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化學課程資源的認識和利用

2022-10-05 05:00:07 字數 919 閱讀 1124

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綜合。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資訊時代的發展,我們越來越重視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下從四個方面談談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和利用。

1.多套版本的教材資源

長期以來,教材一直是我們的主要課程資源,甚至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新教材是教學的平台,是提供給教師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框架和師生在課內外實踐中共同**的導向。在新形勢下,教師應更多關注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的一部分來使用,對多套教材可重新配置,也可適當地補充教材。

例如,化學必修1「氧化還原反應」中,教材通過「在氯氣與溴化鉀溶液的反應中,哪些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為什麼會發生變化」一問引出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思考,我當時認為教材這樣處理很得當,理由是前一節內容有氯氣與溴化鉀發生的置換反應,這節課又通過回顧該反應,承上啟下,也為這節課的後半部分氯、溴單質氧化性強弱的比較埋下伏筆,考慮到溴元素的化合價學生並不陌生,於是上課時就按照預設的進行,誰料,在我掛出溴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後,學生還是一臉茫然,我急中生智把老教材中的鈉與氯氣、氫氣與氯氣的反應一一寫出,此刻學生能夠從正確的角度進行思考和討論,事後我從學生中了解到溴的原子結構是乙個障礙,用不熟悉的物件來認識新的知識,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是困難的,而通過老教材中這兩例再結合氯氣和溴化鉀的反應就合適了,這一情況我也及時給備課組作了反饋。顯然,我們還要多參考多研究人教版、魯教版等多套教材,各取所長。

另外,化學選修《物質結構與性質》模組中,第二頁「人類探索物質結構的歷史」的交流與討論內容與第八頁「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歷史」內容重複,且此內容在化學必修1模組中也已完整出現,我們備課組的處理方式是兩部分內容合併為一課時,在認識完人類探索物質結構的歷史後由學生著重交流與討論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歷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課程資源這一重要概念,並不是說徹底拋棄教材,削弱教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是不把教材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

對定向越野課程的認識和建議

這個學期,我選修了定向越野初級這門體育課。通過近乙個學期的學習實踐,我這項以前從未接觸過的運動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首先,定向運動是一項非常健康的智慧型體育專案,是智力與體力並重的運動。跑步只是它的很少一部分,定向才是定向越野的精髓。如果不會定向 識圖,即使跑得再快,也無法在這項運動中取得好成績。因此...

牧區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在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深入改革過程中,存在著最根本的問題之一就是體育經費投入總體偏低。尤其是在牧區,受體育設施資源的限制,導致學校 教師創造性的實施新課程標準提供不了充分的條件。這就迫使我們體育教師必須盡快挖掘和開發牧區學校體育課資源,在推進學校體育課程改革 大力發展新課標的背景下,需要引導廣大體育教...

對野菜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嶗山野菜的產業化發展是沒有破壞或汙染的 無煙工業 是農民因地制宜 加快發展的新興產業。區委 區 應把其列入農業發展的視野,盡快制定長期性 巨集觀性的產業發展規劃,盡早的創出產業化示範點,以此推動在全區形成野菜有序利用 產業經營的新農業發展格局。二 培育龍頭企業,加快產業經營。有關社群在拓展集體經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