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自然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認識

2022-08-05 15:09:08 字數 3885 閱讀 4032

我校是一所四縣交界處的全日制山區村辦小學,現有教師9人,學生176人。學校教育長期受觀念、師資、裝置等因素影響,自然課不僅時有時無,而且自然教學一直沿襲「結論式的教學內容、注入式的教學方法 、高分數的教學目的」的傳統模式,學生越學越呆,學非所用,學校教育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越離越遠。為探索教改出路,1991年秋,在市教研室的指導下,我們開展了「充分發揮農村自然條件優勢,開好自然課 」的課題實驗。

我們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結合農村自然條件、教學條件和經濟發展的實際,積極探索,大膽改革,不僅初步摸索出了一條適合山區農村自然教學改革發展的新路子,而且解決了農村自然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學校的自然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我校愛上自然課、喜歡參加自然研究活動的學生由三年前的9.5% 上公升到1995年秋季的71.4%,70%的學生能獨立寫作自然觀察日記和科學小**,其中有32篇在有關刊物上發表,12人次在市級以上獲獎。學校的自然教師也能走出山溝,參加各級教學競賽,4次獲市、 區級一二等獎,並有4篇自然教學**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調查,摸清本地自然教學條件

小學自然教學大綱指出:「我國幅員廣大,各地自然情況千差萬別,教科書中的具體材料不可能完全符合當地的情況。因此教學時應從當地的自然情況出發,選取當地的相應材料來替換或補充。

」為此,我們在分析教材、弄清教材對自然條件要求的基礎上,組織教師跋山涉水,走村串戶,對本地的自然資源、環境情況、本地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本校的自然教學條件和現狀、學生對自然課的認識和態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和研究。經過分析,我們發現本校要按照自然教學大綱的要求開展自然教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和劣勢。

(一)主要優勢

1.選擇感知材料的優勢

自然課以學生周圍常見的自然事物及其相互間的聯絡為認識物件,課本所列舉的動物、植物、土壤、岩石 、礦產、水域等具體事物,在鐵坪村的山上山下,有85%能直接找到,有10%能找到相應材料來替換或補充。如課本涉及的102種動物,這裡能找到82種;有關的土壤、岩石和能源礦產等,在周圍地里、山上、 煤礦裡能找到18種。這是農村學校自然教學得天獨厚的物質優勢。

2.學生感性經驗的優勢

鐵坪村小學的學生都是來自鄰近三村的農家子弟,他們開門見山林,低頭見田園,長期的山鄉生活,不僅使他們有機會認識大量的自然事物,了解山村四季農事和物產,而且他們在幫助家人從事放牛、砍柴、打豬草 、種菜等家務勞動和簡單生產勞動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人類探索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的親自經歷。他們生在山村,長在山村,對家鄉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有著深厚的感情。所有這些,都是農村學生學習自然的認識優勢和情感優勢。

3.組織實踐活動的優勢

鐵坪村是乙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山村,種植業特別發達,山上有茶場、藥材場、果園、林場,山下有農田、煤礦,家家戶戶有菜園、香菇棚、自留山。形式多樣的生產基地,為學生的採集、製作、栽培、考察等自然研究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基地。農民有豐富的種植、栽培的生產經驗,他們可成為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技術指導。

可見,農村具有自然教學天然的環境優勢。

(二)主要劣勢

我校是位於荊門、南漳、當陽、遠安四縣交界的山村。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得學校交通不便,規模很小, 正規實驗設施和自然課師資不足。三年前,學校一無實驗室,二無生物園,僅有的幾件演示儀器既不能用,也無人會用。

自然課作為「搭頭」人人可以代,隨時可以減,照本宣科是唯一的教學方法。裝置和師資成了影響農村自然教學的兩個難題。

二、聯絡實際,探索自然教學改革出路

承擔實驗課題以後,我們一方面組織教師學習大綱,端正對自然學科的認識,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揚長補短,積極進行自然教學的改革實踐。

(一)揚山村材料之優勢,補正規儀器之不足

著名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認為,實驗的教育價值往往與儀器的複雜性成反比,學生用自製的教具,雖然經常出現毛病,但它卻會比用仔細調節好的儀器得到更多的東西。自然教學大綱指出:提倡教師和學生共同開闢自然教學園地、自然角、蒐集材料,自己動手製作教具、學具,改善觀察、實驗條件。

為此,我們發動師生自力更生,從以下幾方面對自然教學材料進行了改革。

1.作為認識物件的材料由學生自採自帶

對於動植物、土壤、礦物等認識材料,我們一般布置學生課前自採,上課時自帶。教學效果好的材料便製成標本儲存下來。如教《植物的根》一課,我們通知學生提前到自然界中採挖植物的根;教《植物的葉》,我們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採摘葉形、葉緣、葉脈、葉柄等各不相同的葉;教《壁虎和蛇》,我們也同樣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採集活標本(壁虎)。

2.簡易的實驗器材指導學生自製自帶

教學中有大量的儀器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製自帶來解決。如在教《四季是怎樣形成的》一課時 ,我們讓每個學生用鐵絲、桌球製作地球儀;做實驗缺少酒精燈,讓學生用墨水瓶、鐵管等材料自製;缺少漏斗,用塑料瓶子去底後代替等。

