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小群體教育引導方法

2022-09-20 20:06:03 字數 4647 閱讀 1951

摘要:學生小群體普遍存在於校園中,對其進行教育引導很有必要。本文運用教育學和群體動力學理論探索其教育引導方法,主要有:激勵法、信任法、吸引法、誘導法、離間法等。

關鍵詞:學生小群體引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1)07(b)-0146-02

學生小群體的存在,是校園中的一種客觀現象,對學生小群體的教育管理只能通過「疏」、「引」,而不易「堵」,抑制其發展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如何教育引導。對此,我們探索對學生小群體進行教育引導的方法,使其化消極為積極,讓其負面功能控制在盡可能小的範圍內。其引導方法主要有:

1 激勵法

激勵,是指激發人的行為動機,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活動過程。對學生小群體進行教育激勵,應從多個方面、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動機,在良好動機的支配下去自覺行動,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要有效地激勵學生小群體,可以採取不同的激勵手段:第一,注重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在實施獎金、獎品等物質激勵的基礎上,要實施較高層次的精神激勵,使學生獲得自尊的極大滿足和個人價值的充分實現。

第二,群體激勵與個體激勵相結合。群體是由個體所組成,個體是群體中的個體,對群體的激勵,個體會感到充滿動力,對個體的激勵,群體會得到正向發展。第三,獎勵激勵和懲罰激勵相結合。

獎勵激勵是常用的激勵手段,但懲罰也是一種激勵,懲罰使學生產生內疚感、負罪感,能使學生知錯改錯,抑制學生的不良行為,在一定條件下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第四,口頭激勵和書面激勵相結合。口頭激勵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能做到及時激勵,但書面激勵會給學生更多的驚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激勵必須注意措施的可行性和道德性。教育激勵是一種「情境激勵」,強調激勵要因人而異、因材而施,針對不同的群體和個體的激勵措施要具有可行性。教育激勵措施應該遵循一種善良的意志,即在激勵意願上充滿善意,這樣的教育激勵才能達到教育目的。

2 信任法

教育情境中的信任,可稱作「教育信任」。信任是教育諸種關係中的最基本的關係,它存在於教育的一切互動之中。成功的教育必須建立在師生信任的基礎上,信任缺失的教育是失敗的。

對學生小群體的引導需要通過教育信任來進行。

2.1 教師對學生的信任為引導學生小群體創造條件

教師的信任應該與教育情境中學生個體和小群體建立直接的信任關係,教育信任應成為教師的真正需要和最基本的義務。學生小群體有了教師真正的信任,會激發學生潛在的動機,為完成教師給予的任務而付出努力。當然,教師的信任也具有冒險性,不一定能得到所有學生的理解和認同,但教師信任對學生來說具有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甚至消除學生的「本體性焦慮」,樹立學習和生活的信心。

教師的信任要主動、大膽,體現出關心和善意,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這樣,教師在和學生交流溝通過程中,學生才會認同。教育信任是對學生的全方位信任,有了信任作為基礎條件,教師對學生小群體的引導會得心應手。

2.2 教師贏得學生的信任為引導學生小群體創設環境

教師有天然被信任的先天基因,但並不是每個教師都可以獲得學生的信任,並不是每個教師都可以獲得每個學生的信任。贏得學生的信任,是教育的應有之義。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建立在教師可靠的品格上,建立在教師可貴的專業技術水平上,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負責任上,也建立在教師能夠為學生分憂解難的行動上。

贏得學生信任的教師是幸福的,教師的「率先垂範」和「始終如一」是學生信任教師的重要因素。贏得了學生的信任,教師對學生小群體的教育引導會有乙個更好的人際環境和心理環境。

3 吸引法

能吸引住學生,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對學生小群體的吸引,考慮正式群體的吸引和教師人格魅力的吸引很重要。

3.1 正式群體的吸引

正式群體是學生在學校參與的首要群體,每個學生都是正式群體中的一員。非正式小群體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正式群體不足以滿足學生個體的多方面需求。學校組織中的班集體、班小組、學生會、共青團、寢室等正式群體建設得更出色,就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使學生感受到了正式群體對自身成長成才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效性,就能吸引住了學生,從而減少非正式學生小群體。

正式組織更應該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反映,積極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需要的有益群體活動,學生們在活動中學習提高,在活動中交往,從而增強正式群體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減少學生對非正式群體的依賴。

3.2 教師人格魅力的吸引

在小群體教育引導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接受教師的觀點,首先要讓學生接受教師這個人,就是要靠教師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師對學生獨特的感染力、影響力和號召力。小群體中學生都是具有個性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個性特徵日趨明顯,特別是消極型學生小群體的成員個性特徵更為鮮明,要實現這類小群體的教育轉化,教師需要有較強的人格魅力吸引住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教師可以通過「身正、學高、關愛、尊重、寬容」等人格魅力因素吸引學生,使小群體學生對教師產生信賴感,這樣,教師對學生小群體的教育引導工作才可能取得實效。

4 誘導法

誘導是善於有步驟的引導、教育,使學生克服膽怯、害怕心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小群體的誘導,主要針對消極型學生小群體,通過教育引導轉化為積極型小群體。

4.1 心理誘導

教師對學生小群體的心理誘導,可以充分利用外部條件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啟發學生正確地進行思考和判斷,從而產生正確地態度和行動。首先,順勢誘導。主要是從學生的心理趨向入手,著力引導學生到需要的心理軌道上去。

