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第一節餘角與補角

2022-10-12 23:06:10 字數 3695 閱讀 3768

【教學流程設計】

本節課教學設計了五個環節: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第二環節探索研究一,第三環節探索研究二,第四環節知識應用昇華,第五環節課時達標檢測與小結

第一環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在七年級數學上冊第四章「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係」中,我們學習了「平行」與「垂直」,大家想一想:什麼是平行線?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道路、房屋、山川、橋梁……等這些大自然的傑作和人類的創造物.這其中蘊涵著大量的平行線和相交線.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深入學習這方面的內容:第二章平行線與相交線.

在這一章裡,我們將發現平行線和相交線的一些特徵,並探索兩條直線平行的條件,我們還將利用圓規和沒有刻度的直尺,嘗試著作一些美麗的圖案.

活動內容:以生活中的例項引出本章內容,目的是①通過例項,讓學生了解相交線、平行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②通過畫面,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③通過畫面,啟發學生廣泛地聯想,讓學生知道,相交線、平行線的概念是從實物中抽象出來的;④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的:平行線、相交線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同時它們又是構成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基本位置關係。本節課作為章頭起始課,應讓學生對本章所學知識有乙個大體的了解,同時體會本章內容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在課堂中用源於生活真實的**讓學生觀察和發現,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入新課做好準備。

活動注意事項:在每張**中的相交線與平行線不只是課件中顯現出的幾條, 在實際教學中可讓學生自由尋找,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二環節探索發現

活動內容:參照教材中光的反射實驗提出下列問題:

(1) 模擬試驗:通過模擬光的反射的試驗,為學生提供生動

有趣的問題情景,將其抽象為幾何圖形,為下面的探索做好準備。

(2)利用抽象出的幾何圖形分三個層次提出問題,進行**。

問題一:說出圖中各角與∠3的關係。將學生的回答分類總結,從而得到餘角、補角的定義。

問題二:圖中還有哪些角互補?哪些角互餘?在鞏固剛剛得到的概念的同時,為下乙個問題作好鋪墊。

問題三:任意畫兩條相交直線,在形成的四個角(∠1,∠2,∠3,∠4)中,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對角。分別是

(分別測量一下各個角的度數,是否發現規律?你能否把他們分類?)

問題四:圖中都有哪些角相等?由此你能夠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在學生充分**、交流後,得到餘角、補角的性質。

活動目的: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餘角、補角的概念及其性質。同時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盡可能用多種方法來說明自己猜測的正確性,培養學生合情說理的能力。

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抽向幾何圖形進行建模的能力。

活動注意事項: 本環節的三個問題是層層遞進提出來的,每乙個問都為下個問題作好準備。應注意(1)學習的過程中,時刻不能忘記學生是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當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角度出發,問題環節設計跨越性不能太強,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自己能夠主動地去**問題的實質,有成功的體驗。

(2)要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與他人不同的意見,敢於質疑;(3)要培養學生用合情說理的方法進行說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 針對性訓練 ※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300 ,700 與800 的和為平角,所以這三個角互餘。( )

(2)乙個角的餘角必為銳角。 ( )

(3)乙個角的補角必為鈍角。 ( )

(4)900 的角為餘角。 ( )

(5)兩角是否互補既與其大小有關又與其位置有關( )

總結提示:互餘與互補是指兩個角之間的數量關係,與它們的位置關係無關。

2、如圖,直線ab與cd相交於o,∠eod=90°,正確填寫下列兩角關係的名稱.

∠1與∠2

∠2與∠3

∠1與∠4

活動目的:以判斷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逐步加深對餘角、補角的概念及其性質的理解。澄清學生對概念和性質模糊的地方。用溫馨提示的方式總結學生易錯之處。

活動注意事項: 學生可能會認為概念和性質不難理解,但認識中卻存在不清晰的地方。此處應給學生充分的討論與思考的時間,可以分組討論合作,也可以現場辯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讓他們之間思維互相碰撞,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

在爭論中發現問題要比盲目的接受知識更有意義,特別是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學來的知識更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環節議一議(探索發現對頂角的概念和性質)

活動內容:參照教材剪子的實驗,抽象出幾何圖形後提出下列問題:

(1)用剪子剪東西時,哪對角同時變大或變小?你能說明理由嗎?

