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重要知識點

2022-08-01 03:48:02 字數 7005 閱讀 9131

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1.全民性

2.義務性

3.全面性

運用教育研究的比較研究法的步驟和基本要求

1.步驟

a明確目的,選題

b.蒐集資料

c.對材料進行分析

d.做出比較結論

2.基本要求

a.保證可比性

b.保證可靠性、真實性

c.堅持全面本質的比較

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調查法

2.觀察法

3.個案研究法

4.文獻法

5.比較研究法

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1.建立專業理想

2.拓展專業知識

3.發展專業能力

4.形成專業自我

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觀察法

2.調查法

3.個案研究法

4.實驗法

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2.教育性原則

3.矛盾性原則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5.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特殊性

心理學誕生的標誌

2023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乙個心理學實驗室,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中介系統

教育學的研究方法

1.歷史法

2.調查法

3.實驗法

4.統計法

近現代中國小學教育的發展特徵

1840以後,我國的小學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

1.逐步明確了小學教育為普通教育、義務教育的性質

2.學制改革向世界其他國家靠近,採用修業年限為6年的4-2學制

3.逐步明確了小學教育是為培養合格公民打基礎的教育

4.從小學堂到小學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兩類。

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1.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2.階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補性

5.個體差異性

以上這五種規律的特點,從總體上概括出了兒童深信發展過程中的本質性表現,從總體上把握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我們還可以發現這些規律鎖反映出的一些更為深刻的內容,既兒童的生理成熟先於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齡階段兒童發展水平、特點的充分實現,將有助於氣候的發展,否則,下一階段的發展將會受到一定障礙。兒童的身心發展,歸根究底是兒童個體的發展,尊重和順應兒童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是促進兒童整體水平的豐富性的根本道路。

皮亞傑的發生認知論

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是機體的一種功能,就像消化、呼吸、血液迴圈一樣是機體功能。人的認知功能的實現,是通過外部刺激和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這一過程中有三種機能,這就是同化、順化和平衡化。

他按照認知結構的特徵將整個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依次出現的階段,每一階段形成與前一階段不同的認知能力,標誌著兒童獲得了適應環境的新方式。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2.前運算階段2-7歲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4.形成運算階段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的一般方法

1.讓學生明確學習知識的社會意義

2.培養學生對每門課程的積極的學習態度

3.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4.組織學生參與課內外實踐活動和興趣小組

5.教師要熱愛自身學科,給學生以良好示範

6.不斷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在某一領域的知識不斷積累,這是對某一具體知識領域產生穩定而濃厚興趣的基本條件。

小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基本特點

1.逐步形成和諧的道德認知能力

2.道德言行從比較協調到逐步分化

3.明顯地表現出自覺紀律的形成

小學思想品德發展的一般規律

1.品德發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產物,是主題在活動和交往的基礎上自我構建的結果

2.個體的品德發展是在其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中實現的,內部矛盾是促進品德發展的直接動力

3.個體品德的發展是品德各要素協調統一的發展

4.品德的發展是有階段的連續發展過程,是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

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勞動教育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6.民主與法制和紀律教育

7.正確人生觀與科學世界觀教育

我國小學德育的基本原則

1.導向性原則

2.疏導原則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4.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在集體中教育原則

7.理論和生活相結合原則

我國小學常用的德育方法

1.說服法

2.榜樣法

3.鍛鍊法

4.陶冶法

5.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

美育原則

1.形象性原則

2.情感性原則

3.活動性原則

4.差異性原則

5.創造性原則

美譽途徑和方法

1.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文化活動進行美育

2.通過大自然進行美育

3.通過日常生活進行美育

學校心理輔導的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長、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諮詢

6.小組輔導

班級管理的內容

1.班級組織建設

2.班級制度管理

3.班級教學管理

4.班級活動管理

小學班級建設的四個基本環節

1.計畫

2.組織(實施)

3.檢查

4.總結

小學班級管理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

2.民主性原則

3.高效性原則

小學班主任的基本職責

1.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

2.教育學生掌握好科學文化基本知識

3.關心學生身心健康

4.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勞動實踐

5.關心學生課餘生活,開展有益課外活動

6.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

7.與家長、社會溝通,形成合力

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學生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3.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4.營造優雅的班級環境

