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動靜結合

2022-10-13 11:27:05 字數 1608 閱讀 8452

湄江中學:甘員繩

教學目標:能了解和賞析動靜結合的手法,並運用於自己的作品中

教學理念:古詩中寫景最常見也最能使人身臨其境的手法是動靜結合,通過這一手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尋找古詩中的意境並能夠運用到自己以後作品中

教學內容:

1. 點提取:動靜結合手法的講解

2. 點含義:「動靜結合」手法是一種寫景方式,往往在一種意境裡描寫動態與靜態,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諧統一的手法

3. 關鍵詞:動態、靜態、意境、和諧統一

教學材料:

1. 典型材料:王維《山居秋暝》

2. 延伸及檢測材料:辛棄疾《西江月》

教學過程:

1. 點匯入

同學們,相信通過我們上一節課的講解,大家對這首詩都已不再陌生,現在讓我們大家一起背誦一下這首寫景名篇(老師與學生齊背《山居秋暝》)

我們知道這首詩歷來以它所描之景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那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那麼它究竟在寫景上有什麼高明之處得以流傳至今?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中寫景的動靜結合手法

2. 點揭示:

「動靜結合」手法是一種寫景方式,往往在一種意境裡描寫動態與靜態,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諧統一的手法

3. 點強化:

小組作業:(1)詩中前三聯均是寫景,比較一下每一聯寫的景有什麼區別?(首聯均為靜景,頷聯動靜結合,頸聯均為動景)

(2)對比前三聯,小組討論頷聯中動靜結合的具體體現及妙處。

這篇作品中作者寫景的妙處在於動景與靜景交相出現,使詩中之景於幽靜之中帶有了靈氣,更加活潑生動了起來。首聯之靜,靜得幽謐;頸聯之動,動得靈麗。但真正將這動靜串聯起來,使之成為完整的一幅畫,頷聯則功不可沒。

仔細品味「照」、「流」二字。從上下文來看,「照」字承首聯之靜景,為靜之描寫收尾;而「流」字啟頸聯之動景,為動之出現開路。回到頷聯本身,「照」字把月光之輕柔灑進了我們的眼睛,「流」字則讓泉水之靈麗跳進了我們的耳朵,在視覺和聽覺上讓我們真切體會到此時此景之「妙」。

這樣一來,靜景與動景有機結合在一起,具有層次而不顯雜亂,使詩歌意境的營造層層深入,也為其尾聯抒情奠定了基礎。

4. 點延伸及能力測試:(比較閱讀)

西江月(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找出其中運用動靜結合的詩句,並討論它的好處。)

5. 點回歸:

通過這兩首寫景妙句中動靜結合手法的學習,不知同學們是否對於古詩中寫景手法有了一定了解?其實動靜結合是古詩寫景中最常見的手法,一動一靜的寫景妙用,將幾千年前我們無法見過的景寫「活」了,讓我們能夠跟隨詩人的腳步,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中的意境,同時也為我們感悟作者當時的心境打下基礎。這就是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6.作業要求:

1. 反覆朗讀這首詩,結合自己的領悟,展開想象,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散文。(要求:想象豐富、合理,內容與詩歌一致,語言順暢,三百字左右)

2.查詢其他寫景詩篇,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分析,深入體會。

7.板書設計

景物描寫

首聯: 靜景

↑(承) (聽覺) 靜之幽謐

頷聯: 靜(照)←→動(流動靜結合

(視覺) (啟)↓ 動之靈麗

頸聯動景

「動靜結合」的古詩美學感悟方式

一切的藝術都是美的,詩歌是美的精粹。悠悠中華的文化寶藏豐富多彩。古代詩歌的熠熠光彩格外奪目。從 關關雎鳩 的清脆,到 蕭蕭斑馬 的雄渾 從 駿馬秋風冀北 的壯美,到 杏花春雨江南 的秀麗 從 大江東去 的豪放,到 曉風殘月 的婉約 從 吾將上下而求索 的執著,到 且放白鹿青崖間 的瀟灑 從 莊生曉夢...

古詩中的典故

一 連理枝 比翼鳥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 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裡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相傳古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遊玩時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結果還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

古詩中的兒童生活

古詩中的兒童生活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運用誦讀 批讀 交流等方法,閱讀這三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並想象古代兒童活動的畫面,感受古代兒童生活的豐富性與趣味性。教學重點 2 引導學生賞析每首詩選詞用語的妙處,感悟古詩是怎樣把兒童的各種情態表現出來的,並在群詩誦讀中積累這些歌詠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