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綜合職業能力的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略談

2022-09-07 14:30:05 字數 4540 閱讀 4572

**:一、基於綜合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建設的要求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課程依據人才培養目標而定,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高職教育要實現其目標必須有合理的課程體系支撐,課程目標的設定、課程內容的選取及課程的組織實施等方面都要體現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具體如下:

(一)課程設定要突出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課程的設定價值取向要從學科導向轉化為能力導向:學科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是以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理論性為基礎;而能力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要與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相對接,強調根據職業崗位或崗位群需要的職業技能開設相應的課程。

(二)課程目標定位側重於職業技能高職教育課程的目標主要有三方面: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技能目標。學科導向的課程目標偏重於知識目標而輕技能目標,導致學生眼高手低的現象;基於綜合職業能力的課程要以職業技能為主,兼顧知識、情感目標,即要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淡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兼顧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課程內容要以實踐教學內容為主。理論教學內容為輔高職課程的專業理論知識是為職業能力培養服務的,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這就決定了教學內容不能從理論到理論而要加大現場教學、實驗和仿真實訓力度,開展「工學交替」、「基於工作任務導向」等形式的實踐教學。

(四)課程組織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主線教師在教學中要實現角色轉變,由原來的「傳道、授業、解惑」轉變為「示範、組織、引導」,學生的角色要實現從以往的「接受知識、學會理論、解答習題」到「能獲取、會借鑑、善**」的轉變。在課程的組織設計中,教師要善於營造一種職業情境讓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溝通,學會與他人合作,掌握職業工作流程,以及相關的職業技能。

二、,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學校中不能僅僅依靠知識的獲得,還要通過完成崗位相應的工作任務才能具備相應的工作技能,但目前不少高職院校一些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中還存在著與綜合職業能力導向不相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一),受本科教育專業的學科導向影響,某一專業開設什麼課程一般根據該專業所在的學科理論體系的系統性、整體性來構建的。例如管理類專業要開設什麼課程,主要按照管理學的理論知識體系來構建,也就是說這些專業開設的價值取向是學科導向而非能力導向。據了解,有些高職文科類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的課程與本科院校的課程相似度較高,所設定的課程門數也差不多,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

這種做法導致了課程體系的構建價值取向與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要求大相徑庭。

(二)課程設定面向的職業崗位較為單一。不能體現綜合職業能力的內涵綜合職業能力面向的不是某一具體的職業崗位,而是職業崗位群,高職學生從事某一具體的職業崗位需要具備單一的崗位工作技能,而面向職業崗位群,除了崗位工作技能還需要相關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而傳統的職業教育在課程目標上重視職業技能的訓練,忽視了社會能力、方法能力的培養,只要求學生掌握某一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專業針對性很強,因而適應性很窄,離開了這一崗位就難有用武之地,忽視了學生基本的生存、發展、自我實現等能力的培養,造成了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不適應、就業率低下、創業能力差等現象。

(三)課程教學設計未能突出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主線課程設計是教學活動的關鍵,高職教育中課程設計應側重於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但有不少的課程中教學設計還是圍繞教學的知識載體進行設計,強調課堂教學過程設計,以知識為主,側重於教師如何講才能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但這種教學設計再好還是很難解決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欠缺的問題。因為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然而教學目標設計中要求學生訓練的部分佔的比例太少。

從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反饋來看,不少的學生由於學校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學習內容與崗位工作脫節,不能零距離上崗,或者存在著眼高手低的現象,難以適應本專業工作崗位的要求。

(四)實踐課程受實驗實訓條件的制約難以有效地開展對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必須有相應的教學資源條件,除了普通的教室外還必須擁有一定的實訓、實驗條件及實習環境,依託這些教學條件建立基於工作過程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中完成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在工作中學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流程和相關的職業技能,同時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慢慢地才能具備相應的綜合職業能力。但目前一些高職院校一些專業特別是文科類的專業,由於種種原因缺乏專業的實訓實驗條件,實習基地不能滿足學生的頂崗實習需要,甚至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企業也是形同虛設、實踐課,實驗課難以開展,實踐教學無法完成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要求,也無從獲取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

(五),但在課程考核方法上缺乏乙個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和標準。造成了學校難以根據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指標來評價教學活動,教師也無從衡量自己的教學是否達到了既定的效果、學生也不清楚自己要學些什麼知識,訓練自己什麼方面的技能,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以及將來的應用等等。

三、基於綜合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設定的改革方向

(一)建立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高職教育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及服務一線,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技術應用人才的一種教育型別。基於此,高職的課程體系設定要滿足以下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完成對學生的基礎教育,形成職業人的基本素質;二是要針對就業崗位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讓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能力。

