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周莊水韻》

2022-10-04 16:33:06 字數 1989 閱讀 7646

教學設計:《周莊水韻》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

樂昌市雲巖鎮中學何文新

教學目標

1、 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觀賞課本中的插圖,整體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

2、 讓學生說說作者三次遊周莊留下的印象。

3、 重點研讀、品味作者第三次遊周莊的段落,欣賞文中準確、生動、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作者三次遊周莊留下的印象。

2、重點研讀、品味作者第三次遊周莊的段落,欣賞文中準確、生動、優美的語言。

教具準備

1、 選一幅周莊水鄉的圖畫,張貼於黑板。

2、 畫一幅周莊圖。

教學時間

2課時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崑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裡。春秋戰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

周莊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說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一儲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周莊,去體會那裡的動人水韻。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聽錄音,找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並借助工具書、資料自行解答。

2、 教師檢預習效果---解釋詞語。

斑斕顏色錯雜燦爛

迷離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眩目耀眼

晶瑩光亮透明

參差指不整齊,不一致

諦聽仔細聽

嫻熟熟練

搖曳搖動

如訴如泣形容聲音柔細

瞬息萬變形容極短的時間內變化多

稍縱即逝稍微一放鬆就會消失

3、 自讀課文,並思考:

(1)「我」曾經幾次到周莊,每次留給我的印象是什麼?

(2)與《巴東三峽》相比,這篇遊記有什麼不同?

三、精讀課文

1、 講解前三個自然段

提問:開頭三段,敘述周莊水鄉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那麼,「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 講解「我」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仲春: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

第二次:冬天: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

寫第二次到周莊,不僅寫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3、 齊讀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讀「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一段。並細細品味。

第2課時

複習鞏固。

一、 講解作者第三次遊周莊旱情景和感受。

1、 默讀第5處自然段,並結合「思考與練習」第一題思考:

作者第三次遊周莊時,重點描寫了在古鎮盡頭看到的節日夜景,他是按怎樣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按時間先後順序:

空間順序:由「岸上」寫到「水上」

坐船夜遊,描繪水中朦朧景色。小船經過拱橋,而至古鎮盡頭。

由「天上」寫到「地上」

寫古鎮節日夜空的禮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鎮的歡呼。

2、 歷史與現實相聯

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將古鎮悠遠的歷史與現實有機的聯絡起來?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總結。

3、 提問:文中除了寫石橋、流水外,還花了不少筆墨描寫了彩燈、花船及禮花,寫乙個古鎮為什麼要這樣寫?

表現了古鎮水鄉在改革開放後充滿了生機,反映了周莊人們的幸福生活,具有對外開放意識。

4、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並分析所表達的效果。

二、 朗讀附文《江南》,想想詩中描寫的江南與課文描寫的江南有什麼不同?

三、 背誦「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也無法模仿」一段文字。

四、 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完成課後練習題。

教學後記:

在了解了遊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先預習,把握課文的基本內容。教師在講解時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作者如何抓住三次遊周莊的不同感受去寫的。另外作者抓住水的特點去表現的寫景方法做難點講解。

周莊水韻教案

趙麗巨集一 教學目標 了解作者和關於周莊的常識。掌握文中的生字詞,把握文章的思路 結構。把握作者三次遊周莊不同印象。具體研讀作者第三次去周莊的切身感受,並總結寫景的一些技巧。挖掘,明確蘊含在字裡行間的思想感情。二 教學重點 1把握作者三次遊周莊不同印象。2挖掘,明確蘊含在字裡行間的思想感情。三 教學...

《周莊水韻》教案

周莊水韻 教案梅州市學藝中學蘇惠珠二 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教學目標 1 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愛我中華,愛我世界。2 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 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3 了解課文隨 時 令 換景,景色各異 多角度寫景,融情於景的寫景方法。4 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5 學生...

滬教版九下《周莊水韻》《走進紐約》教學反思

周莊水韻 和 走進紐約 反思 周莊水韻 和 走進紐約 都是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中的兩篇遊記,我都各花了兩課時講完。但從自己的教學過程 包括教學思路 手法 方法 知識的滲透,訓練專案的設計等,以及學生學後反饋的資訊 包括課堂發問 答問 知識的理解和遷移 作業的質量和考試的成績來看,明顯反映出兩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