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

2022-08-03 05:24:02 字數 4803 閱讀 8495

楊玉東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課例研究正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教師教學研究的話語系統中。然而,學界對於課例研究的看法不盡相同,導致了實踐中教師對於課例研究的模糊認識,使大家對於課例與案例、課例與教案、課例與課堂實錄、課例與經驗**之間的區別不加思考而混用。本文的研究旨在廓清模糊認識,加深人們對此問題的理解,為廣大教育實踐者特別是一線教師提供幫助。

一、 什麼是課例

「課例」是乙個實際的教學例子,是對乙個教學問題和教學決定的再現和描述,即「講述教學背後的故事」。這裡之所以稱「教學背後」,其實是指為何這樣進行教學的研究思路,也就是說課例不僅僅是最後的課堂教學實錄,還要交代之所以這樣教學的理由和認識,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

1、課例與教案、課堂實錄的區別

教案是教師上課前預設的文字計畫,而課例是乙個實際發生的教學例項,這是根本的不同。但課例在「講述故事」時有可能運用教案來說明為何這樣授課的思路和想法。

課堂實錄是對實際發生的課堂進行逐字逐句地錄製並記錄為文字,它的確是實際發生的教學例項的文字,但課堂實錄本身是客觀的記錄,從它當中我們不能直接看出為何這樣教學的思路和想法,如果看出了也只是推測。原來授課的老師和研究人員「背後的故事」並不能包含在其中。而且,課堂實錄的文字量比較大,一般而言,45分鐘的課堂需要大約1萬字以上才可能真實地記錄和刻畫。

2、課例與案例的區別

課例和案例的混用最為常見,也反映了從案例到課例的認識的清晰化經歷了乙個過程。案例在教育以外領域(如法律、醫學、工程等)的運用由來已久,應用到教育領域,則是源於職業培訓的困惑——如何溝通理論與實踐。20世紀90年代,教育研究出現三個新的動向:

第一,開始注重「自下而上」的定性研究方法;第二,研究人員開始走進課堂和教師一起研究教學問題;第三,培訓過程與研究過程逐漸合為一體。在這個背景下,案例研究成為教育領域的新寵。國際上運用案例進行培訓最聞名的是哈佛工商學院,而shulman(1993)將其運用到教師培訓,她認為,「教師所寫的、其他教師可能會面臨的現實世界問題的案例是對實踐反思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

它們有助於教師從他人的現實故事中學會**和解釋問題」[1]。

我們來看看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在2023年左右指導過的一些課例的標題:從實物到算式的「數學化」過程——小學數學《有餘數的除法》;從告訴事實到組織觀察——小學自然《澱粉》;設計「鋪墊」引導**——中學數學《勾股定理》;在「變式」體驗中建構原理——中學物理《槓桿》;從已有概念出發演繹新知識——中學數學活動課「由正多邊形引發的……」;老師該為學生的**提供怎樣的支援——比較含磷洗衣粉與無磷洗衣粉對水體影響的實驗設計;「水雷」揭秘與金屬鈉—基於真實情境進行「問題—解決」教學的一次嘗試;不同理念影響下的「課堂互動」比較研究——基於《正方形的性質》教學分析;體驗「做數學」——「測量學校綠地面積」的專案學習。

從上述這些課例標題可以看出,課例聚焦的是有學科內容的課堂教學,而非一般性的教育問題(如處理學生作弊的教育案例)。所以課例與案例的最大不同在於以學科教學的內容為「載體」,如課例①、②、③、④、⑧都是以課本的教學內容為載體,課例⑤、⑥、⑦、⑨是以課本擴充套件的學科內容為載體。但課例和案例一樣,均有乙個研究的「主題」。

由此可見,課例是以學科教學的內容為載體、具有某個研究主題的教學例項。其中「主題」正是課例所要表達的靈魂(研究的成分),「載體」正是課例表達觀點和思想的媒介。課例與案例的關係可以用下面的集合關係表達:

