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體育「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

2022-10-09 10:21:03 字數 4612 閱讀 2327

姓名:李正陽學科:中學體育學號:09號

摘要:現代社會中,弱勢群體是客觀存在的,在體育教學中也有弱勢群體存在—體育「學困生」。「學困生」是指體育品德、體育意識、體質、心理品質、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與體育教學不相適應,完不成體育教學目標的學生。

教學中怎樣關愛和轉化體育「學困生」,是本文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

學困生、關愛、心理特點、意志品質、個性、體育教學。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各級各類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少數"體育學困生"。所謂體育學困生,是指"三差一缺"(即體質差、基礎差、技術差,對體育缺少興趣)的學生。體育學困生的主要表現是:

基礎不好,沒有良好的體育學習興趣和科學的鍛鍊方法,運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較差,自我約束的能力不強,自卑心理嚴重,作為體育教師必須關注和關心這些學生,讓他們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功,從而健康的成長。

能否正確處理好與這部分學生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鍛鍊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初中體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過程中,如何做好這類體育學困生的轉化,是本文所要探索的課題,下面是本人在近幾年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點體會。

1、體育學困生成因分析

「學困生」的形成原因較多較複雜,有心理智慧型、生理智慧型因素,環境因素,行為習慣因素。從體育教學的特點分析,主要是有先天因素、後天因素和環境因素決定的。在體育教育實踐中發現,形成「學困生」的乙個重要方面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心理障礙。

因此,關愛、轉化「學困生」的關鍵,應從剖析「學困生」心理入手,弄清「學困生」的心理特點,擺脫心理壓力;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提高適應能力,逐步解決生理障礙。在此基礎上分別採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進行疏導。

1.1 「學困生」的心理現象及其危害解析

1.1.1自卑感:

在教學中,老師往往用讚許的目光頻頻投向優秀的學生,對「學困生」則冷眼相待,稍有過失則加訓斥,「學困生」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使他們在心理上自覺低人,久而久之會導致「學困生」自我貶低、自暴自棄,產生一種強烈的自卑感。

1.1.2厭煩感:

現代社會的高節奏,生活的高要求,學習生活的高質量、高效率、高學歷、高難度,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多重壓力和負擔,家長和教師期望過高,個人抱負與現實生活反差太大;更由於教育方法不當,使學生的個性受到壓抑,導致他們產生一種消極心理,不能主動投入到他們所處的學習生活環境之中,缺乏激情並產生厭煩感。

1.1.3恐懼感:

「學困生」在生存活動中,時常處於介備狀態以防受到傷害。他們精神上高度緊張,心理壓力大,對所學習的各學科確定不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所處的學習、生活環境有著嚴重的恐懼感。

由此可見,沉重的心理壓力使得「學困生」對自己缺乏信心,情緒不穩定、緊張、煩燥不安,舉足無措,他們往往以***或自我退縮的行為去尋求和表現個人價值,走向極端則會出現犯罪、離家出走、逃學、自殺等傾向。如果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對這種心理障礙不進行及時的疏導,設法去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那麼當他們走向社會時又怎能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現狀、擔負起應負的社會責任呢?

2、心理特點剖析

中學階段是學生長身體、長知識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從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關鍵階段。他們思想活躍,情緒偏激,有成就感,但缺乏勤奮、努力,不能把握機遇,組織性、紀律性和行為習慣差,自控能力較差;有創新意識,接受新生事物快,善於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恆,缺乏艱苦奮鬥和拼搏精神;他們希望學有所成,有所作為,出人頭第,但往往知難而退,缺乏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學困生」除了具有同年齡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徵外,還具有以下「個性」心理特點

2.1缺乏學習動機:他們對學習健康和體育鍛煉的意義認識不足,對體育興趣僅停留在對表面形式的需求上。缺乏體育與健康知識內涵

2.2 缺乏自主:由於生理原因,導致體育效果差、成績不理想,不能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積極感受,感覺不到體育的樂趣,只能感受到參與體育活動只是一種負擔。

從而使這些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努力不夠,體育效果不明顯,得不到成功的快樂,感覺不了健康對學習的重要作用

2.3意志品質弱:缺乏頑強的意志品質,缺乏毅力和鬥志,怕苦怕累,對持續時間較長、強度較大、單調的專案(如:

長跑)難以堅持。缺乏勇氣和探索精神,憂心重重,擔心練習中會出傷害事故,練習時束手束腳

2.4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學困生」大都有性格內向的特點。在集體活動中適應性較差,有時舉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不願勤奮努力,知難而退,以靜制動

2.5心理矛盾,情緒不穩:「學困生」有自卑、逆反、閉鎖、放縱等不同型別的心理特點。

他們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織在一起,處於矛盾之中,他們對周圍的教師和同學有恐懼感和對立情緒,他們意志薄弱,自控力差

3、轉化教育探研

3.1尊重信任、正面引導:充分考慮每個「學困生」特殊的心理狀態,教師在教學中應成為「學困生」的知心朋友,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和對立情緒。

時刻記住,我們教育的物件是人,他們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們要針對他們不同的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素質等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傳授體育健康的重要性,引導其端正學習態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擾,提高主動參與、自主練習的積極性。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要多鼓勵表揚,肯定成績,引導其克服困難,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3.2適時激勵、關心愛護:「學困生」在學習掌握技術動作時,往往付出了極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著一種失落感。

