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課程改革中的一些做法

2022-09-15 02:57:02 字數 1636 閱讀 3261

控制講授時間。新課程主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活動」,教師就應該控制講授時間,增加學生參與教學的時間,使之佔一節課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變教師講為學生自主學,教師提供自學提綱,學生帶著問題學,對知識有興趣了,思維活躍了,教學目的也達到了。

讓討論落到實處。在分組討論中,設計優秀的、恰當的、有必要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同一問題還可設定討論的層次和深度。討論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小組討論、小組與全班交流、個體交流和個人與全班交流等。

這期間教師全面巡視小組活動,捕捉各種資訊,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解答學生的問題。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表現在啟發學生的思維上,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思維方式的訓練,讓學生的腦子動起來,讓討論落到實處。

這樣在輕鬆有趣的課堂環境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相互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成績也不斷提高,在學校組織的幾次考試中都名列前茅。教學設計也在多次賽講中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

3、堅持課後反思

我們老師中一部分經常不願寫反思,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還有一部分是無效反思,大量的反思只停留在對一些教學現象的描述上,而對現象背後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發展水平的影響、課程目標的落實情況、教材的運用、學生綜合能力的變化、今後教學的影響等方面的思考卻不是很多。反思的範圍很狹窄,反思的層次也很低。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瀾說過:「乙個教師寫了三十年的教案不一定能成為一位名師,但如果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一定可以成為一位名師。」 可見,「課後反思」是一種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公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好辦法。

課後反思的目的是總結教學的得與失,改進今後的教學方式。所以反思的內容主要有:

成功之舉:如本節課採取了什麼樣的匯入方法引起了學生興趣,創新了哪些教學方法較好的達成了三維目標;課堂教學中哪些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敗筆之處:如課堂討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講練時間安排不當,課堂組織的疏漏之處,突發事件的失敗處理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學生見解: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疑問及獨到的見解,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教學反饋:如教師通過作業批改及測試等,發現學生存在問題較多的地方,記錄下來,下節課及時解決。

再教設計:如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等,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乙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當然在新課程教學中也不僅僅是做好這些就夠了,還要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不放棄每乙個學生。對學生乙個微笑,一句鼓勵,就能讓他體會到獲取知識的樂趣、成就感。多研習有關新課程的書籍,利用好集體備課的時間,多交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等。

總之,在新課改的浪潮中,我們的教師要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揮、去創造,去呈現新的氣象、新的風尚、新的成效,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的理念要轉化為操作,轉化為實踐。願老師們共同分享課改中的喜悅,解讀課改中的困惑,一起為了每乙個學生的發展而努力!

對新課程改革的一些反思

自從進入2010年,我校在高一年級開展了全面徹底的教學改革,學習山東先進的素質教育模式。在這場改革的浪潮中,我們心理上也經受了一場洗禮,從懷疑 本能的抗拒到逐漸的摸索,主動的接受,並喜歡上新的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和學生一起成長。在逐漸學習山東教學模式的時候,我們也曾出現過很多的困惑和矛盾,然後...

新課程下加強教研工作的一些做法

二 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讓所有的教師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在 以學生終生發展為本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的新教學理念下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研究課堂的核心是研究教學,其最終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新課程改革的主渠道是在課堂。新課程理論指出,教學過程是教師...

新課程的一些體會

永興五中李玉煌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 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 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地讓位於師生互教,彼此形成乙個真正的 學習共同體 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