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下地理作業的設計

2022-09-18 18:12:05 字數 5185 閱讀 6398

一提起作業,學生自然會想到堆積如山的習題集,沒完沒了卻又不得不做的題海。但一提起地理作業,學生們便有些嗤之以鼻,不就是些幾分鐘內可完事的填充或選擇題嗎?如何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成為有健全人格、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我認為地理作業的設計是乙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激勵人?

沒有主動性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

今年,我以高二地理教學使用新教材為契機,對地理作業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作業功能的確立

教師布置作業的初衷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前幾年我校僅採用了與教材配套的一本練習冊作為學生作業,作業形式呆板,主要為單一再現的練習模式,以填充題、選擇題為主。雖然起到了一定的複習鞏固作用,但因平時作業少,學生一碰上綜合題型,便茫然不知所措。

鑑於這種情況,我認為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作業應成為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學生成長的履歷。要使學生在形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新的問題、再解決新問題的探索中成長,在地理知識的不斷運用、地理能力的不斷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不斷碰撞中成長,地理作業應成為學生課內外的一種生活過程和生活方式。只有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與研究的艱辛,進而使學生對待地理作業的態度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才能使地理作業促進學生發展。

二、地理作業的設計

《上海市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認為,設計作業內容時,應從多角度切入,或溫故知新,或啟發理解,或比較綜合,或誘導想象,通過設計地理情境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同時不侷限於單純的書面操作練習,重視除書面形式以外的練習模式,使練習不僅能起到檢驗學習效果、複習鞏固提高的目的,而且還能起到舉一反

三、促進遷移的作用。

長期以來,我校的地理作業以課堂作業為主,多為課堂上由學生獨立完成。今年我校全面試行新教材,課堂教學時間由45分鐘縮短為40分鐘。由於新教材配套的練習冊上部分專題的作業量大,很多題型又因受課堂的侷限很難在課內全部完成,加之教材上「思考與實踐」部分有很多問題,雖然學生很感興趣但不能在課上一一作分析,我們對這些練習進行了精心選擇並分類,把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按完成時間長短分成三類作業:

短期作業、中期作業和長期作業。

1.短期作業──教師精心選擇

所謂短期作業,主要由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時間5-8分鐘,它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補充,對於鞏固、理解、掌握和深化課堂教學所學的知識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有一定的作用。因完成時間短,稱為短期作業,一般在第二天上交教師批改。作業內容主要由教師選擇配套練習冊上的部分作業及課本中「思考與實踐」部分能迅速完成的作業。

教師在選擇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單一重覆式練習,做到「少而精」。此類作業每節課之後學生必須完成,以期達到及時溫故知新的目的。

2.中期作業──師生共同開發

所謂中期作業,因其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或對資料的查證工作,經過一定努力方能完成,所以稱為中期作業。學生可以請求其他同學或教師的幫助,時間為乙個月。

中期作業的內容主要包括:①觀測類,需要一定時期的觀測的,如觀察並記錄月相,測算正午太陽高度角、氣象、物候觀測等;②理論分析類,需要一定時期的理論思考,如關於「兩小兒辯日」中太陽大小、距地遠近、地面冷熱等問題的分析,諸葛亮火燒葫蘆峪失敗的地理分析等;③資料查詢類,需要上網或閱讀等進行資料收集的,配套的練習冊上有很多此類練習;④標本收集及製作類,如岩石的收集和辨別等;⑤圖表製作類,通過製圖來分析一些地理現象和規律;⑥實驗設計類……

此類作業主要來自課本「思考與實踐」中的內容,此外還有來自教師的長期積累和學生提出的很多有價值的問題等,都可作為中期作業**載自中國教育文摘請*****。)的內容。中期作業總量看起來很大,但事實上,每位學生每月需要完成的只有1-2題,而且每個學生都不盡相同,都是我精心挑選因人而異設計的。

實踐表明,因這一型別作業量少,時間長,而題目又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通常是學生較感興趣的題目,所以效果很好。第乙個月布置該作業時,可能稍顯盲目,但隨著對學生了解的日益加深,針對性可逐步學生加強,對有困難的學生可進行相關提示,從而使大多數學生能順利完成。同時,應要求學生互相交流各自的作業,以達到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目的。

