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壓鑄模的基本結構及分型面設計

2022-08-26 00:51:06 字數 3835 閱讀 8228

壓鑄模是保證壓鑄件質量的重要的工藝裝備,它直接影響著壓鑄件的形狀、尺寸、精度、表面質量等。壓鑄生產過程能否順利進行,壓鑄件質量有無保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壓鑄模的結構合理性和技術先進性。在壓鑄模設計過程中,必須全面分析壓鑄件結構,了解壓鑄機及壓鑄工藝,掌握在不同壓鑄條件下的金屬液充填特性和流動行為,並考慮到經濟效益等因素,才能設計出切合實際並滿足生產要求的壓鑄模。

第一節壓鑄模的基本結構

壓鑄模由定模和動模兩大部分組成。定模固定在壓鑄機的定模安裝板上,澆注系統與壓室相通。動模固定在壓鑄機的動模安裝板上,隨動模安裝板移動而與定模合模、開模。

合模時,動模與定模閉合形成型腔,金屬液通過澆注系統在高壓作用下高速充填型腔;開模時,動模與定模分開,推出機構將壓鑄件從型腔中推出。壓鑄模的基本結構如圖5-1所示:

圖5-1 壓鑄模的基本結構

1-動模座板 2-墊塊 3-支承板 4-動模套板 5-限位塊 6-螺桿 7-彈簧 8-滑塊 9-斜銷 10-楔緊塊 11-定模套板 12-定模座板 13-定模鑲塊      14-活動型芯 15-型芯 16-內澆口 17-橫澆道 18-直澆道 19-澆口套  20-導套 21-導流塊 22-動模鑲塊 23-導柱 24-推闆導柱 25-推闆導套 26-推桿 27-復位杆 28-限位釘 29-推闆 30-推桿固定板

一、成型零件決定壓鑄件幾何形狀和尺寸精度的零件。形成壓鑄件外表面的稱為型腔;形成壓鑄件內表面的稱為型芯。如圖中的定模鑲塊13、動模鑲塊22、型芯15、 活動型芯14。

二、澆注系統連線壓室與模具型腔,引導金屬液進入型腔的通道。由直澆道、橫澆道、內澆口組成。如圖中澆口套19、導流塊21組成直澆道,橫澆道、內澆口開設在動、定模鑲塊上。

三、溢流、排氣系統排除壓室、澆道和型腔中的氣體,儲存前流冷金屬液和塗料殘渣的處所,包括溢流槽和排氣槽,一般開設在成型零件上。

四、模架將壓鑄模各部分按一定規律和位置加以組合和固定,組成完整的壓鑄模具,並使壓鑄模能夠安裝到壓鑄機上進行工作的構架。通常可分為三個部分:

(一)支承與固定零件包括各類套板、座板、支承板、墊塊等起裝配、定位、安裝作用的零件,如圖中的動模座板1、墊塊2、支承板3、動模套板4、定模套板11、定模座板12。

(二)導向零件確保動、定模在安裝和合模時精確定位,防止動、定模錯位的零件。如圖中的導柱23、導套20。

(三)推出機構壓鑄件成形後,動、定模分開,將壓鑄件從壓鑄模中脫出的機構。如圖中的推桿26、復位杆27、推闆29、推桿固定板30、推闆導柱24、推闆導套25等。

五、抽芯機構抽動與開合模方向運動不一致的活動型芯的機構,合模時完成插芯動作,在壓鑄件推出前完成抽芯動作。如圖中的限位塊5、螺桿6、彈簧7、滑塊8、斜銷9、楔緊塊10、活動型芯14等。

六、加熱與冷卻系統為了平衡模具溫度,使模具在合適的溫度下工作,壓鑄模上常設有加熱與冷卻系統。

除上述部分之外,壓鑄模內還有其他如緊固用的螺栓及定位用的銷釘等。

第二節分型面設計

壓鑄模的動模與定模的結合表面稱為分型面。分型面設計是壓鑄模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分型面與壓鑄件的形狀和尺寸,壓鑄件在壓鑄模中的位置和方向密切相關。

分型面的確定對壓鑄模結構和壓鑄件質量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 分型面的型別

按照分型面的形狀,分型面一般可分為平直分型面、傾斜分型面、階梯分型面和曲面分型面。如圖5-2所示。

圖5-2 平直分型面、傾斜分型面、階梯分型面、曲面分型面

壓鑄模通常只有乙個分型面,稱為單分型面;但有時由於壓鑄件結構的特殊性,或者為滿足壓鑄生產的工藝要求,往往需要再增設乙個或兩個輔助分型面,稱為多分型面。多分型面可以由各種單分型面組合合成。

二、 分型面的選擇

同乙個壓鑄件,分型面選擇得不同,就可以設計出不同結構的壓鑄模,得到不同質量的壓鑄件。

下面舉乙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分型面的選擇對壓鑄模和壓鑄件的影響。圖5-3所示的壓鑄件可以作出幾個不同的分型面,現就以下四種分型加以說明:

1. 第一種分型(圖5-4) 分型面作在對稱面上,型腔處於動模和定模之間。壓鑄件圓柱部分難以保證不錯位,另外還必須設定抽芯機構,使得壓鑄模結構比較複雜。

圖5-3 壓鑄件圖5-4 第一種分型

2. 第二種分型(圖5-5) 分型面如圖所示,型腔處於動模和定模之間。壓鑄件尺寸d與d2能達到同軸,但它們與d1不易保證同軸;尺寸h精度偏低。

3. 第三種分型(圖5-6) 分型面如圖所示,型腔處於定模內。壓鑄件尺寸d1與d2能達到同軸,但尺寸d在動模型芯上形成,與d1 、d2不易保證同軸;尺寸h和h基準都在分型面上,精度較高。

