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思考與建議

2021-03-04 07:17:45 字數 3460 閱讀 6687

一、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識點銜接舉例

從最近三年的中考、高考題可看出,中考題的最後大題都涉及高中階段的基礎知識,而這些知識在初中教材中沒有專門提出來。高考題中有一些問題只是在初中問題的基礎上向前延伸了一小步。如果各位物理老師在進行初中和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好物理知識的銜接,對中考和高考一定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學現狀的差異

1、教材方面

初高中物理對學生的要求不同。初中物理課本重現象,且**的物理現象(或過程)較簡單,多數為學生所熟悉的物理現象。要求學生了解、知道的內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識少,認知特點為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高中物理雖然其內容也是力、熱、光、電等,但對知識的要求更高,重視現象的本質,研究的現象比較複雜、抽象;初中教材難度小,趣味性濃,一般都是由實驗或生產、生活實際引入課題,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分析、總結、歸納出簡單的物理規律,形象具體,易於接受;高中教材重視理論上的分析推導,數學工具的應用明顯地加強與提高,不僅有算術法、代數法,而且常要運用函式、圖象和極值等數學方法來研究物理現象和過程。

近幾年初中、高中物理教材的難度降低幅度較大,中考試題避開偏、難、繁,以應用為主,高考由於受選拔人才功能等客觀因素制約,在實際教學中,難度降不下來,因而反使高、初中之間的銜接更困難。

2、教學方法方面

初中階段,教學內容要求較低,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師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知識傳授的知道性,課堂密度小,進度慢,有時間對重點概念、規律反覆討論,便於學生掌握重點;習題型別較少,變化少,學生的學法和學習習慣大多為接受學習。高中階段教學進度快,課堂教學密度大,對知識的要求也較高,常採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要求學生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高中物理習題型別更是複雜多變,單靠對概念、規律和公式的死記硬背,解決不了問題。

在教學中必須多對比、歸納、總結,讓學生在對比中掌握同類問題的共性。在研究複雜的物理現象時,為了使問題簡單化經常只考慮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現象的模型,使學生逐漸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多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在遇到具體問題時也能勾勒出具體的物理情景幫助解決問題。

3、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

初中物理教學是建立在學生的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的,對抽象思維能力要求不高。由於物理教學的階段性,學生在初中學到的不少物理知識是有侷限性與不嚴密性的,然而這些知識有時卻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例如初中階段學習壓力時,經常遇到的是水平狀態下的情形,結果不少學生形成「壓力一定等於重力」的思維定勢,對他們進一步學習高中物理產生了消極影響。高中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理想模型,如「質點、單擺、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及簡諧運動」等,這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即邏輯思維能力,許多物理過程的變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學生抽象地假設一些中間物理狀態或抽象出物理情景,然後才能正確地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此外還要有空間想象能力,比如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等。

三、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具體做法

1、熟悉教材,理解透徹初高中的課程標準。初中教師在熟悉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了解高中物理的教材知識體系和教學要求,要注意各知識點的聯絡,各個知識點在初高中的要求有什麼區別。例如初中講的速度(實際上是速率)和高中講的速度有何區別,這幾個物理量既有聯絡又有區別,我們在初中教學時就要注意打好紮實的基礎,在講解習題時要培養學生畫示意圖,把運動過程分析透徹,運動過程中各個物理量的變化等等。

再例如,力學中從初中的二力平衡到高中共點力的平衡再到牛頓第二定律,電路計算中從初中的兩電阻的串並聯到高中各電阻的混聯再到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2、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學法引導和能力的提高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能力較強的學生由初中公升入高中後,能順利進入物理學習狀態,而在初中靠死記硬背取得好成績的學生,進入高中後在物理學習中逐漸掉隊。由此可見,解決「銜接」問題的關鍵是培養學生能力。

