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雞毛》讀書報告

2022-08-03 16:09:04 字數 3313 閱讀 4581

《一地雞毛》,作者劉震雲,一九五八年生於河南鹽津縣,有過入伍經歷。一九八二年北京大學畢業。大學期間開始文學創作。

現為著名寫實主義作家。曾發表《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一腔廢話》、《手機》等長篇**,以及多篇中短篇**。

《一地雞毛》是劉震雲的一部中短篇**集。集中共收錄《塔鋪》、《新兵連》、《頭人》、《單位》、《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口信》七篇**。就主要內容而言,《塔鋪》和《新兵連》主要以作者早期經歷為原型,敘述了「我」高考復讀以及入伍後在新兵連的經歷。

《頭人》也是以作者幼年生活為源泉,講述了「我」村歷任頭人的變遷。《單位》則是為我們講述了八十年代末期乙個小公務員的生活現狀。《溫故一九四二》則是回憶了一九四二年作者家鄉所遭受的災難。

《口信》則無任何現實原型,是乙個關於誠信的故事。

各篇**看似各不相干,毫無共同之處,可仔細想來,劉震雲之所以將其放在一處,是有其深層道理的。那就是,各篇**都在反覆為我們描述小人物,或社會下層人物的生活艱辛。以上各篇**的主人公,如《塔鋪》中的「我」以及同宿舍的三個兄弟,《新兵連》中的「我」以及老肥等人,還有《單位》中的小林,等等,都是在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人,或乾脆說我們自己本身就是。

除了主人公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現實主義的劉震雲在**裡也為我們描述了種種事件,而這種種事件,也同樣是我們身邊,甚至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我們都曾經為高考而奮戰,(《塔鋪》)我們都曾經有過美妙而令人遺憾的初戀,(《塔鋪》)我們也都曾經堅持履行自己的諾言,(《口信》)我們也都曾為在單位的事情而心煩意亂,(《單位》)《頭人》裡描述的村長,也不過就是所謂「國家最低領導人」。所有這些,都是劉震雲把各篇**放在一起的理由。

在下面的文字中我們將對**裡的小人物做深入分析,以透析劉震雲《一地雞毛》的真正內涵。

首先是,小人物有小人物自己的生活艱辛。

大人物有大人物自己的苦惱,但作為小人物,生活的艱辛似乎是理所應當的。在《塔鋪》中,「我」從部隊復員回家,既沒提幹,又沒入黨。就靠著一百五十元的復員費開始了自己的復讀。

復讀的過程也是受難的過程,學生們生活拮据,一日三餐不過是幾個黑黑的饃和鹹菜,「花五分錢買一碗白菜湯算是改善生活了」。「一天晚飯,我在教室吃,李愛蓮悄悄推給我乙個碗。我低頭一看,是幾個菜團子,嫩柳葉做的。

我感激的看她一眼,急忙嘗了嘗。竟覺山珍海味一般。」磨桌為了吃到肉竟然去燒吃蟬蛹。

個人生活不濟,學校的復讀條件也是差的一塌糊塗。學校「無院牆」,男生半夜起來接手,只能「對著莊稼亂滋」。「教室四處透風」,「宿舍四處透風」,「夜裡睡覺,半夜常常被凍醒」。

「一排排同學袖著手在燈下,影影綽綽,活像廟裡的小鬼。」《單位》裡,老何發的即使是爛梨,也「像往常吃好梨一樣洗洗吃。」別人說他,「他也不不好意思,說,:

爛的地方也能吃,蘋果醬都是爛蘋果做的。」工作後的小林老婆為了省點錢,竟然幹起了偷稅的行徑。諸如此類,**裡比比皆是。

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特別是生活拮据,甚至是貧窮,應該都有所體會的。改革了,開放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生活無憂,並不是每個人都應有盡有。我們在很多時候,為了乙個更高遠的目標,不得不忍受物質上的匱乏,不得不忍受經濟上的貧窮,但又不得不堅持。

這就是主人公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所執著的東西,追求的東西。

其次,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精彩。

大人物出臣入將,前呼後擁,在我們看來,生活自然不乏精彩刺激之處。但話說回來,也正因為精彩成了家常便飯,一日三餐,因此也就不成之為精彩了。小人物生活平淡如水,一旦稍有精彩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久久不能平靜,而這真正的精彩,也是**裡主人公所遭遇到的。

《塔鋪》一篇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復讀期間的艱苦環境,而最感動人的,卻是「我」刻骨銘心的初戀。「我」和李愛蓮在學習互助中產生了最初的感情,在最動人的地方,文中這樣寫道:天是黑的,星是明的。

密密麻麻的星,撒在無邊無際的夜空閃爍。天是那麼深邃,那麼遙遠。我第一次發現,我們頭頂的夜空,是那麼崇高,那麼寬廣,那麼仁慈和那麼美。

我聽見身邊李愛蓮的呼吸聲,知道她也在看夜空。環境異常艱苦,精力也不知能堅持多久,但此時「我」在愛情的激勵和感動下,一切都那麼平和與美麗。人生最美麗之處,在我們看來,也莫過於此了。

現在的人們忙忙碌碌,物質與享受成為主旋律,可在我們享受愛情的時候,可曾想到要去仰望一下繁星的夜空?

