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師招聘語文備考 文言文閱讀相關知識點一

2022-09-10 17:15:06 字數 1194 閱讀 9117

5月8日教師招聘教育基礎知識

【知識導學】

文言實詞是構成文言文的主體,是理解文段的關鍵,與文言虛詞相比,它數量多,表意性強,變化性大。"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包含著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這些文言實詞是中學生常見的實詞,而不是生僻難懂的;二是這些文言實詞的含義是在上下文中表現出來的,而不是脫離上下文的字典含義;三是對於這些實詞的語境意義要理解,而不是識記那些僵死的概念。

文言文實詞的考查主要落實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複詞,通假及詞類活用等方面。從這幾年的試題看,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更為命題者青睞,所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應特別注意:

1.注意詞的古今義

文言實詞,有的與現代漢語意義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這兩類詞都可以不去管它,重點應放在古今既有聯絡又有差別的實詞上。如"食已與與如也"的"已"今作"已經",這裡是"罷""完"的意思;如"偷",古義有苟且、馬虎、刻薄等意,今為偷竊。

理解時不能不辨古今差別而隨便地以今義釋古義。

2.注意單音詞和雙音詞

文言以單音詞居多,漢語以雙音詞居多。不要把兩個連用的單音詞誤判白話文中的雙音詞,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現象

古代漢語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

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

如"說"能"悅","諭"通"喻"。因此,理解時不要誤把通假字作為本字。如 "以身徇國" ,"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來,就會解錯。

4.注意偏義複詞現象

所謂偏義複詞,京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的詞,其中乙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乙個只作陪襯,如《孔雀東南飛》中"晝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親父兄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義,"公姥"只有"姥"的意義,"父兄"只有"兄"的意義。如果不解依據上下文看出它們是"偏義",就會理解錯誤。

5.要注意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在文言中是常見的語言現象,應根據具體語境作辨別。如"舉世混濁而我獨清"中的"舉"是"全"的意思(與"獨"相對);"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中的"舉",根據前後文,應解釋"攻取"。

推導總原則還是"詞不離句",具體有如下幾種。

(1).利用音形的分析來推導如覲,從"見"旁可以推出"拜見";"造 ","辶"與走有關,解為"到""去"。又如,"甲兵頓敝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中的"頓"可以推斷為"鈍"義,因為古人用同音字替代的情況較多。

文言文小學語文常考文言文

1 1 舊,舊的 或答 原來的 或答 過去的 2 邊 或答 際 或答 邊際 2 因為他到朋友家玩,見到破筐裡的舊書,就向人家討要回來讀。意思對即可 3 圍繞 好學 愛書 回答即可。從任何 乙個角度談即可 示例 歐陽修小時候生活條件如此艱苦逐這樣刻苦好學,我們今天的學生更應該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示例 ...

高考語文文言文複習

第一講文言詞彙 知識梳理 一 積累文言詞彙 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要求高中生 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每學年的積累總量不少於100個。因此,高中階段應積累不少於300個文言實詞。如何積累文言實詞?方法是兩步 第一步,閱讀文言課文和課外文段時注意積累常用詞的意義和用法,第二步是有意識地乙個詞乙個詞地記...

語文必修5文言文總結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