高職課程的設定應根據經濟的發展、市場的需求和職業崗位等方面對工作崗位任職者的要求確定,課程體系的設計必須與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建立緊密關係。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堅持逆向設計的原則。逆向設計課程是相對於學科導向的順向設計而言的,順向設計考慮了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認知的心理順序,即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時序」序列:先學習學科基礎課程,再學習公共基礎課程,最後才學習專業課。

但對於具有職業針對性的高職教育而言,學生的認識順序與職業活動過程的順序不一致,導致學與用的相脫節。而逆向設計要求首先要對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進行分析,確定職業崗位任職者所必須具備的關鍵職業技能、職業素質,據此確定出所需開設的職業技能課;然後根據職業技能課的需要,從高職教育對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人文素質的全面要求出發,設計基礎課程和特色課程。

2.基於工作過程導向設計課程的原則。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強調學習過程就是工作過程。因此,課程的開設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將職業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歸納整合成為職業行動順序,按照「計畫、實施、檢查、評估」這一相對固定的工作序列,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和結構,這種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特點就是能夠體現工作過程的各項要素,並反映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讓學生親自經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在參與工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並優化他們的各項能力。

3.以學習領域課程為載體的原則。職業教育的學習領域課程,**於工作實際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綜合性學習任務,是以乙個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單元,需要設計以下內容: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學習目標;學習與工作內容;學時要求;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說明;學業評價方式。

在設計學習領域課程時要注意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建立在具體的職業工作情境中讓學生學會如何工作,才能在貼近工作實踐的學習情境中學習,完成學習過程就是工作過程的教學任務,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二)課程建設中要注重創設職業情境,搭建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平台基於綜合職業能力的課程建設要求通過教學設計建立相應的職業情景,試圖使學生的學習場所和真實工作環境保持一致。例如可以通過課程實訓的形式設計與工作內容、工作過程相似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處理職業活動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並掌握工作任務的操作方法和要領,不斷地積累相關專業知識,增強專業的關鍵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方法能力和確立積極人生態度的社會能力。此外,也可以通過成立專業工作室的形式,實施開放性教學。

工作室的工作任務**有三方面:一是教師自行擬訂的模擬職業活動;二是來自企業的實際課題和專案;三是與企業合作設計開發的課題和專案。通過讓學生完成這些課題活動,讓學生接受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職業訓練,並獲得一定的工作閱歷,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就業問題與社會適應問題。

(三)課程組織上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採用能力本位的課程組織方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並不意味著教師對學生放任不管,而是教師的角色及工作重點的轉移,教師的主導作用更多地體現在教師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確定學習內容,對學生的技能訓練和知識學習的過程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中,教師要對以講授為主的理論課改造成活動課程,教師在課前進行大量的活動設計,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確定學習內容,活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引導,活動過後要及時點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在學中做,做中學。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本位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能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

(四)做好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建設保障工作課程體系建立的實施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條件,包括師資條件、教學管理制度、教材、教學設施等內容。首先是師資條件,要建立一支「雙師型」的高職教師隊伍,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要保證。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的實施必須以行動為導向,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是技術能手和教學能手,即要求教師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是這項技術和業務的能手,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學習的能手,要通過自己的工作實踐搭建乙個職業平台,讓學生參與完成企業具體的工作活動,從中獲取工作過程知識,全面提高綜合職業能力。

其次,調整教學計畫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增加實踐教學的實訓課時,保證學生能力培養。理論教學以夠用、實用為度,重點闡述與技能相關的基礎理論;再次,編寫相配套的實訓教材。課程標準是教材的編寫指南和評價依據,教材又是課程標準最主要的載體。

教材的編寫思路、框架、內容不能違背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由此制定綜合實踐教學大綱和詳細的技能訓練考核方案,使各項技能的訓練和考核落到實處,在此基礎之上形成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最後,要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擁有一定數量、具有良好實施裝置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條件。

為此要加大對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如建立專業實訓室,添置了各種實訓裝置。外加強與企業合作聯絡,拓展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實習(崗前實訓)提供良好的場地保障。

基於職業崗位能力的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銜接探索

作者 呂岩榮 職業技術教育 2017年第23期 摘要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求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而中高職教育課程體系銜接是中高職協調發展的關鍵。以會計專業為例,按照創新創業教育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實踐,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探索構建erp環境下以職業崗位能力本位 職業資格認證...

高職能力本位課程體系的構建

作者 覃芳 廣西教育 c版 2013年第12期 摘要 闡述能力本位課程體系的內涵,分析能力本位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能力本位課程體系的具體構建,討論能力本位課程體系實施的保障條件。關鍵詞 高職能力本位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450 9889 2013 12c 0068...

基於工作過程的高職建築裝飾課程體系的建構

摘要 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是高職院校專業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本文首先簡要概述了我國建築裝飾行業的現狀和特點 通過分析建築裝飾行業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 群 的要求,確定其職業能力和素質內涵,以建築裝飾施工工作過程為導向,採用學習領域課程方案 模式 提出了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