同名**《一地雞毛》中,小林在單位不順,生活也是異常拮据。但無意中遇到大學同學「小李白」,給後者買了十天鴨子,「九天掙了一百八,給老婆添了一件風衣,給女兒買了一件五斤重的大哈密瓜,大家都喜笑顏開」。還有《頭人》中,祖上漂泊到此,靠賣小鹽為生,「傍晚,老爺們便蹲到門檻上,眼巴巴望著大路盡頭,等爹回來。

祖上終於回來了,哥四個像扒頭小燕一樣喊:『爹,發市了嗎?』大路盡頭乙個蒼老的聲音:

『換回來以待紅薯!』舉家歡喜,祖娘便去灶間點火。很快屋頂公升起炊煙。

」承受生活重壓下的人們,甚至吃飯已是難事,而所求之物,穿衣不過七尺布,睡覺不過一張床。但一旦得到似乎超出所得之外的東西,興奮喜悅之形,溢於言表。小人物生活乏味無可敘述,可偶爾一點小精彩,就足比得上大人物風光滿面之時了。

小人物在道德上更有其可尚之處。

如果說大人物,或歷史人物,是我們這個社會從古至今道德規範的制定者,那麼小人的存在,就是要遵守並履行這套規範。因為在某些人眼裡,小人物,或社會底層人物,往往是刁民、是愚民,是道德的破壞者。但在**中,作者所刻畫的小人物,卻是道德的主動履行者,而不是要靠誰來強制的。

在現實社會裡,事實也往往正是這樣,所謂大人物往往不受道德約束,肆意而為,小人物卻在道德的田地裡辛勤耕耘。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口信》一篇。作者一開頭就交代了事件,「一九七二年,嚴老有讓販驢的老崔往口外捎了乙個口信。」事情很簡單,就是傳信。

這要是現在,已經不能算是一件事情了,因為毫不費力。可在一九二七年,送信有時候半年甚至一年也不一定能送到。整篇**送信只是乙個線索,靠它串連起來的多個故事,則是**的核心。

可以我們小人物道德可尚這個角度來看,送信就是核心。老崔路遇打劫,丟驢不說,自己也只能給人家幫工了。可如此遭遇的老崔仍沒忘記口信一事,他又把此事託給老胡。

老胡又交代給起雞眼小羅,小羅又輾轉反覆一年多,才在喝面的時候偶然遇到。從開始到結束,口信一事歷經兩年多。送信過程中,事情發發復復,各人又遭遇不同,但誰也沒有忘記送信一事,就算已經忘了所送之信的內容,但在委託下乙個人送信的時候,無不千叮萬囑,唯恐他會忘記。

歷來總是在小事情上看見大道義,小人物沒有社會地位,所經之事也不過穿衣吃飯,但受人之託,便覺重於泰山。誠信二字,真是看的比命還重呀。我們中國人,要是都能如**裡所說的,人人都能承擔起衛道的責任,那麼中國就永遠不會走到盡頭。

結合現在社會風氣,這篇**所表達的意義更為深遠。

這些就是我在《一地雞毛》這篇**集中所得到的啟示和收穫,集中對於小人物命運與思想狀態的關照,在我看來,就是主題。以小人物為主題的優秀作品為數不少,但劉震雲作為現**實主義作家,作品內容深厚,意義淵博,所寫之此**集,在我看來,確是今年來之佳作。本人學識不博,見解不深,也定有認識不當之處,所謂見仁見智,更多的內容則要自己來悟徹了。

讀《一地雞毛》有感

對老家人的到來,小林兩口子顯示出極大的不歡迎,尤其是小林的老婆。小林是農村人,父母的炫耀讓住在城市的他的家裡門庭若市,作為農村人本來就不拘小節,很多事情成為習慣了,並不注意細節。因此有的人來了在房間裡隨地吐痰,讓從小身居城市的小林老婆很是不滿。家庭婦女髮潑的本領體現無疑,讓小林老師來時如坐針氈,使小...

數學讀書報告

讀 數學中的美 吳振奎 吳旻著 五月中旬我閱讀了吳振奎 吳旻兩位先生所著的 數學中的美 一書,書中從簡潔 和諧 奇異三個方面記述了數學的各個分支中的美。書中包含了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的各方面知識。此書從哲學範疇出發,配以數學例項去解釋數學潛在規律,探索運用美學原理指導數學創造 發現的途徑,這對數學的...

《日出》讀書報告

對人物的刻畫,可以說是 日出 這部三幕劇的最成功之處。作者根據每個人物身份和經歷的不同,分別採取不同的描述方式,以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例如,對於作品的主人公之一陳白露和李石清,作者主要是描述他們性格的複雜性 內心的激烈衝突及其被窒息被毒化的心靈歷程,而對胡 四 顧八奶奶 張喬治 福生等形象的刻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