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生態適應性的高原山地人居環境自然要素

2022-10-10 20:54:04 字數 890 閱讀 2369

「生態適應性」是由「生態學」衍生而成的學科,研究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表現為為有機體提供有力的環境條件,同時有機體的進化也對環境發生反應,有機體與環境間存在雙向互動的整體協調關係。

摘要:高原山地兼具高原和山地的特點,其特性要複雜於其他任何一種地形地貌形式,人居環境也不例外。本文從生態適應性視角出發,以指導城市建設與土地開發為目的,探求適合高原山地人居環境的研究方式,並選擇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為例,對高原山地人居環境所處的自然環境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生態適應性,高原山地,人居環境,大理

「生態適應性」已被運用到多個學科,包括人居環境建設領域。

在高原山地人居環境理論及實踐研究中,運用「生態適應性」理論,旨在強調高原山地環境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協調關係,為高原山地人居環境建設奠定基礎。

1.高原山地及人居環境的特殊性

1.1高原山地

按照學術上的定義,高原是海拔高度在1000公尺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有明顯陡坡、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山地是具有明顯起伏度和坡度,有相應山間谷地、山前堆積地和多樣性生境型別的特殊地域,擁有複雜的生態環境體系,呈現出生境型別的多樣性及相應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特徵的差異性。

高原山地等同於高原與山地的疊加,兼具山地和高原的特徵。即既具有大面積的隆起,其表面形態也奇特多樣,所處自然環境更為複雜、惡劣,山地垂直梯度上各影響因素的作用力更為明顯。

1.2高原山地人居環境的特殊性

受高原山地險惡自然環境的影響,山地生態環境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高原山地人居環境建設具有山地保育的必要性、山地開發建設的複雜性和工程技術上的艱巨性。在與自然環境長期的適應協調過程中,人居環境建設呈現高度的調適性,形成其獨特的高度自然性、密集效應、整體性特徵。

針對高原山地複雜的自然地理條件,必須對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進行分析研究,為人居環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援。

基於加權灰色關聯度的公路交通適應性評價

作者 金朝霞 建築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4年第10期 摘要 文章從公路交通適應性含義進行解釋,構建出合理的適用性評價標準體系,更好的彌補灰色關聯度的不足。使得交通運輸水平不斷提公升,更好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關鍵字 交通運輸 適應性 灰色關聯度 一 適應性的含義 公路交通和經濟發展有著必然聯絡,這兩...

外文翻譯 適應性的工程評價步驟

2000年1月 2.1.1 本檔案提供了適應性評價方法 ffs 可以把這種方法用於有缺陷或受損害的承壓構件的評價。如果適應性評價指出裝置適合於當前操作的條件,那麼裝置就能在現有條件下,並在建立適當的監測 檢查程式的情況下繼續操作。如果適應性評價的結果指出現在的操作條件並不適當,那麼就按本文給出的再評...

談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適應性 1

作者 張宇輝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3年第19期 摘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我國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也在不斷的發展,通過加強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適應性的研究,可以不斷的提高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質量和效果。關鍵字 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f29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