(在複習鞏固上面剛剛得出的性質的同時,為下乙個問題作好鋪墊。)

(2)你能發現這樣的兩個角有怎樣的位置關係嗎?(通過學生觀察,

總結,得出對頂角的概念。)

(3)在圖2中,還有相等的角嗎?這幾組相等的角在位置上有什麼樣

的關係,你能試著描述一下嗎?(總結得出對頂角的性質。)

活動目的:通過再次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景,提供了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對頂角的概念及其性質。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抽象幾何圖形進行建模的能力。

活動注意事項:應將活動過程充分放手給學生,同時培養學生抽象幾何圖形的能力,合情說理的能力,觀察分析的能力,總結歸納的能力等。這個環節應是培養學生各種數學活動能力的良好的素材,使學生積累起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

第四環節知識應用

活動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你能舉出生活中包含對頂角的例子嗎?

2.下圖中有對頂角嗎?若有,請指出,若沒有,請說明理由。

3.議一議:如上圖所示,有乙個破損的扇形零件,利用圖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這個扇形零件的圓心角的度數嗎?你能說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嗎?你的根據是什麼?

4.應用

(一)例如圖,已知直線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數

解:∠3=∠1=40

∠2=180°-∠1=180°-40°=140

∠4=∠2=140

你還有別的思路嗎?試著寫出來

(二)變式訓練:把例題中∠1=40°這個條件換成其他條件,而結論不變,自編幾道題.

變式1:把∠l=40°變為∠2-∠1=40°

變式2:把∠1=40°變為∠2是∠l的3倍

變式3:把∠1=40°變為∠1 :∠2=2:9

活動目的:分層次鞏固訓練對頂角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活動注意事項:本環節的三個問題是由淺入深提出來的。在第1個問題中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舉出盡可能多的例子,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感受數學知識的無處不在。

在第2個問題中,讓學生充分說出理由,暴露思維,澄清模糊之處。第3個問題是教材中的議一議,通過乙個實際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此問題解答方法不唯義,應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意見,說出與他人不同的見解。

第五環節課時達標與小結

活動內容:師生互相交流本堂課上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教師對課堂上發現的學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給以強調。

活動目的:課堂小結並不只是課堂知識點的回顧,要盡量學生暢談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師對於發言進行鼓勵,對於兩個知識點整合,更要有所思考,達到對所學知識鞏固的目的。

活動注意事項:在小結中,讓學生談出自己學習的體會,其中有能夠掌握的,也有掌握不好的,掌握不好的可以結合相關習題進行點撥。

第六環節課後作業

活動內容

習題2.1數學理解1,2

習題2.1問題解決1,2

活動目的:分層布置作業,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不同的收穫。

課時達標檢測設計

第一節設計基本

一 設計目的 課程設計是理論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做本課程設計,我們要在鞏固所學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前提下,運用現代組織管理工具 網路計畫技術,對松濤水利樞紐的施工進度進行安排,從而進一步了解水利水電工程各專案之間的專案關係,綜合掌握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全貌,培養統籌全域性的觀念,為今後的施工組織設計打...

第一節課教學設計節選

數學活動課 身邊的行程問題 教學設計 節選 教學活動 1 確定問題 本節課模擬了乙個實踐活動 國慶節舉行班隊活動,全班同學分成四組分別到長沙 廈門 廣州 海 動。用課件出示地圖及四個城市的一些 資料,讓學生對所到地方的方位及特點有乙個感性的了解,使學生盟發一種想去的慾望。學生的情感被調動以後紛紛提問...

第一節規劃與籌備

二 練習題 一 選擇題 1 在預設的方式下啟動powerpoint時,首先出現乙個 powerpoint 對話方塊,選定 不再顯示這個對話方塊 複選標記,可以在powerpoint啟動時不出現此對話方塊,直接進入 空演示文稿 選項,自動建立並開啟乙個名為 的新文件。a 文件1 b 工作簿1 c 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