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農村工業化

2022-10-13 07:48:06 字數 4277 閱讀 8610

吉林省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城鄉統籌發展中實現農村工業化

崔明花李哲禹

摘要:一、吉林農村工業現狀:經過30年的奮鬥農村工業有很大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作出積極貢獻,農村

一、二、三產業結構由2023年的83.9:14.

3:1.7提公升為38.

9:49.3:

11.7,進入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階段。但比城市、比各省落後,主要表現:

①農村工業發展速度慢,總體規模小;②吸納農業勞動力少;③農民工資性收入少;④工業園區建設遲緩;⑤社會貢獻小;⑥農村社會轉型慢。二、落後的主要原因:①決策機關的「重糧輕工」的傾向是主要原因之一;②投入過少是發展的瓶頸;③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不夠落實;④有些地方在新農村建設中做表面文章影響實體經濟發展;⑤人才缺乏是重要因素。

三、引領吉林農民早日實現致富夢;①各級班子對實現農村工業化問題應有統一的、正確的認識;②農村工業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③落實統籌城鄉工業發展的一體化規劃;④實行農村工業化發展的十年新政策;⑤捨得投入培養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和農村工業化人才;⑥依靠科技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⑦各級**要在編制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服好務。

關鍵詞:「三農」問題、根本出路、統籌城鄉、農村工業化

一、 吉林農村工業化的現狀

吉林省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努力,農村各項事業取得了很大成績,農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觀,尤其農村工業迅猛發展,為解決吉林「三農」問題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鄉鎮企業總產值2023年至2023年30年年平均遞增22.4%,鄉鎮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10.

3%(不含個體工商戶),吸納17.2%的農村勞動力,增加地方財政收入70億元以及增加農民收入、支農建農補農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農村工業化率達到33.7%。

隨著農村工業和服務業的集聚發展,促進農村城鎮化,全省城鎮化率達53.4%,在26個省(區)中(不包括京、津、滬、俞和**)排第八位;農村產業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村

一、二、三產業結構由2023年的83.9:14.

3:1.7提公升為38.

9:49.3:

11.7,吉林農村已進入了以工業為主導的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但是吉林農村工業發展同總體經濟發展和各省(區)農村工業發展比較明顯落後,其表現如下:

第一,農村工業發展速度慢,總體規模小

鄉鎮工業發展的總體水平應與全省總體的經濟發展相適應,這是合理的。全省工業新世紀以來保持19.8%的增速,而鄉鎮工業僅以9.

0%速度增長,因此吉林工業總體規模佔全國的2.16%,而鄉鎮工業僅佔全國鄉鎮工業的0.75%,與城鄉經濟發展不協調。

從橫向比較看,吉林農村工業比西部的甘、青、寧、疆、藏等弱小省份強一點,但與發達省份比較差距十分大,如吉林是遼寧的1/8、山東的1/25、江蘇的1/32。主要是因為喪失了發展的機遇。鄉鎮工業大發展的前20年全國年均增幅為29.

8%,最高的江蘇33.3%,吉林卻年均22.0%的速度增長,已拉了一大塊;進入新世紀的十年全國保持13.

3%的增速,最高的江蘇為21.1%,吉林卻把速度降到9.0%,又拉了一大塊。

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第二,吸納農村勞動力少,影響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

農業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是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前提。但由於吉林農村

二、三產業發展緩慢、規模又小,吸納勞動就不多,僅佔農村勞動力的38.1%,低於全國平均的43.9%水平,其中從事鄉鎮工業(不包括個體工商戶)的有68萬人,僅佔勞動力總數的9.

3%,低於全國17.2%的水平.。

第三,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水平落後於各省

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就會使從事鄉鎮企業的人增多,必然農民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就多。全國2023年農民純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比重已由2023年的20.2%增加到41.

1%,吉林省其比重2023年僅達到17.2%,位列全國倒數第二位,與鄉鎮企業發達的江蘇53.7%、浙江51.

5%、廣東60.8%比較差距太大。

第四,農村工業發展滯後,工業園區建設遲緩

吉林農村工業經過30年奮鬥有了較快的發展,工業化率由2023年的14.3%提高到2023年的33.7%,保持了較快的發展。

但低於全國農村工業化率52.5%的平均水平,比最高的浙江77.5%、江蘇的71.

3%、廣東的62.1%和山東61.9%差距甚大。

吉林農村鄉鎮工業園區建設更為遲緩。各類園區搞了229個,進駐企業達8700多個,但其產值僅佔鄉鎮企業總產值的9.8%,位列比較的26個省(區)中倒數第四,遠低於全國平均的36.

9%水平,與最高的寧夏60.5%、江蘇49.0%、遼寧44.

2%比較差距很大。這種落後的狀況必然嚴重影響企業集聚效應和小城鎮的發展。

第五,社會貢獻小,顯不出鄉鎮企業在吉林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來說,鄉鎮企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全國貢獻率達20.6%,按省份最高的江蘇省鄉鎮企業對本省的貢獻率高達45.5%,第二的山東省為38.

6%,第三位的浙江達32.9%,超過全國平均貢獻率的有11個省(區),而吉林貢獻率僅達10.2%,位列倒數第七位;尤其鄉鎮工業在全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全國佔比為40.