此時教師應以寬厚、博愛、敏銳之心去理解、關心「學困生」,不要輕易給他們戴上「差」的帽子,要分析情況,不要隨意或惡意地批評或指責;應對他們耐心輔導、正確引導、經常鼓勵,加倍關心和愛護,做他們的知音,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集體的溫暖,對今後的學習充滿信心。切忌損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揚和批評藝術,對「學困生」的教育應寬容又不放縱,嚴格要求但不苛刻;要善於發現他們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以肯定和恰當地表揚,使他們及時了解自己鍛鍊的效果和進步的情況,從而增強信心,喚起獲得成功的願望,促進他們更好、更快地掌握動作技術。發揮他們某方面的興趣、特長,善於抓住轉化的時機,適時進行鼓勵,激發他們的成就感;並在表揚的基礎上,不斷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努力方向,在達到要求的基礎上再進行表揚鼓勵,如此迴圈往復使其不斷地進步發展

3.3團結協作、激發個性:增強民主意識和法制意識,建立合適的師生交往模式。

要真正相信和尊重「學困生」,這是培養和增強他們自主性的關鍵;教師只有以平等的身份真正關心每乙個教育物件,承認每乙個個體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們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並充分挖掘自身的內在潛力,最終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係。競爭,能引起焦慮,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人格,激發創造興趣,鍛鍊其意志和毅力;合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協作的互助精神。

競爭與合作是激勵學生發展的兩種機制,它既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又培養了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因此,我們應當鼓勵「學困生」競爭、協作,讓學生在各種體育活動中鍛鍊成長,陶冶身心,發揮個性和潛在能力,充分感受體育的樂趣

3.4耐心指導、對症下藥:學生在學習技術動作時往往會出現許多錯誤,有的是概念不清,有的是身體素質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環境影響等等。

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練習中的不同表現,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病症之所在,及產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比如;在學習籃球籃下投籃技術時「不會命中」,教師就要仔細地觀察;是站位不對,瞄準點不明,是出手動作不正確,還是用力不協調,或是兼而有之。問題一旦找準,即刻提出糾正辦法,使其盡快掌握技術,感受成功之快樂

3.5同等評優、合理評價:在學習技術動作或課堂「達標」練習時,適當降低難度,減輕重量或放慢速度等要求,使「學困生」感到課有所練,練有所獲。

對此,教師應事先周密考慮,提出合理的練習重量、高度、遠度以及完成動作的標準。在分組教學時應盡量把他們分在一起,這樣有利於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增強完成動作的自信心。在教學中教師及時地把進步較快,成績提高明顯的「學困生」,作為說服教育其他學生的依據,並令其幫助其他「學困生」練習。

在此情況下,能激發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我也行」的信心,比教師的講解、示範、指導更具有說服力

4、解決減輕心理壓力的幾種教育方法嘗試

減輕「學困生」心理壓力,就是幫助他們樹立自尊心、自信心、教育他們勇於追求,自強不息,做乙個誠實、自尊、自重、富有責任心和創造心的好公民。可進行如下嘗試:

4.1典型事例教育法。「學困生」在自卑的同時也有著強烈的自尊,有著豐富的情感體驗。

平時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惡劣」行為。只不過是他們為尋求表現自我而採取的一種消極對抗的方式。採用案例教育,針對差生的不良心理及行為習慣,對他們不加以直接的訓斥、譏諷,而是運用典型事例來誘導啟發他們,為他們保留了「面子」,可達到心理共鳴,進而引發「差生」的自尊,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4.2自我評價法。多數「學困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或否定自我,或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往往是非不明,看不到自己的行為給集體、他人所造成的損害。

自我剖析教育,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正確分析自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別人,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這樣容易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3行為激勵法。「學困生」在不良心理的影響下,很少對所處的環境實施積極的影響,難以體會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自我感覺他是乙個失敗者。

採用體會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發揮其優點和特長,品嚐成功帶來的喜悅和快樂。以此使他們逐漸走出自卑、恐懼的心理陰影,產生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採用此種方法時教師不能急於求成,應遵循反覆漸進的規律,抓住教育的時機,潤物細無聲,促其轉化

5、教學建議

「學困生」之所以後進,原因複雜,是否有教師本身失誤。如何促進「學困生」的轉化,要認真總結教育教學中的經驗教訓,摸索教育規律,提高教育能力,營造優良學習氛圍。在教學實踐中,特別注意「學困生」的「病」源所在,尤其注意「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方法。

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

作者 楊德鎮 讀寫算 2010年第07期 摘要 實施素質教育應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轉化學困生對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教育學 心理學以及學習學理論為指導,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著重闡述了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其轉化的對策,旨在與專家 同仁共同 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並以此來推進學校的...

初中物理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措施

作者 韋彬 讀寫算 教研版 2013年第19期 摘要 學生所處的的社會,家庭文化背景等不同,由此養成的學習態度,習慣等的差異,使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呈現多樣化,也使初中物理學習中學困生的成因呈現多樣化,本文將結合我在一線物理教學中的一些案例,嘗試就初中物理學習中學困生成因及轉化作初步 關鍵詞 初中 ...

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方法

作者 王正銀 新課程 上旬 2019年第04期 摘要 隨著課改制度的深入,數學學困生的問題更加突出,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學中。因此,分析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並根據這些問題提出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希望對改變農村小學教學現狀有所幫助。關鍵詞 農村小學數學 學困生 形成原因 轉化方法 全面素質教育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