3.長期作業──學生自主選擇

所謂長期作業,也可以稱之為專題作業,由3-5位學生自由組合成乙個小組共同完成,時間為乙個學期。作業的專題由學生根據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內容自行選擇,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可相應提供一些小課題供學生參考(見我校「地理研究性學習課題指南」)。中期作業與長期作業之間無明顯界線,若學生對一些中期作業題目感興趣,也可鼓勵其將之轉化為小課題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三類作業相結合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地域性的特點,符合地理學科的課程理念。雖然作業名目增多了,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卻增強了。有了學習興趣,也就有了表現的慾望與衝動,就像我經常和學生說,不要把作業僅看成作業而應看成乙個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個性的大舞台。

三、幾點思考

1.布置與批改的個性化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愉快的心理傾向,成功的體驗對興趣的形成和發展尤為重要。在作業內容的布置中,應該針對學生不同特點布置不同的題目,或者與社會熱點相結合,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能讓學生跳一跳搞到桃,充分體驗成功的樂趣。同時,在作業的評價中,由於可以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幫助,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得到培養和提高,並能獲得大家的認可,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也會增加。

如此不斷經歷學習樂趣的體驗,興趣可深化為志趣,使他們受益終生。

當然,儘管這種嘗試起到較好的效果,大多數學生對地理作業表現出較積極的態度,但由於各個班級學習風氣存在差異,目前仍有部分學生抄襲甚至不能完成的現象,這種現象還需進一步研究並加以改善。

2.作業內容的多樣化促進地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創造力必須以多方面的智力因素為基礎,因為在創造以前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對知識和經驗的整理、綜合才可能產生出別出心裁的思維及創造性產品。比如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創造發明,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就包括物理、化學、自然、生物、地理、數學等等。教師只有具備了多方面的知識,並相互滲透,使各種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創設並提供恰當的培養創造力的良好環境和條件,並幫助學生去理解和發展分散思維,最終實現創造性教育的目的。

在當代教育改革實踐中,教師的工作職能出現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勞動的複雜程度和創造性質。沒有教師的發展,沒有教師專業上的成長,教師的歷史使命便無法完成。教師的發展是歷史進步使然,資訊時代的教育改革使然。

同時,資訊時代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為重新認識與發現教師,為教師發展又創立了越來越多的條件。要布置多樣的作業內容,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布置同一專題的不同題型的作業,要求教師深入研究學生個性特點和差異,並不斷地加強教育理論、相關學科知識、生活知識、專業知識等各方面的學習,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作業布置的個性化的確也使我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但如果這種嘗試能夠對學生發展有益,又何樂而不為呢?何況在個性化的批改中,我面對的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作業形式,不再永無休止地機械式地打勾打叉,於我,又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呢?

目前,我們適逢新的課程改革時期,應該更加主動地學習、探索、實踐,走出過去地理教學的傳統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讓每一次地理作業都是師生交流的平台,讓每一次作業都能激勵、喚醒每乙個學生潛在的能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每乙個學生都散發出燦爛的光芒!

本文《新課程標準下地理作業的設計_地理**》來自中國教育文摘,檢視更多與相關文章請到

資料收集:湖大附中高二(4)班全體同學

指導老師:張燕

資料整理:張娜陶敏

編緝列印:陶敏

[摘要]:20世紀初,世界人口只有約16億,2023年10月,世界人口已經突破了約60億。隨著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擴大以及工業的迅猛發展,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受到汙染,生態遭到破壞,環境問題已從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要實現人類同環境的協調發展,就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環境汙染綜合防治可持續發展

地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大自然是我們生死相依的朋友,人類與環境和諧共處是我們生存與發展的必要保證。然而,隨著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擴大以及工業的速猛發展,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受到汙染,生態遭到破壞,環境問題已從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為了增強中學生的環境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觀,我們湖大附中高二(4)班張娜、周珊珊、錢娟、彭珊珊等人,利用寒假之機,對武漢市的環境汙染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和調查。

