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環流教學設計

2022-10-09 11:42:02 字數 3965 閱讀 6690

李霄瑤學科教學地理 20131301

一、教學準備:

(一).學情分析

熱力環流在人教版第二章第一節,這一節知識涉及到許多初中的物理知識,如熱脹冷縮的基本常識、在水平方向上氣壓從高壓流向低壓以及合力的方向等,這些知識學生在初中已經有所學習,因此具備學習的基礎。但是,這一節的知識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空間想象能力,高一學生的抽象思維比較弱,空間想象能力比較缺乏,對熱力環流的感性認識比較少 。

(二).教材分析

熱力環流的學習過程中,既要用物理知識來理解環流的形成過程中氣溫、氣壓的關係,又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來理解氣溫、氣壓與高度的關係。教材的編寫是建立在初中物理之上,且是建立在對氣溫與氣壓關係已掌握的基礎上的。教材沒有解釋空氣受熱就上公升、冷卻要下沉的根本原因,特別是新教材,對熱力環流的描述比較簡單,文字基本是對結論的闡述。

上課時如不把溫度與空氣運動方向的關係以及溫度、高度與氣壓的關係給學生講透,學生學的過程會很迷茫。

(三)、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原理**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選用聯絡學生實際的素材來實現教學目的,包括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符合學生興趣和年齡特徵的地理現象等。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

(1)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

(2)運用熱力環流實驗來觀察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

2、 過程和方法

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方案,自主學習或是與他人合作,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參與解決地理問題的積極性。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熱力環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六)、過程與方法

情境創設法,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實驗**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七)學生預習:有什麼的實驗或事例能夠說明熱力環流?

二、教學過程

(一)情景問題引入

創設情境:給學生講乙個破案的小故事:(設計意圖:故事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引入本知識點的教學。)

偵探在查案時收集嫌疑人不在場的證據,一名嫌疑犯說「那天晚上我不在現場,我在海邊吹風,海風迎面吹來,很舒服」偵探很快確定他在說謊。問:偵探是如何確定嫌疑犯在撒謊的?

設疑:風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白天和晚上效果不一樣?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們來做乙個實驗(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把抽象知識變成**的實驗課能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驗,認識和掌握知識,還能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並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提高分析、歸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用材:①長方形的玻璃缸(長100厘公尺。寬30厘公尺,高40厘公尺)②膠合板(一側開有乙個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熱水④一盆冰塊⑤一束香⑥火柴

學生6人一組分組實驗

實驗用材:①長方形的玻璃缸(長100厘公尺。寬30厘公尺,高40厘公尺)②膠合板(一側開有乙個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熱水④一盆冰塊⑤一束香⑥火柴

1、實驗記錄

2、實驗結論

實驗結論:通過本實驗,可觀察到:在垂直於冰盆之上的煙呈下沉運動,並流向熱水盆一側,流到熱水盆一側後呈上公升運動,證明由於地區間的冷熱不均引起了大氣的環流。

引出熱力環流的概念:

冷熱不均會造成氣流的運動。這種環流叫熱力環流。提問:還也哪些實驗或事例說明熱力環流現象。

師生分析歸納熱力環流的過程:

(二)原理分析

引導學生自學教材38頁文字和圖(6分鐘),並給出思考題:

假設地表冷熱均一時,高度和氣壓的關係?

1、 假設地表冷熱均一時的情況,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老師引導學生**成因:受地球地心引力影響,地球大氣絕大部分聚集在低層。

所以,導致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如下圖所示)為了直觀分析標出數

ab2.假設地表冷熱不均一時的情況,引導學生分析**,a、b的大氣狀態會發生什麼變化?(根據「熱脹冷縮」原理)

(1)引導學生分析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高空)的空氣密度是否還相同?

讓學生思考討論填寫下表:

(2)引導學生分析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高空)這種空氣密度差異會導致各點氣壓如何變化?這種空氣氣壓差異會導致空氣是如何流動的?

得出結論:同一水平面上,空氣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於是就形成了風。

(3)學生活動:(1) 把a b ca′bc′四點氣壓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序

(2)引導學生畫出(圖一)的上公升或下沉的箭頭並標出高壓和低壓?

