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教案

2022-10-13 04:42:05 字數 5619 閱讀 6812

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 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3.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4. 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5. 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學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2,使學生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含義,知道帶分數是假分數的一部

分,能熟練地進行假分數與帶分數,整數的互化.

3,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教學難點

1,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分數和除法的關係,能根據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正確解答求乙個書是另乙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2,使學生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學會真分數,假分數及帶分數的互化;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根據分數基本性質解決有關問題.

(三)教材課時。

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0課時進行教學。

分數的意義 ……6課時

真分數和假分數 ……4課時

分數的基本性質 ……2課時

約分和通分 ……4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第一節分數的意義

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60~62頁,練習十一部分練習。

二、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一課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對小學生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充套件。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單位「1」這個概念的理解上進行了微調,將原先的「乙個物體、乙個計量單位,幾個物體組成的乙個整體都可以看作單位『1』」這項內容調整為比較符合認知習慣的「乙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乙個整體,通常用單位『1』表示」。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單位「1」和概括分數的意義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過程目標:

①讓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

②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分數的學習,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分數的產生,使學生體會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分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分數的產生

1、師:上課開始,老師想和同學們做乙個遊戲,哪位同學願意上來配合一下?……老師手裡拿著一把公尺尺,這把公尺尺的長度是1公尺,現在用這把公尺尺測量這位同學的身高,(用公尺尺測量)是1公尺嗎?

2公尺?用「公尺」作單位,這位同學的身高能不能用整數表示?為了準確表示測量結果,你認為可以用什麼數來表示呢?

如果用這把公尺尺測量我們講桌的長度呢?

2、談話:我們今天遇到的這種情況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3、談話:不單在測量物體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為了平均分配一些東西,也常常會遇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把乙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的蘋果數能用整數表示嗎?

把一塊月餅、一包餅乾平均分給兩人呢?

4、小結:在進行測量、分物和計算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樣就產生了一種新的數——分數。(板書:分數)

因此,分數是人們為了適應生活和工作實際需要而產生的,並且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我國是世界上發明和使用分數比較早的國家之一。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測量學生的身高、講桌的長度,讓學生親身體驗分數產生的過程,從而真正感受和體驗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是隨著實際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

(二)、**新知

1、學習分數的意義

教師:以前我們已經學過了分數的初步認識,認識了幾分之一,你能說出幾個具體的分數嗎?

(生說以前學過的分數)

師:請看螢幕,完成填空(說出每份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引導學生小結:我們可以把乙個餅,也可以說乙個物體、乙個圖形、一條線段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乙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分數表示。我們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乙個整體,如乙個班的人數,一堆蘋果的個數,一批貨物的噸數等,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乙份或幾份的數也可以用分數表示。

比如(放課件)

引導學生看圖填空,完成第乙個圖,然後讓學生說一說1/4表示的意義,用同樣的方法完成第二個圖。然後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圖把4個蘋果看成乙個整體,第二個圖把6只熊貓看成乙個整體,歸納出乙個整體。

歸納:看來我們不僅可以把乙個物體拿來平均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乙個整體拿來平均分,這樣的乙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課件:乙個物體、乙個計量單位或許多物體組成的乙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同時板書單位「1」)

由於單位「1」包括的內容很多,很廣泛,因此在「1」的上面要加上引號。

(1)練習:指出圖中的單位「1」.(課件演示)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同學們說得很對。單位「1」既可以指乙個物體或乙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指由多個物體組成的整體(指著黑板),還可以這樣理解:

把什麼平均分,什麼就是單位「1」。比如把15張桌子平均分成5份,單位「1」就是指15張桌子,把全班同學們平均分成10組,單位「1」就是指全班同學,把100克巧克力平均分成4份,單位「1」就是指100克巧克力.

(2)、概括分數意義

小結:我們把用來平均分的整體用乙個詞概括叫做單位「1」,用來平均分的份數也用乙個詞來概括叫做若干份,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也就是分數的意義。

(板書:分數的意義)

2.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板書:

3 ……分子

─ ……分數線

5 ……分母

學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分子表示有這樣的多少份。

[設計意圖:把乙個物體或乙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數來表示是學生的舊知,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乙個整體的抽象概念與乙個物體的「1」聯絡起來,引出單位「1」的概念是新知。學生對許多物體組成的乙個整體的理解就一下子變得形象直觀了。

接著創設情景讓學生多角度地感知分數與單位」1」的相依性,從而「悟」到分數的意義。]

3.完成課本第62面的做一做。且訂正。

4、教學分數單位:

(1)談話:同學們真會學習!回想一下:自然數有哪些計數單位?876裡包含哪些計數單位?分數也有計數單位,叫分數單位。

(2)、引出分數單位的概念: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乙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3)、說出上面「做一做」中幾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他們分別有幾個這樣的單位?