3.複雜的器材由教師自製或找合適的東西代替

有些教學內容必須用實驗來幫助學生認識,才能比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了在課堂上能給學生形象生動的感知,我們自製了大量的教具。如三球儀、簡易照像機、飛機公升力演示器、熱脹冷縮演示器等。

這些教具用於課堂,解決了教學中一些難點問題。對於實驗所需的一些常規裝置,如水槽、燒杯等,則一般用生活器具來代替。如水槽用臉盆代替,燒杯用茶杯代替,魚缸用大罐頭瓶代替,濾紙用毛邊紙代替。

對於那些少見的自然物則選取本地的性質相似的同類物來替代。如在教《植物怎樣繁殖》一課時,不僅準備了天竺葵,還補充了紅薯藤、石榴、柳樹、紫薇等植物的莖,讓學生廣泛實踐。這些自製、替代的材料用於教學不僅能被學生接受, 而且教學效果好。

(二)利用農村自然環境優勢,提高自然教學質量

1.選擇典型環境進行現場教學

對於有關客觀環境的教學內容,城區學校一般採用掛圖、錄影手段進行。我們則充分發揮鐵坪村的環境優勢,大力提倡走出教室進行現場教學。如在教《水·土·植物和人》一課時,我們以大雨過後的蔡家溝一帶作為教學現場。

在蔡家溝一帶,學生們親眼看到,農田含沙量大,莊稼瘦小,農戶房屋破爛,家境貧寒。針對這些實際,同學們開展了熱烈的討論。通過這樣的現場教學,學生不僅親身感受到了水土流失帶給農戶的嚴重後果,深刻領會到了水、土、植物、人四者之間的關係,而且還提出了許多治理蔡家溝的設想和建議。

有的認為應大力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制止亂砍亂伐;有的認為應迅速在河的上游修攔沙壩、水庫,減少沙石流失;有的認為應加強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工作;等等。學生把自己的建議整理後,交到村委會,得到村領導的重視和採納。

在教《能源礦產》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15裡外的馬河煤礦,讓學生在工人師傅的帶領下,深入礦井 ,實地考察。考察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他們親眼看到:煤在地下是分層排布的,有的水平,有的傾斜,有的斷裂,它們都夾在沉積岩中。

學生在煤層中還找到了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據實地考察的事實,學生很自然地推想到了煤的形成過程。

據統計,小學自然課中的30%的教學內容可安排在校外進行。四年來,我們結合本地實際,盡量把學生帶到最理想的環境進行教學。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利用本地有利於自然教學的客觀環境進行現場教學 ,雖然花費的時間多,但它能真正做到「啟發學生自行探求知識和應用知識」,收到一舉多得的教育效果。

2.營造小「自然」,充分利用生物園地進行教學

山區學校具有土地寬闊的優勢。我們結合本校條件,發動師生自建生物園。建起了大小42個植物床、4 間飼養欄、1個香菇場。

每年春、秋組織學生到野外採花木、挖樹樁、找奇石,移植於園中;每到植樹時節, 組織學生進行播種、扦插、嫁接等活動,如今園內各種典型植物已有56種,飼養的豬、狗、貓和從外面引進來的鳥、刺蝟、青蛙、蝸牛、昆蟲等動物達40多種。學校生物園的建成,既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材料、露天實驗基地,又為校園綠化提供了大量的花木幼苗。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生物園進行教學,需要學生動手實踐的內容,我們組織學生到園地上課;對不易觀察的材料,如地下莖、根等,我們把它們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 。

如教《植物與環境》一課,為了讓學生親自研究植物與陽光的關係,讓學生在植物園選取兩株種類一樣、大小相同、環境一致的綠色植物,在每株植物上扣乙個開有「視窗」的紙盒。過了四五天,讓同學們把紙盒揭開再觀察這兩株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通過親自對比實驗、觀察分析,正確地認識到植物與陽光的依賴關係 。又如教《植物怎樣繁殖》一課後,我們讓學生到植物園對植物的根、莖、葉分別進行繁殖實驗,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他們發現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能用莖繁殖。

農村小學自然課興趣的培養

小學科學課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如能設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就能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學習,並充分發揮主動精神,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就能獲得較大的成功。近幾年,農村如何開展自然課的教學的呢?如何利用農村資源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一 因地...

高職護理技術實驗課教學改革與實踐

將案例教學法應用於體溫單的繪製中,具體做法為 一是設計案例 提供生命體徵資料記錄單 二是學生討論 以小組為單位繪製出體溫單草表 三是教師引導學生將各組繪製的體溫單草表進行組間討論 四是教師總結。將競賽教學法應用於各種注射法中,具體做法為 一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每輪派一名同學參賽,每輪參賽學生...

改進小學自然課堂教學的幾點意見

內容的組織應具有邏輯性和層次性,教學主題應突出教學重點,圍繞教學重點形成清晰的教學主線,並通過教學主線反映各知識要點之間的內在聯絡 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狀況,把握教學難點,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 應關注學生產生問題 質疑 形成結論的思維過程,在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申做到內容主線和學生思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