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2022-08-03 08:27:04 字數 1525 閱讀 4000

玉州區實驗三小陳壽英

基本情況:

陳某,男,9歲,小學三年級學生。該生學習成績差,性情怪異,很難與同學相處。

人際關係惡劣,總是欺負周圍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無緣無故的,就打同學一巴掌或踢同學一腳,要不就咬人。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說,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原因分析:

1、該生從小跟爺爺在老家生活,很少見到父母,對父母缺少依戀。,爺爺對他言聽計從,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形成橫蠻任性的性格。

2、後來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乙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乙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乙個弱者變成乙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

由於該生自小過於寵愛、放縱,家長怕他吃虧,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變得像個「小皇帝」。別人說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卻目中無人,動不動就打人。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並沒有認識到來學校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學校是要遵守紀律的。

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繫鈴人,**於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

診斷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1.攻擊性行為: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

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轉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後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挨打"的體驗在認知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觀念中形成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強者姿態。

2.人際交往問題: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

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接受的。

3.學習適應性:現該生學習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調外,還有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

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並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係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的建議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採取措施:

1、詢問基本情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的在校表現,表明想教育好其兒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願;

5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麼想,想怎麼做,感覺如何",目的一在於讓孩子宣洩;二在於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三可以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的人。

7、指出繼續努力的方向:繼續自我監督與控制。

8、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而針對上面學生的案例,我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教育教學活動。1 個別談心 經常與其個別談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狀況 問題行為產生的心理原因。2 注意多表揚。讚揚可以對兒童產生奇蹟,過多批評則塑造自卑 怯懦的 綿羊 懲罰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對他的進步即便是點滴...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增強自信心 王青明心理問題 1 逆反心理,容易偏激 由於知識經驗的擴充套件和加深,逐漸長大的學生開始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對教師的簡單說教,喜歡從反面思考,喜歡索隱獵奇,容易產生固執 偏激的不良傾向,因而產生逆反心理。而在孫楠 班上一名同學 的生活經歷中,不是受到家長的責備...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學六年級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學生性格極易扭曲的危險時期。在這個時期裡,學生的學業負擔相對較重,學生的心理矛盾和內部衝突非常激烈,如果沒有家長和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及時指點,很容易造成強烈的挫折感 失敗感,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心理發展障礙,嚴重者甚至造成心理疾病,影響學生的學習 交友和生活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