(4)、指出:分數單位是由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5)隨意說出分數,讓學生說出它的分數單位。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從整數的計數單位引入分數單位的學習,既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又在不知不覺中為新知的構建架設橋梁。就地取材,馬上指出「做一做」分數的分數單位,達到練習鞏固的目的。

](三)、鞏固練習

1、用分數表示直線上的點。

2、練習十一第1、2、3、4題

3、判斷下面陰影部分面積佔全圖的幾分之幾(見課件)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具有層次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課堂小結

1、 同學們真聰明,這麼難的題目就難不到大家。小明學習了這節課後,想給他的表哥寫封信,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同學們想一想,他該怎樣寫?……

2、想不想看一看小明是怎樣寫的?……

3、課件展示小明寫的信。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小結,以小明給表哥寫信的方式出現,不僅幫助學生理清脈絡,鞏固知識,加深記憶,而且體現了人文情懷。]

板書設計分數的意義

乙個物體

單位"1" 乙個計量單位

許多物體組成的乙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乙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分數與除法

教學內容: 分數與除法,教材第65、66頁例1和例2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兩個整數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2.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教學重點: 1.理解、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係。2.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圓片、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把6塊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幾塊?板書:6÷2=3(塊)

(二)匯入

(2)把1塊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幾塊?板書:1÷2=0.5(塊)

(三)教學實施

1.學習教材第65 頁的例1 。

(1)如果把1塊餅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又該得到幾塊呢?1÷3=0.3(塊)

(2)1除以3除不盡,結果除了用迴圈小數,還可以用什麼表示?

通過練習,啟用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即兩個數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數)也有可能是小數。進而提出當1÷3得不到乙個有限的小數時,又該如何表示?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 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研究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 3)指名讓學生把思路告訴大家。

就是把1塊餅看成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這樣乙份的數,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乙份就是塊。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 ÷ 3 =塊)

(4)如果取了其中的兩份,就是拿了多少塊?(塊)怎樣看出來的?

通過這樣的練習,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礎。

2.觀察上面三道算式結果得出:兩數相除,結果不僅可以用整數、小數來表示,還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引出課題:分數與除法

3.學習例2 。

( 1 )如果把3 塊餅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板書:3 ÷ 4)( 2 )3 ÷ 4 的計算結果用分數表示是多少?請同學們用圓片分一分。

老師:根據題意,我們可以把什麼看作單位「1 " ? (把3 塊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樣分?請同學到投影前演示分的過程。

通過演示發現學生有兩種分法。

方法一:可以1個1個地分,先把1 塊餅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個,3 個餅共得到12個, 平均分給4 個學生。每個學生分得3個,合在一起是塊餅。

方法二:可以把3 塊餅疊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乙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塊餅,所以每人分得塊。

討論這兩種分法哪種比較簡單?(相比較而言,方法二比較簡單。)

兩種分法都強調分得了多少塊餅,讓學生初步體會了分數的另一種含義,即表示具體的數量。借助學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課件演示)

老師:塊餅表示什麼意思:

①把3塊餅一塊一塊的分,每人每次分得塊,分了3次,共分得了3個塊,就是塊。

②把3塊餅疊在一塊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塊,就是塊。

現在不看單位名稱,再來說說表示什麼意思?( 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這樣3 份的數;還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乙份的數。)

( 4 )鞏固理解

1 如果把2塊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應該分得多少塊? 2÷3=(塊)

②剛才大家都是拿學具親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學具,你能想像出5塊餅平均分給8個人,每人分多少塊嗎?(生說數理)

③從剛才的研究分析,你能直接計算7÷9的結果嗎?( )

借助學具分餅、想象分的過程、拋開情境給出除法算式三個環節的呈現層次清楚,邏輯性強,為學生概括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提供了足夠的操作經驗。

小學數學第十冊第si單元

一 填空題 1 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2 在 四個分數中,的分數單位最大,的分數值最大。3 的分子 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 約成最簡分數是 4 分數,當x 時,它是真分數 當x 時,它是假分數。5 12 9 6 乙個最簡分數,它的分子和分母的積是24,這個數是 和 7 250千克 噸 7...

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教案

8海倫 凱勒 1 教學要求 1 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 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知識開啟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等句子的含義。4 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

小學數學第十冊二單元目標檢測

班級姓名學號得分 一 填空題 每空1分,共計16分 1.一種水箱最多可裝水120公升,我們說這個水箱的 是120公升.2.0.7平方公尺 平方分公尺 4.05公升 毫公升 3.9公升 立方分公尺 立方厘公尺 4.乙個長方體的橫截面是邊長為3厘公尺的正方形,它的長是5厘公尺,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