4. 第四種分型(圖5-7) 分型面如圖所示,型腔處於動模內。壓鑄件尺寸d、d1與d2 都能達到同軸;尺寸h和h基準都在分型面上,精度較高。但壓鑄件脫模較為複雜。

圖5-5 第二種分型圖5-6 第三種分型圖5-7 第四種分型

這個例子說明,分型面的選擇對壓鑄模結構和壓鑄件尺寸精度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分型面的選擇對壓鑄模結構和壓鑄件質量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分型面選擇的基本原則如下:

(1) 盡可能地使壓鑄件在開模後留在動模部分。由於壓鑄機動模部分設有頂出裝置,因此,必須保證壓鑄件在開模時隨著動模移動而脫出定模。設計時應考慮壓鑄件對動模型芯的包緊力大於對定模型芯的包緊力。

如圖5-8所示,利用壓鑄件對型芯a的包緊力略大於對型芯b的包緊力,中間型芯及四角小型芯與型芯a設在一起。壓鑄件可有ⅰ-ⅰ和ⅱ-ⅱ兩個分型面供選擇,考慮到壓鑄機和生產操作等因素有可能增加定模脫模阻力,採用ⅱ-ⅱ分型面較能保證開模時壓鑄件隨動模移動而脫出定模。

圖5-8 壓鑄件對動模型芯的包緊力大於對定模型芯的包緊力

(2) 有利於澆注系統、溢流排氣系統的布置。

如圖5-9所示,壓鑄件適合於設定環形或半環形澆口的澆注系統,ⅰ-ⅰ分型麵比ⅱ-ⅱ分型面更能滿足壓鑄件的壓鑄工藝要求。

如圖5-10所示,分型面應使壓鑄模型腔具有良好的溢流排氣條件,使先進入型腔的前流冷金屬液和型腔內的氣體進入排溢系統排出。ⅰ-ⅰ分型麵比ⅱ-ⅱ分型面有利於溢流槽和排氣槽的設定。

圖5-9 分型面應滿足澆注系統的合理布置圖5-10 分型面有利於溢流排氣系統設定

(3) 保證壓鑄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分型面應避免與壓鑄件基準面相重合,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部位和同軸度要求高的外形或內孔,應盡可能設定在同一半模(動模或定模)內。

如圖5-11所示,a為壓鑄件基準面,應選ⅰ-ⅰ作為分型面,這樣即使分型面上有毛刺、飛邊,也不會影響基準面的精度。

如圖5-12所示,若壓鑄件外表面不允許留脫模斜度,為減少機加工量應選ⅱ-ⅱ作為分型面;若壓鑄件外表面不允許有分型面痕跡,則應選ⅰ-ⅰ作為分型面。

圖5-11 保證壓鑄件的尺寸精度圖5-12 保證壓鑄件的表面質量

(4) 簡化模具結構、便於模具加工。分型面選擇應考慮型腔的構成方案,盡量簡化模具結構、便於成型零件和模具的加工。

如圖5-13所示,壓鑄件若選擇ⅰ-ⅰ分型面,則需要設定兩個側向插芯機構;而選擇ⅱ-ⅱ分型面,就不必設定側向插芯機構,模具結構簡單。

如圖5-14所示,若選擇ⅰ-ⅰ分型面,壓鑄模的型腔較深,機械加工較為複雜;而選擇ⅱ-ⅱ分型面,型腔的機械加工就比較方便。

圖5-13 儘量減少側向插芯機構圖5-14 便於成型零件機械加工

(5) 避免壓鑄機承受臨界載荷。

如圖5-15所示,壓鑄件的兩個面積a>b,若面積a接近壓鑄機所允許的最大投影面積時,應選擇ⅰ-ⅰ作為分型面。

(6) 考慮壓鑄合金的效能。壓鑄合金的效能影響壓鑄工藝性。同一幾何尺寸的壓鑄件,壓鑄合金不同,分型面位置也不同。

如圖5-16所示,細長管狀壓鑄件,ⅰ-ⅰ分型面適用於鋅合金;ⅱ-ⅱ分型面則適用於鋁合金或銅合金。

圖5-15 避免壓鑄機承受臨界載荷圖5-16 考慮壓鑄合金的效能

上述這些基本原則對分型面的選擇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實際工作中,要全部滿足這些原則是不太可能的,經常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此時則應在保證滿足最重要的原則的前提下,盡量照顧到其它原則。

思考題1. 試分析壓鑄模的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零件。

2. 壓鑄過程中壓鑄模如何動作?

3. 什麼是分型面?如何選擇分型面?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管理的方 一 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管理方法 在管理過程中為實現管理目標,保證管理活動順利進行所採取的具體方案和措施。管理原理必須通過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實踐中發揮作用。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論,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體化,實際化,是管理原理指導管理活動的必要中介和橋梁,是實現管理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它的作用是...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也是考研中比較重要的章節,一般會出問答題 一道題5分 重點是不同的管理方法的聯絡與區別,有時也會出現名詞解釋 一道題3分 以及本章是學習管理學的方法會以綜合的形式出分析題 一道10分 這要求考生理解並能結合實際分析問題,請考生引起重視。並學會以管理學的思維方法解答社會存在問題,...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手段

本章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管理基本手段的主要內容 性質和特徵,掌握管理的基本手段在管理實際中的運用。本章主要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 管理的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經濟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第一節行政手段 本節學習要求 了解 1 行政手段的概念 2 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徵 3 行政手段的主要功能 4 行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