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在高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2022-09-30 03:39:04 字數 907 閱讀 2885

作者:王若蘭

**:《新課程·中學》2023年第01期

摘要:因材施教的含義、因材施教的實施在當前教育實踐中,還只是理想的教育理念。在當前「因材施教式課堂」研究尚未形成理論到實踐的完整體系的形勢下,因材施教在高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無疑是及時的、必要的,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因材施教;高中教育;差異與可變;分層教學

一、因材施教的含義

因材施教既是人們從古到今對教育的追求,也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熱點問題。因材施教是什麼?學者們對因材施教的理解也見仁見智。

《現代漢語辭海》解釋:《論語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朱熹集注引張敬夫曰:「聖人之道,精粗雖無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其材而篤焉。」指針對學習者的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共同的培養目標之下,針對教育物件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礎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在學生不同層次發展水平的基礎上由於學習風格的差異性存在而採取的預防性、前瞻性教學措施,以防造成教學缺陷,或者是對由於學習風格的差異性存在而造成的教學缺陷而採取的補救措施。

我們的大教育家孔子是最好的實踐者,也是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我們來看他的乙個教學典例: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在面對同樣的問題,因為學生不同,就採取不同的解決方式,面對公西華的疑問時,他的回答是:「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因材施教」在作業評語中的體現

內鄉高中數學組於xx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需要因材施教,這是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在現代教育體制下,針對我們數學學科來說,我覺得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也可以在作業評語中有所體現,而且收效甚好。對數學作業的批改,我們習慣於用 來評判正誤,採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判斷解題正誤,比...

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因材施教的實踐與研究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 1 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要求我們教師要拓展思維,充分發揮創新意識,探索出一種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新教學模式。每乙個學生在氣質 性格 能力上都存在著個別差異,教學工作要取得最大的效果,全面地培養學生 發展其個性,就必須針對學生心理的個別差異 採取相應的措施,在教育教學中貫徹個別對待的...

高職藥物化學教學實踐中的因材施教

作者 張燕琴 現代職業教育 高職高專 2016年第03期 摘要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 變革,高職教育在中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藥物化學一直以來是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其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較廣的應用性,它以有機化學為基礎,與藥理學 藥物分析等專業課程緊密相連。高職學生要學好藥物化學具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