可以從情感誘導、興趣誘導、個性誘導上去想辦法,使小群體裡的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情感體驗、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和開朗大度的個性心理特徵。其次,漸進誘導。主要從學生的現實心理水平出發,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引導小群體的學生提高心理水平。

第三,反向誘導。主要是利用小群體的學生客觀存在的逆反心理,不失時機的進行反向心理誘導,從相反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欲擒故縱」、「逆水行舟」,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2 任務誘導

任何學生都有通過完成任務來實現自我價值的期望。消極型學生小群體的成員,往往不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長期缺乏自我成功的體驗。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教育既要尊重每乙個學生,又要向他們提出一定的要求。」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小群體時,要根據群體成員的正當需要為群體分配一些具體任務,提出相應要求,群體有了任務和要求也就有了奮鬥目標,可以滿足成員的自尊心理。教師設定任務要切合實際,群體成員通過積極努力能夠完成,並且教師要給予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

設定任務要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逐步深化,逐步遞進,對於學生完成起來有較大難度的任務教師要參與協助,為學生創造條件,激勵學生去體驗成功的喜悅。任務誘導可以重塑學生,使學生的主要精力轉移到正式群體的積極活動中來。

5 離間法

離間,主要是針對破壞性較大的不良學生小群體,教師要採取果斷的措施離間其成員,對群體進行分化和瓦解,使用的手段應該是道德的和善意的。

5.1 利用群體內衝突

群體內衝突是客觀存在的,主要指群體內成員相互之間的人際衝突。教師對群體衝突的處理都著眼於通過引導協調成員關係來使群體恢復正常,並促使群體發展。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群體的破壞性衝突來分化瓦解不良小群體。

在學生小群體中,群體成員可能因為目標的互不相容、個人的認識差異或利益相爭而發生衝突,群體的凝聚力減弱、士氣降低,此時是離間群體成員的好機會。利用群體內成員的衝突,引導其改變認識,特別是抓住「核心人物」,攻克其心理防線,與之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削弱他與其他成員的情感關係,不良群體會逐漸地走向分化和瓦解。但教師不應故意製造群體成員間的衝突來達到離間成員的目的,這有違師德規範。

5.2 異質分組

異質分組本是一種教學模式,是依照學生多方面差異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係,提高學習效率。異質分組可以將屬於同質結構型別的不良學生小群體的成員分散到不同的正式群體中去,減少在同質不良群體中的活動,從而分化瓦解不良學生小群體。異質分組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考慮:

第一,寢室異質分組。學生入住寢室一段時間後,教師要根據寢室小群體和學生參與其他小群體的情況進行調整,主要對參與不良小群體的學生較多的寢室要進行分散,設定一定空間上的距離,減少接觸頻率。教師更不能人為地將有不良習慣的學生調整到一間寢室,這無疑會進一步促進不良小群體的惡性發展。

第二,班小組異質分組。教師為了便於管理往往根據學生的座位區域來劃分班級小組,開展活動。座位臨近關係會增加學生相互間的交流和溝通,容易結群。

教師適時更換座位,學生可以了解其他更多同學,降低結群機會。教師將掌握的不良小群體的成員分散到各組,減少他們相互接觸的機會,促使他們接觸其他同學建立起積極的友好關係,逐步脫離不良小群體。根據班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劃分班級小組,異質分組,使每個小組的情況基本相當,小組活動才具有競爭力,也可以減少小群體形成,可以引導不良小群體轉化。

第三,活動異質分組。學生的課餘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組織開展學生活動時,要讓班級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主要使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提高綜合素質。

教師策劃學生活動,事先要了解學生情況,將不同程度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組,特別是不良小群體中的學生可能有相同的活動能力,將其分散在不同的活動小組裡,既加強學生間互助互愛,又能發揮不同特點學生的活動特長。活動異質分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不良學生小群體的排他性,發揮插入學生的影響力,從小群體內部加以分化,使不良小群體成員回歸正式群體。

總之,對學生小群體的教育引導不能按照統一的模式來進行,切忌簡單粗暴、「一刀切」,教育引導的方法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才能實現引導和轉化小群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曹正善.信任的教育學理解[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2] 鄧斌.學生非正式群體的形成與引導[j].廣西教育,2003(2).

[3] 申玉君.對異質分組教學的探索[j].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2004(9).

[4] 曹正善.教育管理的智慧型[m].成都:四川師範大學電子出版社,2010.

論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教育引導

作者 姚琳 智富時代 2015年第05期 摘要 大學生非正式群體是活躍於大學生群體中的一種不可消除的客觀存在的群體,它在大學生活中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從正確認識問題 正面引導 引導 核心 人物 全面引導四個方面加強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作用,對改進和創新大學生工作,對促進...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

早在大一開始建立起來的學生幹部隊伍是此階段的關鍵點,因為很多事很多話都是班幹部最了解也最先知道,同樣班內有超過70 的人員平時與班幹部談心遇到事情商量一下,這個資料從何而來?班內班委不止乙個,幾乎每個寢室都有,也就是說雖然共有310名在讀學生,但真正抓住不超過30人這樣乙個學生幹部主體,就可以保證方...

大連中學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尊重生命

9月1日開學當天,大連市第八十中學教導處對全校學生進行了一次最新統計 學校轄屬的兩個小學部,有29個教學班 初中三個年級,有42個教學班,全校一共71個教學班,共有學生3600名,教師210人。在大連市部分區市縣已經實行小班化的今天,八十中學堪稱市內最 大校 面對如此龐大的師生隊伍,校長叢濱非常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