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變異教學設計

2022-10-13 02:24:03 字數 2337 閱讀 8311

(2)通過學習多倍體和單倍體在育種上的應用,體會到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

(3)通過分組討論,養成與他人合作共享、能欣賞別人觀點和創意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通過細胞有絲**、減數**以及受精作用的學習,我們知道每種生物的染色體數目及染色體形態是穩定的。從而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相對穩定性。然而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染色體也不例外,當自然條件和人為條件發生改變時,染色體的結構和染色體的數目可以發生改變,從而引起生物性狀發生改變的「染色體變異」。

2、合作**、精講點撥

對「染色體結構的變異」的知識,通過ppt展示**,學生結合**小組討論四種變異型別,學生代表結合**講解,其他同學進行修正和補充(學生討論基本能完成教學目標)。對學生沒有講到位或不完善的,可結合**引導學生分析差異,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節省更多時間突破重點和難點。

3、質疑設問、課堂**

教師講述: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生物的染色體數目會發生改變。例如細胞內個別染色體數目的增加或減少。

展示響譽世界的著名「天才」**指揮家舟舟的**,他比正常人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引起學生共鳴,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樹立追求自我夢想的信心。染色體數目變異的第二類情況,細胞內的染色體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1)**一展示問題情境:閱讀86頁的內容結合圖5—8、圖5—9,(學生小組討論,討論後每組選出

一、二個代表發言或補充,學生基本能順利完成任務)。

①果蠅體細胞有幾條染色體?其中幾對常染色體?②ⅱ號和ⅱ號染色體是什麼關係?

ⅲ號和ⅳ號染色體是什麼關係?③雄果蠅的體細胞中共有哪幾對同源染色體?④雄果蠅的精子中有哪幾條染色體?

這些染色體在形態大小和功能上相同嗎?這些染色體之間是什麼關係?⑤如果將果蠅的精子中的染色體看成一組,那麼果蠅的體細胞中有幾組染色體?

(2)**二動手操作:發放雌雄果蠅體細胞染色體構成拼圖。根據已學的減數分離知識,請你用手中的拼圖拼出果蠅雌雄配子染色體構成圖,並觀察構成配子如精子的4條染色體有何特點?

各小組動手操作後,指定一名代表,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組成的染色體組。其它各組學生進行評價,判斷其組成的染色體組是否正確。認為不正確的由本組其他同學重新組成,直到完全正確。

總結出:「果蠅的乙個生殖細胞內的全部染色體稱為乙個染色體組」。

那麼如何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請同學們充分挖掘你的才智,通過閱讀理解幫老師解答這個難題。以小組為單位,看哪一組理解得最快、最準確。(學生看書,小組討論)

學生經過反覆討論,相互補充,總結出「乙個染色體組」的概念:「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協調,共同控制一種生物的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乙個染色體組」。學生容易理解區分雌雄果蠅配子中的兩套不同的染色體,但對「相互協調,共同控制一種生物的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不能完全理解或正確理解。

師:投影展示「雌雄果蠅減數**形成有性生殖細胞的過程」

提問:你能從「雌雄果蠅減數**形成有性生殖細胞的過程」圖中歸納出「雌雄配子」中染色體的共同的、關鍵的特徵?(學生充分發言,相互補充,基本上能講出「每對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控制同一類性狀」「染色體組是指某種生物的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體。

」從而推出:「相互協調,共同控制一種生物的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

4、歸納總結、構建概念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理解掌握「染色體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後,小組討論學習「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的概念。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從而總結得出:

(1)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個體,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就是幾倍體。

(2)由配子發育而來的生物個體,不管含有幾個染色體組,都只能稱為單倍體。

四、教學反思

學生對概念的正確把握和理解,必須建立在重視概念中的關鍵詞及關鍵特徵,摒棄無關特徵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應用時才不會出現差錯。現代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運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同化新知識的過程,即認知結構的建構、轉換、發展和重建的過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因此,在本設計中,採用了多型別、多層次的學生活動,通過學生的觀察、合作和討論,建構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

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概念,還能靈活運用概念,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水平,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目的。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對於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這幾個重要概念的處理,不是教師講解概念,學生被動地聽,而是設定問題情景,讓學生觀察、討論、動手、總結歸納,引導著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動手和概括總結等能力。

學生的學習小組活動為主,如學習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的概念,小組成員進行充分討論,然後把三者的區別和聯絡設計成**,作為本組的共同**成果。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創新精神,又發揚了學生互相幫助、協同配合的團隊精神。總之,不管在知識目標的落實,還是在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培養方面都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

廣州市禺山高階中學梁焯華 上星期5在4中上完染色體變異以後,感覺既有閃光點,又有很明顯的不足。從整體上講這節課前複習和後新授銜接,整體思路明確,教學設計合理 重難點突出,時間分配合理。講解過程中,採用設疑和談話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語言精練和準確。本節教學通過設定問題情景,讓學...

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

一 教學設計及效果 首先,我選擇了原蘇聯教學論專家馬赫穆托夫創立的問題解決法進行本節課的教學。原因有三 1 教材內容 與生活實際聯絡密切,涉及水果 糧食的育種問題,易引發學生思考,激發 的慾望 2 學生 高二年級學生的思維已經有一定發展,具備較強的 能力。3 教師 我工作以來一直指導我校生命科學實驗...

染色體變異主講課件

第三節染色體變異及其應用 主講人 陳永良 潢川一中 一 教學目的 1.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的型別 2 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性狀的影響 3.使學生明確掌握染色體組 單倍體 二倍體的概念,單倍體的特點及其在育種上的意義。4.使學生明確多倍體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特點。5.使學生了解人工誘導多倍體在育種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