,也是意境審美創化的關鍵。

境中之意, 表徵為審美創造主體和審美欣賞主體情感表現性與客體物件現實之景與作品形象的融合。劉禹錫的「境生於象外」(《董氏武陵集紀》),皎然的「興乃多端」,司空圖的「象外之景,景外之景」,王夫之的「景外設景」(《唐詩評選》卷四),嚴羽的興趣說之「水中之月」、「鏡中之象」等均指此而言。意境的這一層次不能脫離意境的第一層而獨立存在,但可以與第一層共同構成意境類別。

處於象外之境時,筆墨帶有了人的性格。「情往似贈,興來如答。」(劉勰《文心雕龍·物色》)至此心物交流之妙境時,人就能感到:

「書之至者,妙與道參,技藝云乎哉!善乎韓子之知君志也,嘗稱君曰:'喜焉草書,怒焉草書,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

顧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華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萬物之變,可喜可愕,不寓天地,必於草書發之,故其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

'」(朱長文《墨池編·續書斷》)從而臻達情景心物的妙合無垠。書法藝術的境中之意,表徵為抒情寫意與物象靈神暗合,即「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孫過庭《書譜》)。書法所表現的思想感情通常同所書文字的思想內容相映生輝。

如顏真卿書法剛嚴的用筆和結構與碑文的嚴肅內容給人一種凜凜然之感。不同時代的書法家具有不同的藝術理想,對天地萬物形體美、動態美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因而表徵出不同的藝術風格。此外,同乙個書法家在不同情況下的思想感情,也相應地反映在他的書法作品中。

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喪亂帖》就表達了不同的情思,具有不同的美的意境。書法之境有著高度的審美價值。優秀的書法藝術作品,奇麗瑰美,生機勃勃,千姿百態,意境幽遠,能夠培養欣賞者精微高妙的情趣。

境內之道, 集中代表了中國人的宇宙意識,即「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境內之道居於意境的最高層次,但它自己並不獨立存在,而是要依賴於意境的前兩個層次。這種境內之道已然達到一種「無」的哲學本體高度,是對道體(氣)光輝的傳遞。

而只有秉承了宇宙之氣的生命性靈,方能於「澄懷味象」和「澄懷觀道」之中「聽之以氣」。也就是說,通過意境的最高一層「境內之道」,宇宙宙大化流行,以道體光輝 —— 「氣」作為天、地、人「三才」的共同本性,以宇宙之氣「通三才」(天地人)而兩之(氣貫陰陽)。如此,「境」就不僅成為天、地、人的本體,而且成為藝術的本體,使意境在「天人合一」之中臻至妙境。

境內之道是中國書法藝術精神的最高體現。如果不理解象內之意、境中之意、境內之道三者的同一性,便無法理解中國書法藝術無筆墨處卻是縹緲無礙的化工境界,就無法從生氣流行的空白處,感到鳶飛魚躍的風神。因此可以說,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是一種心手雙釋的自由精神「遊」的境界,一種對立面化解為一片化機的「和」的境界。

書家拋棄了一切刻意求工的匠氣,從線條中解放出來,忘掉線條,以表現所領悟到的超越線條之上的精神意境,於斯,一片自然化機奏響在筆墨之間,而終歸於「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

書法的境界,既使心靈淨化,又使心靈深化,使人在超脫的胸襟裡體味到宇宙的無限。這樣的意境才不會是情與景簡單相加,而是在闊度、深度、高度上進入乙個人生的詩化哲學境界。這樣的意境就是景、情、道在人生審美體驗中的統攝、聚合、交融。

經典性書法作品都有乙個獨立的充滿審美意味的線條世界。點線按字形結構進行全新的創構,使書法作品在空間構成中充盈著時間的動感,而成為有獨立生命的運動的時空形式。書法意境產生於文字線條墨象的無窮變化之中,產生於走筆運墨所誕生的筆意情性之中。

因此,那種泯滅書法的線性特徵而與繪畫合流的作法,是違背書法本體特性的。同樣,那種一味創新以致拋棄文字形態而走純線條之路的「試驗」,也是難以成功的。因為它們違背了書法「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藝術規律,與書法精神背道而馳。

對意境的追求是中國藝術精神的鮮明特點。在我看來,意境的審美本質在創造意境過程之中,而意境的謎底就在於尋求作為過程的人生的意義和作為永恆的宇宙根據。藝術意境將人的瞬息存在與永恆之道結合起來,這一結合是基於一種人生哲思的衝動。

二草書的獨特審美境界

最能體現中國哲學美學精神境界的藝術是草書,最能展現中國書法藝術境界的也只有草書。只有草書才真正擺脫了書法實用性,而成為純審美的曲線性觀賞藝術。

這種純線條力度、情感張力和時空轉換的審美追求,使草書線條游動蘊含了無限生機和精神意向,在筆墨取捨與心靈才情律動之間奏出空間化了的音律之流。在點畫線條的飛動和翰墨塵點的黑白世界中,書法家物我俱忘,化機在手。書之玄妙於此達到極致,書之舞成為大氣盤旋的創造。

