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區小學與初中數學銜接教學指導意見

2022-08-24 15:24:05 字數 4925 閱讀 4485

七年級數學是初中數學的基礎,要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從七年級抓起,然而目前中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種嚴重脫節現象,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中後不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成績下降甚至出現嚴重的分化,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數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初中教師面前的乙個重要任務。因此,作為七年級數學教師應當把小學與初中數學內容,作為乙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只有掌握好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中學與小學教學內容的銜接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具體劃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1—3年級),第二學段(4—6年級),第三學段(7—9年級),各學段中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在每個學段上相對立領域的知識,逐步加深。

在教學中小學教師要有意識地提前預設一些學生易懂的第三學段的教學內容,初中教師則應注重與前兩個學段教學內容的銜接,充分利用知識遷移規律,由易到難進行教學。

要搞好中小學數學真正意義上的銜接,熟悉掌握「新課標」的教材體系則顯得十分重要。掌握下面幾個銜接點,對於搞好銜接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

1、算術數與有理數

學生在小學裡只學過算術數(整數、分數、小數),這些數都是從客觀現實中得出來的,進入初中後,引進了新的數——負數(新課標實驗教材在第二學段也引入了負數的意義),把數的範圍擴充到有理數域,數的運算也相應地由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又引進了乘方、開方運算,實現了由區域性到全域性的飛躍,這次過渡,負數的引入是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講清有理數的特點。為了搞好知識間的過渡,一要淡化概念,如講代數式的概念時,先讓學生認識各種形式的代數式,再去歸納代數式的概念。二要務必使學生熟練掌握算術的四則運算,再弄懂符號法則,有理數的運算即可輕而易舉過關。

2、數與式

在七年級第一章「有理數」知識中,引進代數式的概念,進而研究有理式的運算,這種由數到式,就是從特殊的數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數式的過渡,是數學上的乙個大的轉折點,實現了由具體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飛躍,意義十分重大。這次過渡,代數式的概念是關鍵,使學生明確「式」也具有數的一些性質,以及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例如,用-а表示а的相反數;用字母表示求乙個數的絕對值的結論;用字母表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除法法則。

這樣做可以使問題的闡述更簡明、更深入,同時,前面學過的數與代數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加強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挖掘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本身的內在聯絡,如對整數與整式,分數與分式,有理數與有理式,等式與方程,方程與不等式等等,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並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與區別,在知識間架起銜接的橋梁,從而搞好知識間的現穩過渡。

3、由算術法到列方程解應用題

小學裡的應用題大部分是用算術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進入初中後,用列方程來解應用題,把未知量用字母來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設法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正因如此,一般地說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慮起來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優越性。

剛開始,學生由於習慣用算術法來求解,不重視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用列方程比算術法簡便的應用題作為範例,用兩種方法對比講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對學生的作業,有些應用題也要求用兩種方法去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重視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統計與概率

「統計與概率」在前兩個學段均已滲透一些初步知識,到第三個學段又有不同程度的擴充套件和提高。如七年級上冊的第四章「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是第三學段「統計與概率」的起始章,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方面加強了與前兩個學段的銜接,同時也注意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對於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數學課程標準》在三個學段採用螺旋上公升的安排方式,第一學段要求「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第二學段要求「進一步學習收集與整理資料的方法」,第三個學段要求「體會抽樣的必要性以及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等。根據這個特點,本章教材特別注意與前兩個學段的銜接,在系統整理前兩個學段的銜接,在系統整理前兩個學段相關內容的基礎上,編寫新內容。比如增加了設計問卷調查、利用抽樣調查來收集資料的初步知識、利用頻數分布表整理資料等,使三個學段的學習連成乙個整體。

二、教師對教材使用和處理能力的銜接

從教材上來看,初中數學是建立在小學已學知識基礎上,是小學知識的開拓和擴充套件,但是初中教學已失去小學那種數的直觀性、可朔性,已初步進入抽象化、邏輯化、條理化的層次,對學生記憶,理解應用,推理歸納都比小學有了較高的要求,初中教師要了解小學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情作正確的判斷,同時七年級數學教師應該了解整個初中數學知識體系,深鑽

七、八、九年級數學教材,學習和研究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研究近幾年來武漢市中考課改試題數學卷和全國卷各省市課改實驗區的試卷,獲取新知識和新資訊。這一點對於我們農村學校的教師顯得猶為重要,「問渠哪有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教師是乙個終生學習的職業,只有多鑽研,才能站在乙個較高角度上把握好教材,才能豐富教材的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才能有乙個生動的、有魄力的數學課堂。如:

對於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的把握,我們必須要求學生能規範、準確地解一般方程,應解方程之前應專門訓練學生合併,在解方程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是合併,移項,把未知數的係數化為1,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是學生必須掌握的。

三、教師教學方法的銜接

小學數學教學以機械記憶、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因此,進入初中後,教育必須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有效地改進教法,搞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1、新舊聯絡,強化概念的銜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新知識與自己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舊知識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識才能獲得實際意義,因此,在傳授新知時,必須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絡,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對照,並區別新舊知識的異同,從而且揭示新知的本質。

如有理數乘法法則與小學數學的乘法的不同點,僅在於需確定積的符號,而講解的重點則應放在符號法則上。又如講解分式的基本性質,可通過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引入講解等等,讓學生在學習時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