首先,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要加強實驗教學。在完成課本上現有演示實驗、學生實驗以外,還要有計畫有目的的盡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實驗,安排、指導學生課外實驗,小實驗,讓他們動手,動腦,再引導他們分析討論,從中尋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通過這些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認識,鍛鍊其思維能力.在初高中都有探索性實驗,在教學中讓學生做一些「探索性實驗」有利於他們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其次,教學中注重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傳授,具體問題中要強調對物理過程的分析

物理學研究的方法很多,像理想化模型法(質點、單擺)、等效替代法(力的合成和分解、運動的合成和分解)、影象法(勻速直線運**象、電流與電壓關係圖象、質量與體積關係圖象)、控制變數法(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模擬法(電流與水流、電壓與水壓)、假設法(對靜摩擦力的分析)、推理法(牛頓第一定律的得出)等,教學時加強物理學方法的傳授,使學生體會物理思想和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對於具體的物理問題要重視分析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

最難的題是看不懂的題,不知所云,那麼不懂在何處? 是知識點不清還是物理模型不清,以上問題解決了,題目也就自然解決了。學習物理,靠分析解決問題是主要的,極少的問題靠記憶來解決。

最後,用教法促學法 。「學法」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老師的教法,是貫穿在學科知識的傳授課過程中的,即傳授學科內容,也潛移默化物理的學習方法。教法是先導,學法是主體,教法應以學法為依據。

大部分學生中良好的學法和學習習慣往往都是在教師的引導,教法的潛移默化下形成的,即「名師出高徒」。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及時對比,歸納總結。例如在學完浮力後,要求學生設計乙個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有哪些方法(用密度知識來測量、用液體壓強知識來測量、用浮力來測量、用槓桿和浮力結合來測量)。在學完重力、摩擦力、壓力後,列表比較三種力的異同。

學生在總結過程中知識點得以整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2)、良好的解題習慣。解題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書寫要工整。注重思維過程,推理要嚴謹,言必有據。

解題步驟既要簡明有條理,又要完整無缺,不能忽略或遺漏重要的關鍵步驟和中間結果。注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指導,有計畫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對習題進行分析,從而找到最佳的解題途徑。

(3)、經常動手操作的**習慣。 初中物理有很多在生活中隨手可做的小實驗,比如觀察水的沸騰、平面鏡成像、慣性實驗、壓強現象、大氣壓實驗、槓桿的平衡條件等。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必然會發現一些與教材敘述不完全一致的現象,那麼是教材敘述有誤,還是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學生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感悟到知識形成的過程,體會到生活現象並不代表物理知識,還需要進一步的**與深化。

要做好初高中的物理銜接問題,除了上面談到的三個方面的問題,還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遷移能力等。但是在與高中物理的銜接過程中不要盲目的加深加難,不要超出教學的大綱要求,在銜接過程中著重抓基礎、抓基本能力,當然還需要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設幾個過渡,使學生能順利踏上新台階。總之,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配合,發揮每個人的潛力,師生互動,師生共學,一定會順利步入高中物理的殿堂,進而順利進行高中階段的學習。

初 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初探

單位 興城市第二高階中學 作者 陳洪廣 內容提要 從初中到高中物理的幾個重大變化作為研究的著力點,同時對比分析初高中物理學科的課程知識結構安排,運用現代課程理論揭示造成普遍認為高中物理難學的問題,探索了一些降低初 高中之間台階的辦法,對課程 教材建設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關鍵詞 物理課程數學課程知識銜...

如何搞好初中與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摘要 在教學中,往往有許多學生向我表達疑惑 自己在初中的時候物理成績相當棒,怎麼到了高中學習物理這麼費勁了?在初中學的好多東西,怎麼和高中學的不一樣了?在初中學習物理的方法,怎麼在高中不見效了?也經常聽到同行們的抱怨 學生真難教,這麼簡單的知識都理解不了 本人一直在教學實踐中思考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

如何搞好初中與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高中物理難學,難就難在初中與高中銜接中。剛從初中公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都覺得高一物理難學,特別是對意志品質薄弱和學習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學生,銜接不好更是使他們過早地失去學物理的興趣。因此,如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跨過 高台階 就成為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