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報告

2021-09-19 00:19:08 字數 3200 閱讀 8355

1.關於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漢族。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逝世後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他從四十歲開始辦學,直至七十三歲去世,一生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教師,一位聞名中外,享譽世界的教師.學生遍布全國,這使得他當時很有名.在《論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隨時隨地教育學生,就是路邊歇息時也指導學生禮儀.

教師是他一生主要事業,這為後來《論語》的誕生奠定基礎.

孔子還是思想家.他那流淌了兩千五百年的智慧型奠定了我們的道德基礎,到今天仍然閃耀著光輝,不但影響著我們,還影響著世界.2023年,諾貝爾獎得主們在巴黎的例行聚餐中,談到21世紀人類需要什麼思想時,幾經斟酌之後的答案不是別的,正是孔子思想.

今天,我們的道德落差比任何時代都要大,正需要孔子的這種思想來拯救我們.

2關於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主張及教育原則等.

3讀書心得

《論語》--孝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有一天,顏回,子路跟老師在一起聊天.老師說:"你們每個人都說說你們的志向吧."

顏回說:"我的願望呢,就是乙個人經常不誇耀自己,也不經常宣揚自己的功勞,能夠做到很謙遜就可以了."

子路說:"我的願望呢,衣服,車馬這些好東西,與朋友一起享用,用壞了也沒有什麼抱怨.這就是我的願望."

但是這個時候老師還沒有說話,學生們就感到奇怪,於是子路就問老師說:"希望聽老師您的志向."

孔子呢,就淡淡地說出自己對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簡單,就三句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孔子的理想就是希望老人得到安頓,讓朋友對自己信任,讓年輕人對自己懷念.

這段對話裡面就透露出了孔子關於孝道德重視,百善孝為先,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為我們操勞一生,當子女生病時甚至願以身代.比如當代社會的割肝救子,割腎救子等等.這些都凸顯了父母的偉大.

孔子也感受到父母的偉大,就對學生提出了"孝"的要求.但是孝是不是就是好好做事,養著父母,有好吃好喝的讓父母先吃,有什麼勞頓自己先擔當,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嗎?答案,不是.

孔子所提出的是"孝敬","孝"和"敬"的結合,孝為行,敬為心,我們有多少人能把對父母的敬放在心裡.孔子的思想不得不讓人敬佩.那麼如何孝順呢?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

"唯"就是"僅僅",就是說讓父母僅僅擔心子女的疾病就行了.因為只有疾病是自己無法自己做主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還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

讓父母少擔心我們的健康,這是孝的第一步.然後要服侍照顧好父母,這是必不可少的,然後就是還有前面所說的要把對父母的敬深深根植在心裡.

《論語》--誠信

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今人半篇論語護一生.論語中對人的道德素質提出了很多要求,誠信是裡面重複很多次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對它的重視程度.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乙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怎麼處世,著就像牛車沒輗 ,馬車沒有軏一樣,那車怎麼能走呢?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可見誠信在乙個人的生活中所佔的分量,誠乃立身之本,經商做學問等等都離不開誠信.

但是在商品經濟的現代社會,有很多誠信嚴重缺失的人都活的逍遙自在,難道誠信在現在社會真的不需要了嗎? 不可否認,誠信缺失的確會讓你一時走的很快,但是你絕對不會走的太遠.缺失了誠信的人,就像一艘有洞的船,就是你再努力,船再大,你早晚也要沉入人生的大海.

最好的反面教材莫過於"三鹿奶粉".

修身不可缺失誠信,治國更需要.孔子說過:"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治國第一就是"敬事而信".治理者一定要嚴肅認真的對待政務信實無欺,這是最基本的.子夏也說過:

"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翻譯過來就是,子夏說:「君子要先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而後再去任用他們;沒有取得信任就去任用他們,老百姓就會認為是虐待他們。

(君子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再去進諫;沒有取得信任就去進諫,君主就認為是誹謗自己。」

作為君王,乙個國家的代表,君王無誠信之道,那麼這個國家早晚會衰敗,君王作為乙個國家的表率,更要為全國人民樹立榜樣.孔子提出的治國之道,其基本出發點就是誠信,主持國家政務的人要講信譽,真要講信譽,不僅僅對國家好,對發布政令的人也有好處.