從上面這個集合圖可以看出,教育案例不過是案例中的一類,案例的範圍最大、在各個領域都有;而課例又包含於教育案例當中,只有那些以學科教學內容為載體、具有乙個研究主題的教育案例才專稱為課例。對課例定義的窄化,有利於我們在研究中和教師一起聚焦於課堂教學研究,而非一般的教育問題(如班主任處理學生作弊、校長專案化管理學校的案例等)。2023年以後,教育界更多地使用「課例」一詞,其實質正是專指這種聚焦課堂教學的研究案例,但在實際表述和運用中仍然有不少混用,概念的清晰化也是把教學作為乙個專門研究領域的象徵。

3、課例與思辨或經驗**的區別

在基礎教育刊物上,也可以看到不少關於課堂教學研究的文章,它們算不算課例呢?我們試圖做一區分,以凸顯課例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第一類,純粹理論思辨的不算是課例。儘管有的**本身是指向課堂教學研究的,但它們並非以一節或幾節課的教學例項為基礎展開某個主題的討論,這些**的作者常常是大學或科研機構的專業人員寫的,容易甄別。

第二類,使用了部分課堂教學片段的思辨型文章。這類文章有乙個論述的主題,而且很有可能用到了大量的課堂片段,但是這些片段往往來自不同的授課實錄、甚至是不同學科的各種小片段。旁徵博引的大量片段不過是為了說明作者闡述的一系列觀點。

這種文章的作者可能是大學或專業研究人員所寫、也可能是一線教師所寫,它們也不是我們所指的課例。

第三類,課堂實錄片段配以點評型別的文章。這是常見的一種型別,對一節課的不同片段分別做出點評,或是對於不同的課堂片段分別做出點評。對同一節課的不同片段做出點評時,往往對每個片段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評析,如果全盤而看,發現這類文章分析課堂的視野比較寬泛、點評比較發散。

還有的文章是具有乙個大的研究觀點,但選取了不同的課堂片段每次從乙個更小的視角加以剖析,但就每個片段而言,讀者無法了解這個片段對應的原課究竟具有怎樣的乙個整體授課思路。這類文章中的課堂實錄片段來自一線教師的授課、點評往往是專家教師或者專業研究人員給出的。

第四類,圍繞一節或幾節課的教學漫筆類文章。這類文章的作者一線教師居多,往往是針對一節課的課後反思,或觀察了一類課之後有感而發。這類教學漫筆往往比較生動、情感化、吸引人,但缺乏圍繞乙個主題的深入提煉、缺乏理論角度的詮釋。

當然,上述四類文章不乏優秀之作,之所以指出與課堂教學有關的這四類文章不是課例,主要是想進一步凸顯課例的根本特徵:以課堂教學的學科內容為載體,以某個小的研究問題為主題,講述的是乙個實際發生的課堂教學例項背後的故事;而且,教學例項的整體思路相對完整,可以看出一節課或幾節課的授課過程或如何改進的過程,可以看出這樣上課或者改進課堂的理由和原因是什麼,當然也會有理性的提公升和概括。

4、課例與課例研究的區別

課例與課例研究的區別,好比教案與教案設計的區別。前者指最後產生的成果形式是乙個「課例」,後者把形成這個成果的過程稱為「課例研究」;前者是靜態的結果表達,後者是乙個研究的動態過程。所以通常我們說「課例研究」往往指的是「做課例」的過程,說到「課例」往往指的是成果表達形式。

二、課例由哪些要素構成

前面談到了與課例相關的一些常用的詞彙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實際上是從「課例不是什麼」的角度刻畫了其外延範圍。接下來將從正面回答「課例應該是什麼樣」。參照merseth (2001), stein等(2001)教學案例的撰寫框架以及在上海開展課例研究的長期經驗[2][3],我們認為,乙個課例應該由以下四方面要素構成。

1、主題與背景

主題與背景是課例的第一要素。因為課堂教學是複雜的,通常的聽課評課往往對一節課從各個角度提出各種改進意見。課例研究並不追求通過一節課試**決很多個問題,而是追求通過乙個課例認識乙個小的研究問題——這就是研究的主題,「小」才有可能「深」。

研究的主題最好從課例的題目就能看出、或者開門見山地交代,這樣別人可以直接地知道這個課例**什麼方面的問題,而不要讀了洋洋灑灑幾千字還不知課例想解決什麼問題。

主題從**來、為何選擇這個主題研究?這就需要交代該課例產生的背景。例如,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題是來自教學中常見的困惑、來自教學中常見的困擾難點、來自課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踐行等。