預設答案:

a b ca′bc′四點氣壓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序:b=c>a>a′>b′=cˊ

強調重點:

①熱力環流發生的順序: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上公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近地面熱處為低壓,冷處為高壓;高空相反)→水平運動(同一水平面上高壓流向低壓)。

②熱力環流引起的大氣運動總是先垂直後水平。

③高氣壓和低氣壓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氣壓狀況;同一地點在垂直方向上永遠是近地面氣壓大於高空氣壓。

突破難點:

大氣的運動比較抽象,但它們和水都屬於流體,在運動規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教學中可以用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來比喻大氣從高壓流向低壓。

(三)研究性學習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思考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

1、提問:課前提出的問題:偵探是如何確定嫌疑犯在撒謊的?

學生回答:海陸風的原理解釋,晚上應該是陸風,瘋應該從背後吹來,而不是迎面吹。

預設答案:由於海陸熱力差異,陸地熱容量小,白天獲得太陽輻射,近地面的陸地要比同一緯度的海洋增溫快,氣溫要比海上高,空氣膨脹上公升,形成低氣壓;海洋上因氣溫低產生下沉氣流,形成高氣壓。陸地與海洋形成了熱力環流,在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使近地面空氣由海洋吹向大陸,形成海風;夜間與白天的熱力作用相反,近地面形成陸風。

熱力環流形式如右圖所示。

板畫2、分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兩個案例:

討論「山谷風」和「城市風」的形成:

山谷風:

白天,山坡上的空氣離地面較近增溫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的空氣因離地面較遠增溫較少,因此山坡上的暖空氣在垂直方向上不斷上公升,山谷下沉,水平方向上高空氣流從山坡上空流向山谷上空,谷底的空氣沿著山坡向山頂補充,形成熱力環流(如左圖),下層由谷底吹向山坡的暖空氣稱為谷風。

夜間,因山坡空氣迅速冷卻降溫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氣因離地面較遠,降溫較少,於是山坡上的冷空氣固密度大,沿坡面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風,谷底的空氣上公升,形成與白天相反的熱力環流(如右圖),形成山風。

城市風城市風環流則是由於城市的「熱島效應」(城市工業、居民、交通等釋放大量的人為熱)而使得城市溫度比郊區高而形成的高空城市大氣吹向郊區,近地面大氣由郊區吹向城市的環流。

城市規劃時,為減輕大氣汙染:汙染嚴重的工業企業布置在城市風的下沉距離之外,避免汙染物從近地面流向城市;將衛星城建在城市風環流之外,避免相互汙染。

(四)課堂練習:

1、下圖中商業區和住宅區的居民發現,當地每天大氣汙染的程度有明顯的日變化,試分析討論當地大氣汙染的日變化特點,由於資金的原因,該城市的工業區、商業、文化及住宅區的布局暫時不能作大規模調整。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減輕商業、文化及住宅區所受的大氣汙染?

2、下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質裸地。若此時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緯度某地區的冬季情況,據圖分析完成(1)—(2)題。

(1)圖中b、d兩處的風向分別是

a.西北風和東南風 b.西風和東風

c.東南風和西北風 d.西南風和東北風

(5)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實驗**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了學生對抽象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地理問題。

但是教學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由於操作不當使得實驗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反而讓學生產生疑惑。在今後的教學中,涉及到實驗操作的教學設計,教師要準確示範,加強引導。

《熱力環流》教學設計

熱力環流 一 教學內容 本教學設計的內容選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課標實驗教材湘教版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節大氣環境中的 熱力環流 主要介紹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見例子 海陸風和城市風等。二 課標解讀 課標要求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在本單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

熱力環流教學反思

對於本次競賽課,我結合各位老師與評委的寶貴建議,以及個人從其他課程學習中的收穫做一下幾點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介紹熱力環流原理,其難度並不大,但由於它是後面學習大氣環流的基礎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知識傳授上我首先將與之有關的概念與規律做了系統的複習與介紹,希望學生能遷移到隨後的熱力環流過程,然後列舉了熱...

翻轉課堂 熱力環流教學設計彙總

熱力環流教學設計 一 教材學習內容分析 熱力環流 是大氣運動運動最簡單的形式,而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緯度間的熱量差異。因此,熱力環流 在本節 在本章都屬於基礎性知識,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內容主要有熱力環流的概念 形成過程 即原理 及其影響 運用四個知識點。教材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