2%,在26個省(區)中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有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8個省(區)、吉林其比重僅為16.7%,位列倒數第七。

其次,向國家上繳稅金來說,全國鄉企2023年上交國庫9320億元,佔財政總收入的12.7%,佔地方財政收入的28.5%。

最高的江蘇鄉企上交稅金佔地方稅收的75.1%,第二位的浙江為59.5%,真為舉足輕重,吉林其比例僅為15.

9%,納稅額是江蘇的1/35、浙江的1/23、遼寧的1/10。

再次,從鄉企支農建農補農的資金看,2023年全國總額為395億元,最多的遼寧為94.7億元,江蘇46億元、山東41億元、四川21億元,吉林為0.8億元是最少的省份之一,位列倒數第四。

最後,從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貢獻看,在全國農民純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有力扼制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擴大。據統計1990-2023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1.47倍,最好的河北擴大1.

21倍、四川1.25倍、安徽1.32倍,但鄉鎮企業尤其鄉鎮工業發展滯後的廣西、內蒙和吉林三省(區)差距擴大最大,分別為2.

09、1.85和1.76倍。

第六,農村產業結構公升級緩慢影響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程序。請看錶:

全國部分省(區)農村產業結構變化情況單位:%

此表說明,隨著農村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第

二、三產業比重迅速上公升,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促進農村社會轉型。吉林農村產業結構也走向優化,由2023年的84;14:2上公升為2023年的39:

49:12,進步很大。但與其他各省份比較差距很大。

當年的起跑線除了江蘇略高以外都處在農業比重佔80%左右的落後水平上,經過30年的努力多數省份擺脫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農村第一產業比重仍在40%左右的只有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寧夏、廣西、海南和新疆等十個省(區),也就是這些省(區)農村工業所佔比重50%以下,距離農村工業化較遠,農村社會轉型遲緩。總之,吉林縱向比較進步了,但橫向比較落後了許多。

二、吉林農村工業落後的主要原因

1、決策機關「重糧輕工」是吉林農村工業發展滯後的主要原因

吉林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省,歷來人均糧食占有量、人均商品糧等四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國家重視,投資大、補貼多,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也大。但必須明白,吉林農民靠增產糧食和各種補貼富起來趕上城市人的生活水平是不可能的。從趨勢看,農民純收入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工資性收入比重大幅上公升,家庭經營特別是農業收入比重下降,轉夠性收入相應增加。

請看收入結構變化表:

全國部分省(區)農民純收入結構變化表

從表中看出,農民家庭純收入構成形成這樣邏輯:鄉鎮工業發達的省份農民工資性收入比重高,家庭經營收入比重低,轉移性收入少;反之,鄉鎮工業相對滯後的省份就家庭經營收入比重高,工資性收入比重低,而轉移補貼收入就多。吉林省屬於全國農村工資性收入最少的省份之一,位列倒數7位;以糧食為中心的家庭經營收入最高的省份之一,列前四位;也是轉移性收入最多的省份,位列前3名。

從結構變化看,全國農民工資性收入進入新世紀10年年均2.8%速度遞增,以糧為中心的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以年均2.9%速度下降;吉林省農民工資性收入卻以1.

7%速度增長,以糧為主的家庭經營收入以1.9%速度下降,遠不及全國平均的變化速度。乙個慢上、乙個慢下,造成吉林農村產業結構無大變化,基本處於傳統的農村經濟格局,農村致富能力弱。

2、投入過少是農村工業發展的瓶頸

吉林的「三化、三動」戰略無疑是正確的。圍繞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首要的戰略措施就是投資拉動。投資是經濟增長和產業公升級的主要動力。

但吉林農村工業的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就嚴重缺乏這個主要動力。請看錶:

2023年全國部分省(區)鄉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表

注:①全國和各省總額是絕對數,其他數為全國佔比;

②1990、2023年數為鄉企固投佔本省全社會固投比。

解決「三農」問題心得

用5年時間取消農業稅,這對解決三農問題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我以為,當前解決三農問題除了降稅減費外,還需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要夯實農民生存的基礎。農民生存的基礎是土地,對於這一點,有些地方已經淡忘了。中國的國情就是人多地少,是農民多,耕地少。但這幾年的所謂發展,把農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無償地剝...

中國「三農」問題的焦點和出路

我國的 三農 問題說起來都帶 農 字,但它卻不是就 農 論 農 的簡單問題。三農 問題的複雜性 綜合性 動態性,堪稱世界之最,也是國內經濟學界始終關注 熱度不減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難度之大,曾令人發出中國 三農 問題的無解之嘆。然而,要實現強國富民和中華民族的世紀騰飛,三農 問題無論...

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作用

提要在我國這樣乙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結構 二元化 的背景下,金融領域也存在 二元化 問題。三農 問題的解決需要向農村注入資金,那麼在商業銀行不願向農村貸款的情況下,如何解決農民資金缺乏的難題?本文通過對太湖縣楊埠儲金會調查,認為在農村建立合作金融組織,可以有效地幫助農民解決貸款難問題,進而促進 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