背景的交代可以使讀者感受到整個課例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幫助讀者理解課例中改進課堂教學的背景和條件等。

2、情境與描述

課例的載體是學科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情境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不等同於把大篇的課堂實錄直接擺進課例報告裡。課例的描述不能杜撰,它**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及其改進教學的研究過程,但其情節可以經適當的調整與改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緊緊環繞主題並凸現討論的焦點問起。各個課堂情境的選擇要環繞課例研究的主題,有時為了凸顯與研究主題密切相關的問題,甚至對片段中的語言也可做適當剪裁(如用省略號略去一些無關的話語、刪去一些口頭禪等)。

除了使用第一手的直接的實錄描述,也可以用作者講述的方法對實錄片段進行第二手的描寫,包括作者本人當時的想法、感覺等都可以寫入課例。圍繞主題的情境描述要追求準確、精簡、引人入勝。

3、問題與討論

課例反映的是教學改進的過程,因此在課例描述中必然包含著提出的問題,以及由問題引發的後續討論。因為課例反映的是教學研究「背後」的故事,交代產生這個課例的過程中的問題線索,使讀者知道研究教學進展過程的來龍去脈,否則讀者只是感覺到描述了一節「好課」,卻不知產生這個「好課」的過程是怎樣的。對讀者來說,把研究授課的問題及其討論梳理出來、展現過程,可能更具啟發價值。

課例描述中提出的問題有的可能在後續討論中解決了,有的沒有解決,但都可以呈現出來。甚至寫作者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思維的後續問題或兩難問題,留下乙個今後可以繼續研究和討論的空間。對於研究過程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加以篩選和梳理,最好問題的線索能夠環環相扣,這樣對讀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可以引發深入思考和討論。

那種沒有問題的課例描述,或者說只是一節「好課」的展示,實際上並不是我們在這裡所倡導的。

4、詮釋與研究

對課例本身加以解讀,賦予它更高一層的普遍意義,就需要對課例作出詮釋、增加一些研究的成分,這是課例的另一要素。不過這種詮釋應該是歸納型的、內容緊緊扣在描述的課堂教學和討論過程上,不宜誇大和跳得太高,否則極易淪為空談,使得課例前面是具體的課堂教學例項,後面是一般理論的泛泛而談。很多經驗性**就是這樣的型別。

對課例的詮釋實際上就是交代對於課例研究中不同階段出現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和處理的、包括課堂教學為何如此改進等的原因,也就是要講出課堂教學「好」在**、「不好」在**的理由,使讀者明白這「背後的故事」。詮釋可以選擇多個角度解讀、盡可能回歸教學的基本層面而不要脫離課堂教學。對課例的「研究」,主要是通過一節課的改進和研究過程,究竟獲得了哪些理性的認識或者初步結論,需要一些概括和提煉。

這些「研究成分」使得課例不僅僅是對研究一節課的描述,而且對老師們在日後課堂教學中考慮一類課的改進有啟發。

三、課例的型別及其撰寫

1、課例的幾種型別

對課例的劃分沒有乙個統一的標準,以下的劃分是根據課例對教師專業水平提公升的作用來區分的,它們之間並沒有邏輯上的嚴格並列關係,相互有所交叉,但主要是根據課例的側重面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而言。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

楊玉東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課例研究正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教師教學研究的話語系統中。然而,學界對於課例研究的看法不盡相同,導致了實踐中教師對於課例研究的模糊認識,使大家對於課例與案例 課例與教案 課例與課堂實錄 課例與經驗 之間的區別不加思考而混用。本文的研究旨在廓清模糊認識,加深人們對此問題的理解...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

新課程改革以來,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課前如何備課,如何進行課例研究勢在必行,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做好課例研究,與一線教師共享研究成果。一 課例的真正含義 課例 是乙個實際的教學例子,是對乙個教學問題和教學決定的再現和描述,即 講述教學背後的故事 一 課例是乙個實際發生的教學例項。許多教師會...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學習心得

課例是關於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課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 課中 課後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 上課教師與他的同伴 學生之間的溝通 交流 對話 討論。校本教研是 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的簡稱,校本教研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為研究物件,著眼於在真實的學校情境中發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