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碳和碳的氧化物

2022-10-14 03:03:03 字數 3203 閱讀 4690

九年級化學教案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單元教材概覽]

一、本章在全書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氣、氧、分子和原子、水、氫、化學方程式之後,鐵、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在氧氣的性質中已經知道碳單質具有可燃性,而且與氫氣的性質很相似,因此也進一步鞏固、補充和深化了氧氣、氫氣性質的認識。而且通過學習了解化合物之間的衍變關係,為以後學習鐵和酸等的內容打下基礎。

二、本單元內容特點:

(1)氧氣、氫氣是氣態非金屬單質,碳是固態非金屬單質,通過本章學習,能使學生學到固態非金屬單質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質。

(2)氧氣、氫氣僅就其單質本身的性質、制法和用途進行了研究,沒有過多涉及他們的化合物。而本章還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從研究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與老教材相比

第一節與第二節合併為課題1,木炭等無定形碳一筆帶過,沒有放在與金剛石並列的位置上,將c60作為正文出現。第三節與第五節合併為課題3,加強了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的對比。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學反應中能量的改變均放到了第七單元。

醋酸沒作專門的介紹,但對其酸性還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單元內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從整本書看卻沒少,要求也沒降。

[知識結構透視]

金剛石碳的單質石墨碳的化學性質

c60實驗室制法

二氧化碳性質

碳的氧化物用途

一氧化碳

[單元目標聚焦]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 了解單質碳在常溫下的化學穩定性和公升高溫度時的化學活動性,了解各種碳單質物理性質差異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掌握碳的化學性質。

3.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重要用途,熟練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4. 掌握實驗室製備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儀器裝置和收集方法,並懂得其中的道理,會動手制二氧化碳。

5.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會熟練書寫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認識一氧化碳在冶金工業上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產生途徑、致人中毒的機理及其對環境的汙染。

過程與方法

6. 1. 通過對金剛石和石墨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比較,學習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思維方法。通過閱讀教材中的資料及上網查詢資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通過對碳和氫氣相似性質的比較,學習聯想、對比、歸納的方法。

3. 通過實驗**二氧化碳的性質、化學性質,學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及實驗**的科學方法。

4. 通過研究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學會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歸納、演繹、遷移的能力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5. 通過對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氫氣的比較,學習對比的方法,學會從分子組成的差異理解物質性質的差異。

6. 通過對一氧化碳和氫氣從組成、可燃性、還原性的對比,以及實驗裝置的衍變討論,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實驗裝置的設計能力。

情感與態度

1. 通過對生活中常用物質的分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及對生活現象的**慾望。

2. 通過認識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迴圈及重要性、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對環境的汙染,增強環保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意識。

[重點難點掃瞄]

1、重點

(1)碳的化學性質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4)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和用途

2、難點

(1)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一氧化碳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2)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間的相互聯絡

(3)研討氣體的實驗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

[單元學情分析]

本單元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學生興趣很濃,積極性很高,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設計實驗、動手操作。

通過前面五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有了「由現象知性質,由性質知用途」的思維,但對於結構與性質的關係還不知道,所以要使學生建立:「用途——性質——結構」三者之間關係的思維模式。

學生在第二單元學習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對於氣體的製取原理、裝置、收集有一定基礎,所以已有了初步設計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知識、技能。

[實驗活動分析]

本單元共有實驗九個,活動與**乙個,調查與研究乙個,家庭小實驗兩個。

幾個實驗的建議:

木炭還原氧化銅:該實驗建議老師們將實驗的裝置與「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的發生裝置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歸納裝置的異同,以培養學生的能力,並在比較中得出實驗的操作步驟,如實驗結束時,應該如何操作。也可以與「氫氣還原氧化臺銅」(課本第93頁出現過)的反應方程式比較,以便於歸納碳的還原性。

另外做該實驗時要注意木炭與氧化銅的比例應控制在約1:10的比例,從理論上看,其比例應為12:160,考慮到有一部分木炭與試管中的氧氣反應,會有一部分一氧化碳生成,故提高了木炭的量。

為了節省時間及看到較明顯的實驗現象,可將木炭與氧化銅預先用水調成糊狀,塗在試管內壁上晾乾,但藥品用量不能太少,否則容易造成石灰水倒吸。

「製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與實踐」:可讓學生先預習p119的「家庭小實驗」和p113的習題5,上課時教師再補充學生想不到的反應,然後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再與全班同學交流。實驗裝置也盡可能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再與其他組同學交流。

讓學生在討論中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實驗6-6]:我們認為書中採取的是一種平鋪直敘的、類推的思路,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慾望,所以,我們將實驗順序進行了調整:先做第四個實驗,然後請學生對出現的現象進行假設猜想,再對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驗證,接著與醋酸、鹽酸、硫酸模擬。

該實驗中使用的小花,用白色平版衛生紙紮成小花,在較濃的紫色石蕊溶液中稍浸泡,取出晾乾,但要提前三天做才會幹。該實驗現象明顯,烘烤時不會將紙燒著,紙未幹顏色就變了。

[實驗6-7]:一氧化碳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驗證,我們覺得將燒杯翻轉過來,向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後振盪,現象更明顯,但翻時要迅速。

[實驗6-8]:該實驗中血液應取靜脈血,殺雞時取的血是靜脈血動脈血的混合物,通一氧化碳時看不出血液顏色由暗紅到鮮紅的明顯變化。

[實驗6-9]: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儲氣瓶容積要大,該實驗不僅現象明顯,而且殘留尾氣事實上也不多。老師們也可用微型實驗代替:

灼熱的氧化銅迅速插入一氧化碳瓶中,後倒入澄清石灰水。另建議老師們將該實驗的裝置、反應的型別與「木炭還原氧化銅」的進行比較,如果學生素質較好,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討論、比較、表達。

[單元課時分配]

課題1:兩課時,課題2:一課時,課題3:兩課時,單元複習:三課時

[單元教學建議]

九年級化學下學期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本資訊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 化學 上冊 課題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2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 作者及工作單位 九江市廬山區五里中學孫澤祥 教材分析 1.本課題在課標中屬一級主題 身邊的化學物質 中二級主題 地球周圍的空氣 本課題主要研究實驗室中如何製取二氧化碳。教材首先給出了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

九年級 碳和碳的氧化物反思含答案

教學反思 碳和碳的氧化物 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九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本單元內容較複雜,是上冊的乙個重點和難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科 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動手,動口,動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觀察 分析 歸納的能力,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識點

反應開始的標誌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在酒精燈上加網罩的目的 使火焰集中並提高溫度。配製混合物時木炭粉應稍過量的目的 防止已經還原的銅被氧氣重新氧化。實驗完畢後先熄滅酒精燈的後果 石灰水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八 還原反應 含氧化合物裡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木炭是使氧化銅還原為銅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