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與圖形 拉康與利奧塔的弗洛伊德主義

2022-08-02 14:33:03 字數 817 閱讀 2235

作者:龔磊何瑛

**:《學理論·下》2023年第09期

摘要:拉康通過「三界」學說來解構柏拉圖以來倡導的真假與虛實二元對立的邏各斯主義。而利奧塔則是在理性主義壓抑非理性的情況下,他要站在假想、無序、混沌的一邊,要捍衛眼的立場、圖形世界的立場。

通過基於弗洛伊德思想立場來討論圖形與話語的關係,以此來回應拉康借用結構主義語言學來詮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謬誤。

關鍵詞:拉康;利奧塔;話語;圖形;弗洛伊德

中圖分類號:b84-06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7-0044-02

20世紀西方文化中的乙個重要部分就是精神分析學,20世紀西方文化中包含精神分析學結構性特徵[1]。拉康通過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重新建構了從弗洛伊德以來的傳統精神分析學流派,提出了想象界、符號界、真實界的三界學說。而利奧塔則在《話語,圖形》中,通過對柏拉圖思想創立以來所奠定的以追求真理為信仰、以真理掌握者自居的哲學家所形成的話語及話語的秩序緊緊聯絡的理性、真理之間的對話,利奧塔旗幟鮮明地站在了以圖形所代表的假象、感性無序、混沌的世界。

一、拉康的「三界」學說

自我與影象之間的異化關係是由想象界產生並維持的。嬰兒將鏡中那個整體的人想象成自己,並且通過不確定地認同這個理想中的自我而開始建立起自我認知,由此虛構乙個獨一無二的自我,因此那個鏡中虛像穩定統一的自我就成為對喪失與母親依戀的補償。

不管從生理還是心理來說,嬰幼兒畢竟在慢慢成長。為了獲得相對穩定的角色認同,人必須跨越想象界也就是鏡子中的我。語言或符號為這種超越提供了可能:

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因為有了語言,人開始日益借助語言來辨識自己的身份。最後,人終於跨越想象界而進入了符號界,符號界中的主體開始取代想象界的主體。

圖形與證明

3 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3 是平行四邊形,並且兩條對角線相等4 軸對稱中心對稱圖形 7 菱形的性質及判定 性質 判定 1 對邊平行,四邊都相等1 四條邊都相等2 對角相等2 是平行四邊形,並且有一組鄰邊相等3 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 3 是平行四邊形,並且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 平分一組...

圖形與證明

1.2010中山市如圖 1 已知小正方形abcd的面積為1,把它的各邊延長一倍得到新正方形a1b1c1d1 把正方形a1b1c1d1邊長按原法延長一倍得到正方形a2b2c2d2 如圖 2 以此下去 則正方形a4b4c4d4的面積為 2.2010中山市已知兩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紙片abc def,如圖 ...

圖形與證明

1.兩個完全相同的矩形紙片 如圖6放置,求證 四邊形為菱形.2 如圖,在正三角形中,分別是,上的點,則的面積與的面積之比等於 a 1 3 b 2 3 c 2 d 3 3.如圖,已知矩形,將沿對角線摺疊,記點的對應點為 若 20 則的度數為 4.如圖,已知,是斜邊的中點,過作於,鏈結交於 過作於,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