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老師整理的現代文閱讀答題規範

2022-10-02 05:06:02 字數 4990 閱讀 7860

培養五個意識,提高現代文閱讀理解考試能力

一、審題意識

二、文字意識

這裡所說的文字意識也有兩層含義。一是答案盡可能用原文話回答,實際上許多答案也確實可以或者就應該從原文中找。許多考生在答題時,雖然心中理解了,但是苦於找不到精確的語言來表達,以至答起題來「心是手非」,漫無邊際。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閱讀題都要求考生必須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其實「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答案就在眼前,就在文中。有些題目答案即使不能用「拿來主義」的辦法直接用原文原句回答,通過整合原文資訊,組合原文重要詞句的辦法,照樣可以準確答題。

文字意識的第二層含義是回答主觀性題目也應結合課文內容,不能說空話或將課文邊緣化,大多數問題都應概括或直接引用原文中語句具體回答。比如評價文章思想或語言特色抑或人物性格等都應如此。即便是主觀性很強的開放題也不例外。

有人將文字意識形象地叫做「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的確如此。

三、整體意識

考場上為了搶時間,再加上平時習慣不好或心理緊張,抑或受定勢等因素影響,考生在做閱讀題時沒看完全文就倉促答題者大有人在,其結果往往是對課文理解或以偏代全,或斷章取義,抓不住中心,得不到要領,甚至於和正確答案大相徑庭。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要重視整體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乙個整體,閱讀時應著眼於整體,注意把握主要內容、中心主旨、結構思路、背景意圖、感情基調等。整體把握了文章,所有考題就會迎刃而解。

那些考查對文章整體理解的考題(如理清思路、歸納中心、評價感情傾向等)自然不必說;有的考題雖然考的只是某乙個點,但實際上往往涉及到整篇文章,要正確答題,必須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我們平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從巨集觀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文章,解題時才會游刃有餘。

閱讀訓練中一定要學生通讀全文,速度可快可慢,時間來不及,甚至可跳讀。讀完後一般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文章主題是什麼,二是文章大概思路怎樣。如是記敘文大致知道寫的是什麼事或主要是什麼人,作者對人或對事的基本態度是褒還是貶?

作者是怎樣組織材料的;是議**知道中心論點是什麼,是怎樣說理的;是說明文,弄清說明物件是什麼,有什麼特徵,說明順序是什麼,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是**還要弄清**的基本情節,是詩歌要知道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些不需要精確的語言表述。

但要能有乙個大致初步印象,為下面具體答題確立了方向。

有人形象地將閱讀的整體意識稱之為「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整體意識兩個基點,從考試實踐分析涉及兩個方面:文字內容的整體感知和文字主旨的整體感受。

四、規範意識

考場閱讀一篇文章,理解在心裡還不行,還得想方法「輸出」出來,以便閱讀老師去檢閱去評判。考生應盡可能做到該拿的分數拿穩,會做的題目要做會,讓閱卷老師不扣分或少扣分,要想如此,答題時就務必有規範意識。

這裡所說的規範意識同樣也有兩層含義:

一是概念要明確,表述要到位。如 「表現手法」不能答成「表達方式」,「 論證方法」不能答成「說明方法」文章的「結構」不能答成文章的 「順序」,又如概括內容時記敘文一般用「記敘了」……「」描寫了……「來表述,說明文一般用」說明了……」「介紹了……」來表述,而議**一般用「闡述了……」論述了……,三種文體不同,表述各異。再如評價文章語言,記敘文一般用「生動」來概括,說明文通常用「準確」概括,而議**則多用「嚴密」概括。

規範意識的第二層含義是語言要乾淨,格式要正確。通常情況下要求順著問來作答。如問「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就答「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的感情」;如問「本文從哪些角度說理的」就答「本文從以下三個(或二個四個等)方面說理的。第一……;第二……,第三……」這樣條理清晰,緊扣問題作答要言不繁。閱卷老師一目了然。

又如有些問題回答有約定俗成的規範,如品評文章的藝術特點,一般先概括地定性總評,然後結合文字舉例,最後結合文章主題指出表達效果。又如左右論述性的小作文題,一般要求用「總-分-總」結構來回答,即開頭用一句話提出觀點,然後用一到兩句話來論證,最後提出希望或總結。雖然說文無寫法,表達自由,但是考場答題仍是帶著鐐銬跳舞,多少還是要講究點規矩的。

常言說得好「不上規矩不成方圓」。

五、要點意識

中考閱卷評分都是見點給分,因此我們的同學在答題時必須牢固地樹立要點意識。我們平時大小考試中失分最多的恐怕就是答題缺少要點,

對於分值比較大的題目,我們更應該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會正確思考、會多角度思考、會深入思考,以提公升其思維品質。

自認為某一地方與試題有關,只抓住這個地方猛寫猛答,不注意全面吸收資訊,或不對眾多資訊進行分析而後加以概括,答案要點嚴重不全。

完整性體現在從各方面全面地回答清楚問題。

但值得注意的是,答題語言也不能太簡單化,幾個詞語,或半句話,這是不可取的,答案應該是乙個完整的意思表達,起碼是乙個或幾個完整的句子。

現代文閱讀答題規範

1. 概括文章中心。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蹟、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讚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2. 分析文章結構層次。

(1) 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3. 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明線和暗線)———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4. 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5. 品味題目。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定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說明物件。

6. 了解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7. 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8. 寫作手法及作用?

先抑後揚、開門見山、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象徵等。常用具體如下:

(1)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物件,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物件,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2)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有:

a、可以用詩經裡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3)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物件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4)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5)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6)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9. 修辭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

(5) 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語句整齊、意韻鏗鏘,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 反覆: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0. 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絡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一詞原指……,這裡指……,起到了……的作用。

11. 句子或語段的作用? 有些情況要結合第三點和第四點來回答。

答:一、內容上:

首段和尾段:字面義和象徵義。點明主旨、昇華主題、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有時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補充說明。

二、在結構上:

在文章開頭:

(1)總提、總領全文、開啟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間:

(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啟下(過渡)

(4)為後文作鋪墊;標誌思路、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等作用

在文章結尾:

總結上文、全文、照應開頭、獨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作用。

三、表達效果上:昇華中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從寫作手法上:常有開篇點題、為後文設伏筆、作鋪墊、點明主旨、深化中心、襯托、照應、對比、象徵、先抑後揚等。

12. 表達方式?

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3. 分析寫景狀物記敘文景物描寫的方法

——①時間推移法 ②空間變換法 ③穩步換景法 ④分門別類法

14. 領會寫景的作用和寫物的目的。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以「狀物」為主記敘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寫法。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格式 說明 介紹 說明物件 說明內容 特點 3 議論類文章 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格式 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 論證了 論點 七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鑑賞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 烘托 渲染 鋪陳 比興 托物寄情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動靜結合 虛實結合 委婉含蓄 對比手法 諷喻...

現代文閱讀鑑賞答題

現代文閱讀鑑賞答題模式及解法 一 有關語言修辭的題型 提問方式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乙個行嗎?為什麼?或 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乙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答題模式 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 形象 準確 地寫出了 物件 效果,換了後就變成 不好的效果。或 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 或該詞比另一詞更...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 觀其大略 二 剔肉存骨 作家在寫文章前都要先搭乙個架子,然後組織材料。這個架子,體現了文章的整體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著在架子上,就像肉附著在骨頭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須先將這些 肉 剔除。常見做法 1 舍偏取正法 2 分層歸納法。舍偏取正法,就是將文章的資訊分出主次來,只提取主要的資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