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

2022-10-04 18:03:02 字數 2624 閱讀 9837

羅聰新課改的實施已經有五個年頭了,在這五年裡,我們的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探索知識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內容的選取更加密切聯絡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學生的學習普遍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師生之間關係和諧、民主、平等。

但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充滿智慧型和挑戰的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我們的教學觀念正在逐步更新,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得到改變,課堂洋溢著學生成長的氣息,課堂更活了,學生的熱情更高了,每堂課更具有挑戰性了。

但在自主、合作、**的「熱鬧」背後,又露了許多問題。我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惑與思考進行了梳理、總結。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下面幾點。

一、在備課中遇到的困惑

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課前引入是這樣的:老師讓學生匯報收集回來的資料:我家長(  )公尺,寬(  )公尺,面積是(  )平方公尺。

幾位學生匯報後(都是整公尺數),教師問:「你是怎樣算出你們家的面積的?(用1平方公尺去量)」。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這種方法比較麻煩,那麼這節課,我們學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

從以上的教學環節中,我們能感受到一點新課程的理念,教師在教學之中,能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讓學生認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確比以往的教學邁進了一步。但如果說安排了這樣的一些聯絡生活實際的問題來進行教學,就是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那麼,我認為這種認識是膚淺的。

在教學中,教師究竟如何把握數學與生活聯絡的這個「度」?何為「合適的度」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我們對於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覺得難以確定對待教材中的這個問題以及其他與之類似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二、隨堂遇到的問題

一年級上冊有一道題目給出了八種事物,三頂不同形狀的帽子,一雙襪子,一支鉛筆,蘋果、香蕉、梨子各乙個,要求把同類的圈起來。一位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通過啟發、鼓勵,結果小朋友們遍地開花,答案各有不同而又各持己見:多數把帽子圈在一起,蘋果、香蕉、梨子圈在一起,教者給予了肯定;有的把帽子、襪子圈在一起,因為都是身上穿戴的,教者也給予了肯定;有的把蘋果、梨和一頂圓帽子圈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是圓的,教者也不能否認;有的把香蕉和鉛筆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是長形的,教者更不能否認,而且還表揚了一番……

這樣的結果讓同仁們喜憂參半,陷入了深思:喜的是這堂課已經達到了目的,小朋友們都能從不同方面對事物進行分類,而且思維發散、活躍。困惑的是,教參中對於這道練習題的說明是「鞏固用單一標準進行分類」,也就是說答案是唯一的。

經過討論,我們認為「把帽子圈在一起和把水果圈在一起」這個答案比較合理。可是你能夠指責教者在課堂上對學生眾多的答案表示認可和讚揚的做法嗎?畢竟賞識、表揚是在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可是如果說答案是唯一的,那麼這種做法就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廉價」的表揚,甚至會誤導學生以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習以為常,聽不進不同意見。

還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不再深究。

三、教學模式的困惑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上的自主合作與交流,給教學帶來了清新的空氣,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在課堂上已是司空見慣,活動也增多了。課堂熱鬧了,學生合作、討論了,是否這樣就體現了新理念,轉變了學習方式,改變了教學觀念?

如:某位教師在講三年級上冊《加法》的例一時,是這樣處理的:①先讓學生回憶前面學過的進製加法,然後再小組交流,最後再班級匯報。

②出示例一,學生讀題。③學生合作完成例一,並交流意見。④**總結連續進製加法的計算方法。

⑤練習。

那麼這堂課的設計是否有流於形式的嫌疑呢?是否還有更適合我們農村小學自己的教學方式呢?

四、現實中,數學何時才能真正與生活結合呢?

為了迎接課改大潮,一線教師們的確在自己的教學理念中逐步滲透著新鮮的血液,努力的實現著「生活化數學」的理念,盡可能的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發現數學、掌握數學和運用數學,在此過程中體驗數學與周圍世界的聯絡,以及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感受成功,增進自信。但是……

前幾天,我看到一位四年級學生的一張單元測驗試卷,上面大致有這樣一道題:某小學組織學生郊遊,一共有420人。已知大客車能乘53人,小客車能乘14人,問如何乘車比較合適?

請說明理由。有位學生是這樣解答的:用大客車5輛[53×5=265(人)],剩下的人乘11輛小客車[420-265=155(人),155÷14=11(輛)……1(人)],還多1人沒有座位了,就擠一擠吧。

說得頭頭是道,表述的理由清清楚楚,可是得到的是乙個大「╳」。為什麼呢?結合生活實際,這樣做不行嗎?

難道多1人就不能擠一擠嗎?什麼叫「比較合適」 ?能把理由說清楚、說明白,難道還不行嗎?

再看正確答案,原來是:420÷53=7(輛)……49(人),49÷14=3(輛)……7(人),應該乘7輛大客車,4輛小客車。嗨!

原來數學中所說的「合適」是理想境界中的「合適」,即「盡可能多的用大客車,並且要保證每人都有乙個座位坐,才叫合適」。這非生活中的「合適」,即「每人都上車,不要太擠就是合適」。此「合適」非彼「合適」也。

在這個教學例項中,毫無疑問,正確答案所體現的是大家一致在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大家極力要提倡、宣揚的!那麼它離我們學生的生活究竟有多遠呢?是要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還是直接告訴學生數學與生活是兩碼事呢?

學生究竟該如何去正確地把握這兩者之間的尺度呢?教師究竟該如何去溝通這種境界和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鴻溝呢?

面對教學中的諸多困惑,我們也都知道:課程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有順流、有逆流、有急流、有暗礁……只有大夥兒齊心合力、直面困惑、迎接挑戰,通過我們不斷的嘗試、探索,甚至是「碰壁」……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迎來新課改的全面豐收!

小學數學教學的困惑與反思

3 課堂活動與缺少教 學具的問題 新課標指出 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數學的價值 目標 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資訊科技 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的呈現方式 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教學中的問題與困惑

如何教學生寫作?肖恩 麥庫姆 教學生寫作不應該僅僅只是聚焦於寫作手法,比如分析段落結構和琢磨遣詞造句,關鍵是讓學生自由表達他們自己的觀點 思想。為了鼓勵他們寫作和鍛鍊他們的寫作能力,我讓學生給校長 學區和社群領導,以及州和聯邦 和議員等寫信。由於要給校長 和議員等要人寫信,他們自然會努力寫好。這樣堅...

估算教學中的困惑與做法

估算教學,要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意義和價值,結合學生的實際,尤其是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提出合適的問題,才能使得學生對估算的意義有深刻的體會。一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數的估計的培養。如 讓學生先對10根小棒有乙個印象,再讓學生猜老師手中大約有多少根,初步的滲透湊整和四捨五入。我記得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