乙個人要想在人生路上走好,走的遠,不能靠一些投機取巧的假把試,要做到誠信待人,當面臨抉擇時,不要讓自己的道德淪喪,要做到無愧於心,有道德,講誠信的人,不會因為外物的丟失或得不到而感到沮喪.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從內心的真誠出發,以誠待人,定能建立起來和諧社會.

《論語》--仁愛

"仁"可以說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了,不足一萬六千字的論語,提到"仁"字的有一百九處.可見"仁"在論語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仁"是什麼?

論語中並沒有給予特定的回答.但是從孔子和學生們話語中可以看出"仁"是充滿各個方面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這時"仁"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將實現仁愛於天下作為自己的使命擔在肩頭,並且要一直到生命的終結,這還不夠沉重嗎?這的確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巨集偉志向,他們願意為祖國奉獻一切,包括生命.

這時他們的共性,雖然好多人說他們是書呆子,但是他們胸中那一腔熱血能有多少人看得到,他們從小接受儒家文化的薰陶,自然少不了《論語》.他們將論語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身軀中,來踐行它們,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確是一群讓我們尊敬的群體.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仁愛是他們的使命,在必要關頭,他們可以殺身成仁.仁愛這種博愛的使命是高於一切的.

于丹說過關於仁的一段話,她說:"我想,仁愛首先應該是一種人格情懷,它應該表現為一種高風亮節,一種胸懷大志的氣度.這裡所說的仁愛,不是婦人之仁,不是那些小恩小愛,而是一種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擔當的情懷.

可見仁愛不僅僅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人格情懷.這種情懷與使命是高於一切的.從古至今,多少人以仁愛為使命,為擔當.

用自己的一生去踐行,努力實現.過了兩千五百年的仁愛思想在今天也是不可或缺的.多少人現在已經嚴重缺失了這種思想?

多少人還保留了?子曰:"仁遠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其實離我們不遠,只要你想要它就來了.如果每個人都充滿了仁愛,這個社會還會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結語 世界發展到今天,道德觀從來沒有如此淪喪過. 在道德觀念走下坡路的今天,需要一本書來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論語》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而是乙個世界,它那閃耀了幾千年的光輝現在還在照耀著我們,照亮我們前方的路,指引著我們.

《論語》讀書報告

追求的過程延長並強化了我們的幸福感。人們常說 身在福中不知福 幸福就像藍天,當飛行在萬里高空,我們看不到它是蔚藍的 理想恰似藍天,既美且遠,可一旦實現,幸福往往不似想象中那麼洶湧。所幸,我們還有過程,當懷揣著對藍天的嚮往起飛時,我們是如此的激動和幸福,海拔每公升高一尺,我們的心便膨脹一分,像要跳出胸...

論語讀書報告感想

1 書名 於丹 論語 心得 2 著者 於丹 3 出版社 中華書局 4 頁數 157頁 5 內容大意 全書一共分為易中天序 天地人之道 心靈之道 處世之道 君子之道 交友之道 理想之道 人生之道 論語 原文 後記這十個部分。易中天序 易中天對論語和於丹此書的看法 天地人之道 我們乙個生命的個體,在浩瀚...

數學讀書報告

讀 數學中的美 吳振奎 吳旻著 五月中旬我閱讀了吳振奎 吳旻兩位先生所著的 數學中的美 一書,書中從簡潔 和諧 奇異三個方面記述了數學的各個分支中的美。書中包含了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的各方面知識。此書從哲學範疇出發,配以數學例項去解釋數學潛在規律,探索運用美學原理指導數學創造 發現的途徑,這對數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