5.協調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6.操行評定

7.做好班主任工作計畫和總結

小學班隊活動的基本型別

1.主題教育活動

2.班隊例會

3.班隊文藝活動

4.班隊體育活動

5.班隊科技活動

6.班隊勞動

7.班隊遊戲活動

課外活動的特點

1.自願參與

2.自主活動

3.形式多樣

4.內容開放

課外活動的內容

1.科技活動

2.學科活動

3.文體活動

4.課外閱讀活動

5.遊戲活動

6.社會活動

7.主題活動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

1.個人活動

2.小組活動

3.群眾性活動

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

1.做好班級常規管理

2.對於學生不正確、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時加以引導和制止

3.樹立典型,平等對待學生

4.因材施教。以鼓勵為主

5.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質

組織小學班級活動的基本途徑

1.課堂教學

2.班會

3.學校活動

4.課外科學技術文娛體育文化藝術活動

5.社會實踐服務活動

組織小學班級活動的基本方法

1.根據小學生的思想狀況和身心特點,安排活動

2.與班級風氣和學生思想實際相結合開展活動

3.與教學有機結合開展活動

4.與紀念日、節日相結合安排活動

小學教學設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系統性原則

2.程式性原則

3.可行性原則

4.反饋性原則

教學設計的依據

1.現代教學理論

2.系統科學的原理和方法

3.教學的實際需要

4.學生的特點

5.教師的教學經驗

教學設計的步驟

1.確立教學「三維」目標

2.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重點難點問題

3.分析學生狀況,創設問題情境

4.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的教學策略

5.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的教學策略

6.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和評價

小學綜合課程的三種基本形式

1.是以知識的邏輯結構為主線組織教材

2.是以主題或解決問題為主線組織教材

3.是以學生生活為主線組織教材

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

1.研究性學習

2.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

3.勞動與技術教育

4.資訊科技教育

小學生在不同學習領域的基本認知特點

1.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特點

2.小學生記憶力的發展特點

3.小學生注意力的發展特點

4.小學生想象力的發展特點

5.小學生思維發展的一般特點

6.小學生語言發展的一般特點

資訊科技與小學教學整合的基本途徑和方式

1.利用計算機中現有工具進行整合教學

2.利用計算機資訊加工能力進行整合教學

3.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實驗的整合教學

4.利用**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

理解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能力、學習經驗對新的學習內容的影響

1.學習新的內容,已有的知識起著「中介」作用,「以舊引新」,通過前、後的知識之間的某種聯絡或邏輯使學生粗略地了解新學知識的背景。根據新舊知識之間的某些相似性進行模擬,幫助學生迅速找到理解知識的「支撐點」。

2.設定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社會情景,呼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新的學習內容具體化、形象化

3.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可作為先行組織者,深化對新知識,新方法的理解

4.生活經歷作為新的學習內容的延伸學習資源

教案設計的步驟

1.研讀課程標準

2.分析處理教材

3.確定教學目標

4.了解教學情境

5.選擇教學方法

6.準備教學方法

7.設計教學過程

教案設計的基本內容

1.課題

2.教學目標

3.課型、課時

4.教學難點

5.教學方法

6.教學過程

7.作業處理

8.板書設計及教具

教案設計的要求

1.科學規範

2.簡潔明瞭

3.形式多樣

4.理念先進

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法

1.借助語言創設教學情境

2.借助問題創設教學情境

3.借助多**創設教學情境

4.運用遊戲創設情境

5.運用故事創設情境

小學生學習動機激發的基本方法

1.堅持以內部動機作用為主,外部動機作用為輔

2.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3.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4.充分利用反饋資訊,給予恰當評定

5.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

6.正確認識並妥善組織競賽

7.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課堂教學組織的形式

1.全班教學

2.班內小組教學

3.班內個別教學

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

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

2.教材呈現策略

3.教師啟發引導策略

4.學習指導策略

5.課堂紀律管理的策略

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基本型別

1.從學習偏好分,有聽覺型、視覺型、觸覺型和混合型四種

2.從學生不同的智力活動特點出發,將學習分為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問題解決學習三類

3.自主學習、**學習、合作學習。從過去的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從過去的接受學習轉向自我構建學習,從過去的「個體」學習轉向「團隊學習」、「小組學習」

小學教師的教學行為隊小學生學習的影響

1.任課老師的教學水平、談吐與對學生的情感傾向,直接影響學生對該科學習的興趣。老師的課堂語言形象生動,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否則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2.教師的激勵與表揚對優生與差生產生學習動機有著同樣良好效果,一些非語言的行為也同樣重要,比如學生認為面帶微笑的老師讓人更親近,特別是對於小學生

3.教師的課堂提問,有助於該生參與課堂。提問中等成績的學生,有助於全體學生分享師生回答中產生的知識點

4.教師講解時間不能過長,會分散注意力,影響聽課效果

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談話法

3.討論法

4.演示法

5.練習法

6.實驗法

7.發現教學法

8.讀書指導法

9.實習作業法

課堂總結常見的方法

1.總結概括法

2.分析比較法

3.啟發懸念法

4.提煉昇華法

5.首尾照應法

6.回顧反思法

7.畫龍點睛法

8.激疑、答疑法

9.鞏固練習法

教學評價的內容

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種類

1.根據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準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

3.根據評價的主體不同,可分為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

4.根據評價工具的編制和使用情況的不同,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標準化測驗評價和教師自編測驗評價

5.根據評價方式的不同,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系統測驗評價和日常觀察評價

教學評價的方法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複習

一 考試目標 1.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論 學生發展 教師發展 小學組織與執行的基礎知識,能夠針對我國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2.學生指導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生身心發展 思想品德發展 醫療 保健 傳染病預防和意外傷害事故等方面的相關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有針...

小學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大綱

1.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2.了解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習興趣培養 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一般方法。3.了解小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4.了解小學生醫療 保健 傳染病預防和意外傷害事故的相關知識。5.掌握指導小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6.掌握小學生德育 美育和心理輔導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2012年教師資格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全真試卷及解析 1 一 單項選擇題 1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進行交往而產生的關係,稱之為 a 社會關係b 人際關係 c 教育關係d 師生關係 2 人類最早的教學手段是 a 文字材料b 口耳相傳 c 直觀教具d 黑板加粉筆 3小學生常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