草書將中國書法的寫意性發揮到了極致,用筆上起搶收曳,化斷為連,一氣呵成,變化豐富而氣脈貫通,在所有的書體中最為奔放躍動,也最能抒發書家的情感和表現書藝精神。在點畫線條的飛動和翰墨潑灑的黑白世界中,書家物我兩忘,化機在手,與線條墨象共「舞」而「羽化登仙」。在「神融筆暢」(孫過庭《書譜》)之際,一管禿筆橫掃無邊素白,只見:

「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懷素《自敘帖》)在狂筆縱墨、釋智遺形中,書家達到了精神的沉醉和意境的超越。書法之妙於此達到其極致,書之舞成為大氣盤旋的創造。

草書的神妙在於傳達出線條背後的道體光輝。「逸少曰:'作一字須數種意。

'故先貴存想,馳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鬱豪放之間,象物飛潛動植流峙之奇,以澀通八法之則,以陰陽備四時之氣。新理異態,自然佚出。」(康有為《廣藝舟雙輯》)「草與真有異,真則字終意亦終,草則行盡勢未盡。

或菸收霧合,或電激星流,以風骨為體,以變化為用,有類雲霞聚散,觸遇成形;龍虎威神,飛動增勢。岩谷相傾於峻險,山水各務於高深,事宜囊括萬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託以散鬱結之懷,雖至貴不能抑其高,雖妙算不能量其力。

是以夫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類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

觀之者,似入廟見神,如窺谷無底。俯猛獸之牙爪,逼利劍之鋒芒。肅然巍然,方知草之微妙也。

」( 張懷瓘 《書議》)

欣賞草書的意境,是直觀心靈的執行和線條的「時間的空間化」。觀書如覽勝,需從其表層深入下去,而品味書法精神內涵和奇偉瑰麗之境。觀書是心談、是對話是人生境界和審美趣味的測量。

俗者見妍,雅者見韻,「然有一分靈,即帶一分蠢;有一分秀,即帶一分俗。靈而不蠢,秀而不俗,非既得筆墨外因緣,又盡筆墨之能事,其安能知之?佛界有若干大,魔界即有若干大。

」(張照《天瓶齋書畫題跋》) 張懷瓘說:「故大巧若拙,明道若昧,泛覽則混於愚智,研味則駭於心神,百靈儼其如前,永珍森其在矚,雷電興滅,光陰糾紛,考無說而究情,罕無形而得相,隨變恍惚,窮探杳冥,金山玉林,殷於其內,何其不有,何怪不儲。」(《評書藥石論》)

觀草書如觀陣,需具慧心明眼,方能觀章見陣,心有所得。康有為說:「夫書道猶兵也,心意者將軍也,腕指者偏裨也,筆鋒者先鋒也,副毫者眾隊也,紙墨者器械也。

古之書論,猶古兵法也。古碑猶古陣圖也。執筆者束伍也,運筆者調卒也,毫者選鋒也。

」(《廣藝舟雙輯》)好的書法總是乙個充滿魅力的「召喚結構」,等待著欣賞者對其點畫之規、謀篇布白、線條縈帶、墨色層次加以審美判斷。以「悅目」者為下,「應心」者為上,「暢神」者為上上。由筋見骨,由形覷神,由墨知筆,由線悟氣。

心與字涉,神與物遊,於草書動靜簡泊之中,獲杳冥幽遠之理。

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徵

作者 王娜 摘要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門類。書法藝術中的 無聲之音 無形之相 折射出結構 韻趣和意境等中華民族傳統審美文化的特徵。與其它藝術形式相比,書法無疑是最具民族特色,最能體現中華民族傳統審美文化特徵的一門藝術。因此,傳統書法藝術關於結構 韻趣 意境等方面的審美觀念。也就成了中華民族...

書法藝術廣告

課程設計思路是 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準確的定位和科學的整合,確立技能 素養同步培養的目標。重視實際的強化訓練,字型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設計各學科的基礎,是乙個將創意視覺化 符號化的過程,思維根據設計意象對視覺元素進行挑選 變換 組合。通過對文字設計方法的拓展,為今後與文字有...

談論書法藝術的「造白」

中國書法,無論是在整體布局上,還是在區域性的關連上,都有一定的空白。這種空白,給人以空靈的美感 呼吸的順暢和想像的空間,從而給人以特有的審美愉悅。這種空白,不是藝術家的遺漏,而是有意的創造。這種 造白 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特徵,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有其客觀的生理基礎和心理基礎。中國書法主要以線 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