再從概念教學看,小學對概念的掌握要求並不高,僅側重於計算,學生以機械識記為主,一般是套模式來解題:而初中數學,對數學概念要求強化了。七年級教材一開始就出現了正數、負數、相反數以及絕對值等概念,如果學生對這些概念仍採用機械記憶的方法是遠遠行不通的。

又如,對負數的概念僅理解為「帶負號的數」是不行的,因為它還涉及到運算。又如對|а|的三種型別的結論背得透熟,而遇到|а-3|一類題的討論時便會感受到茫然。因此,對概念一定要通過變式與比較、肯定例證與否定例證等方式,讓學生弄清概念的含義、實質,並通過所掌握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激發興趣,進行學習心理銜接。學生從小學公升入初中,從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而這個時期在學習上是屬於獨立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同時存在的時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夠穩定和持久。鑑於這些特點,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融洽師生關係,學生剛入初中時,由於環境和教學的物件變了,特別是對教他的老師持有一種既畏懼、又信任的心理狀態,往往對老師採取一種琢磨的態度,因此,教師要以火一般的熱情去溫暖學生的心田,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特別是在課內,要聯絡不同學生的知識前提,說理深入淺出,表達形象鮮明,講話幽默風趣,使教與學始終處於和諧民主的氣氛之中,同時還要多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別出心裁的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計算方法,誘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二是要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數學的發展史和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成就、現代數學家的貢獻、數學在科技領域中的地位的作用等等來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立志學好數學。三是利用課內和課外有利時機,對不同層次學生開展一些形式多樣、活潑有趣的數學遊戲,諸如搶答競賽等,活躍學生的身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是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數學,用數學,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滿足他們的成功感,運用方程和不等式解決生活中的最佳方案,問題,可以使學生體驗到學有用的數學,數學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

3、針對特點,注重認知規律銜接。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是在聽到、看到、感受到同時進行思維的,小學教師一般採用的是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而中學數學,則需要逐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借助使用實物、模型、**、圖示等來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加深理解,如在教學數軸概念時,可列舉直尺、桿秤、溫度計等,講等式的性質時可借助平衡天平,講「一次函式」時可用演示幫助學生理解自變數與函式的關係,以及一次函式圖象的認識和增減性點的座標問題等。待學生對特殊的具體事物有所認識後,及時注意把有關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導學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現象到本質、由外部聯絡到內部聯絡的理解。

四、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的銜接

小學階段科目小,內容淺,而中學的學習科目成倍增加,學習的內容也明顯加深,要使學生能順利地完成中學階段的學習任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進行教學內容的銜接,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抓好教學方法的銜接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改進學習方法。如何重視學法上的銜接呢?

老師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做好如下幾點

1、注重預習,指導自學。預習實質上是學生自學的開始,在小學階段一般不那麼重視,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數學生不會預習,即使預習了也只是將課文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師要注重預習指導,加強預習訓練。訓練的方法是,可從布置一些能模仿公式、定理的簡單問題開始,使學生逐步嚐到自覺尋求知識的甜頭,從而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

待學生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後,再布置一些數學概念、定理、表示式和變動翻譯的題目,以至過渡到不布置預習提綱學生便能自覺預習,主動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為學生新課知識打下基礎。

2、專心聽講,勤於思考。小學生聽課或看書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說是不會思考,不去想想為什麼。因此,在進入七年級後要注意在抓好學生專心聽講的同時,重視教會學生思考。

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要從啟迪學生的思維這一基本點出發,要教會學生養成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習慣,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活動,無論是課前、課內還是課後,都要指導學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課本,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而加深對定義、定理、法則的理解。

3、強化訓練,規範作業。就書面練習來看,小學生往往重結果而輕過程,進入初一後,雖然獨立意識日趨提高,但並未成熟,突出表現在部分學生的作業不能獨立思考,或與別人對答案等。為此,必須強化以下兩點:

一是要嚴格訓練,即教師要在規範解題上為學生做好樣子:二是要嚴格要求,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規範作業的重要性,對那些不規範的現象及時要求糾正。

如何搞好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教學銜接

教研主題材料 內鄉縣瓦亭初中閆洪江 2007 9 18 內鄉縣瓦亭初中閆洪江 學生從小學進入中學後,有的學生感到不適應。不適應的原因大致如下 1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小學的老師往往是只教乙個班的數學,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盯著每一位學生,教師多是哄著 牽著 循循善誘地耐心地告訴學生該如何做,怎麼做。而...

初中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思考與建議

一 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識點銜接舉例 從最近三年的中考 高考題可看出,中考題的最後大題都涉及高中階段的基礎知識,而這些知識在初中教材中沒有專門提出來。高考題中有一些問題只是在初中問題的基礎上向前延伸了一小步。如果各位物理老師在進行初中和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好物理知識的銜接,對中考和高考一定都有很大...

對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思考與建議

為適應國際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我國絕大多數省市小學都開設了英語課。社會 家長 學校領導日益重視小學英語課,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小學與中學英語脫節以及重複教學的現象。我們知道,英語教學過程是乙個有機的整體,既要考慮到它的全面性和整體性,也要安排好階段和階段的銜接,使各個階段自然過渡,合理銜接。因此,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