一、調查內容和目的

我們分別調查了漢陽國棉(漢江水源)、漢口的堤角(長江水源)、宗關(漢江水源)、武昌的東湖(東湖水源)、武鋼大氣汙染、楊園垃圾轉運中心,進行了廢渣汙染水、體汙染廢、渣汙染和雜訊汙染的調查,比較全面地了解我市環境問題的現狀和防治措施,從而認識人類經濟發展同環境協調發展的關係,自覺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二、調查方法和步驟

1.學習書本知識。理論聯絡實際。認識當今環境問題的產生、現狀及其危害,並了解人們為解決環境問題而採取的一般措施。

2.進行實地考察。先後到東湖考察水體汙染,到武鋼察看大氣汙染現狀,到武漢長江二橋主要交通幹道觀車流及建築施工現場考察雜訊汙染,到楊園垃圾轉運中心**廢渣汙染情況等等。

3.記錄資料。我們重點走訪了市環保委、市環境檢測站、排汙站等單位,比較全面地了解我市環境汙染和環境治理的情況。

4.走訪學生談心得體會,寫了《大氣汙染與防治》、《水汙染與防治》、《雜訊汙染與防治》、《固體廢棄物汙染與防治》、《環境與我們》等一系列文章。

三、調查的結果和防治建議

1.大氣汙染:據市環保委介紹,武漢市廢棄主要來自燃煤排放的煙塵: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我市年耗煤1000萬噸以上,是乙個以「煤煙型汙染」為主要特徵的城市。機動車輛排放的廢氣,也是造成武漢大氣汙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市每年排放的廢氣總量約為1000多億立方公尺(還不包括汽車尾氣),可見我們呼吸的空氣很不乾淨,這就給人體健康帶來了危害。

防治措施:

⑴推廣先進的煙煤爐燃燒技術,使95%以上的鍋爐不冒青煙。

⑵工廠實施連片供熱,減少汙染源,生活燃料走煤氣化道路。

⑶建設煙塵控制區,加強對廢氣**治理的研究,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⑷加強城市綠化工作,提高淨化空氣的能力。

⑸大力推廣汽車尾氣淨化技術。

2.水體汙染:工業廢水,生活廢水和城市地面徑流,是造成城市水體汙染的主要方面。

武漢市每年約有十億噸的生活汙水和工業汙水排入江湖,使江湖和地下水的水質逐漸變壞。其中汞氰化物、硫化物、酚等有害物質達9000多噸。武漢三鎮每天有200多萬噸工業汙水,100萬噸生活汙水排入江河,其中只有約100萬噸工業汙水得到了治理,生活汙水基本沒做任何處理就六如長江和漢水中,佔全市供水量1/3以上的宗關水廠,取水口上游不到300公尺處,就有乙個城市大型垃圾堆積場。

一到兩天,大型垃圾汙水直洩水廠取水口,使水源汙染嚴重。見附表一及附表二:武漢四大水廠水源汙染情況。

新課程標準下地理作業的設計

一提起作業,學生自然會想到堆積如山的習題集,沒完沒了卻又不得不做的題海。但一提起地理作業,學生們便有些嗤之以鼻,不就是些幾分鐘內可完事的填充或選擇題嗎?如何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讓全體學生生動 活潑 主動地發展,成為有健全人格 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我認為地理作業的設計是乙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教育家第斯...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作業設計之我見

摘要 數學作業設計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體,必須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完成作業的設計工作,使新標準的理念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本篇文章密切地結合了數學新版教材中所體現出的特點,從多個角度來 對數學作業如何進行設計更妙,能夠激發起學生們對的學習熱忱,以及闡述了我對此的看法和建議。關鍵詞 ...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解讀

一 新課程在培養目標方面產生了什麼重要變化?這些變化有什麼意義?要了解課程培養目標的變化及意義,我們必須認真對現行教學大綱和新教學大綱進行深入對比分析研究。教學大綱是課程計畫的具體化,它以綱要的形式規定學科培養目標 教學內容 體系 範圍和順序。原高中地理教學大綱 1990年 其教學目標,大致可以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