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如何改變混亂的現場管理

2022-07-28 02:30:03 字數 3801 閱讀 3839

一企業管理是管人

二企業管理是管思想

三企業管理是管制度

要把人管好,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企業文化從思想上灌輸員工做事心態、處事態度。

2 企業行為上做給員工看,做事方法、處事技巧。

3 企業制度上規範崗位行為、員工行為。

4 企業從業務流程制度上保證縱向、橫向良好的溝通。

要把思想管好,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領軍人的思想一定要端正。

2 圍著領軍人的思想豐富做事心態、處事態度。

3 做好企業文化建設

4 做個好的員工培訓、溝通體制並實行

要把制度管好要做以下幾個事

1 制度的設計與制定要符合業務流程做到事事有人關。

2 制度的設計與制定要符合企業思想。

3 制度的設計與制定要反映企業的行為。

4 制度的設計與制定要考慮到企業、員工的綜合利益。

5 制度的執行一定要有信、堅決,但不可忘本(思想)

6 制度要及時準確的調整

如何改變混亂的現場管理

不少企業的生產現場,放眼望去就是乙個字:亂!管理者對此束手無策,甚至習以為常。

其實,現場管理千頭萬緒,基本要素卻只有三個:人、物、場所;現場情況千變萬化,歸結起來只有「兩流」:物流和資訊流。

現場管理者必須對這三要素和兩流做細緻的分析和研究,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作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1. 工藝流程查一查

到乙個企業或部門查詢問題,應該從流程開始,「順藤摸瓜」分析現有生產、工作的全過程,哪些工藝流程不合理,哪些地方出現了倒流,哪些地方出現了停頓,哪些工藝路線和環節可以取消、合併、簡化,分析判斷流程圖每個環節是否處於受控狀態,檢驗是否能起到把關作用,各部門橫向聯絡是否到位,是否通暢,是否需要構建或增加新的通路,由流程圖的各個環節及傳遞路線,分析現有各部門的工作職能是否到位,是否要對現有機構進行調整或重組。

2. 平面圖上調一調

有些在建廠初期就沒有對工地布置和裝置布置進行過精心設計,或是由於生產的不斷發展,裝置的不斷添置,打亂了布局,或是由於產品結構的變化,造成了廠房或裝置布置不合理,從而使產品和工件在生產時運輸路線過長,這是每時每刻都在製造浪費的隱患,必須下決心改變。在工藝流程圖上是看不到平面路線的,流程圖上乙個箭頭實際可能走幾十公尺,所以還要進一步在平面布置圖上去找效益。通過分析作業方式和裝置、設施的配置,按生產流程的流動方向,有無重複路線和倒流情況,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合理調整和設計一種新的布局,來縮短工藝路線和操作者的行步距離,減少

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有時,一台裝置的移動會帶來幾十公尺甚至上百公尺距離的節省,有時會節省出更多的空間。

3. 流水線上算一算生產線和流水線應該按照一致的節拍進行,生產才能均衡。有的企業生產常常出現「前面幹,後面看,前面提前走,後面在加班」的局面。

造成的原因乙個是移動方式不合理,另乙個就是節拍不均衡。如果採用順序移動方式,每幹完一批活以後再移到下乙個工序,這就會造成下工序的等待和窩工。如果以平行移動方式傳遞,即幹好乙個就往下工序傳遞乙個,往往會使效率提高一倍。

在流水線上,幹的最慢的人就是決定流水線最終效率的人。生產線或流水線的平衡效率=各工序淨作業時間的總和/最長工序的作業時間*人員數。很多生產流水線的平衡率常常不到50%,如果把時間長的工序通過簡化,提速、換人、或拆分的方法,對時間短的工序通過裁併、增加等等手法來平衡流水線。

整個生產線的生產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個別工序緩慢而導致的窩工和堆積就會消除。

4. 動作要素減一減任何操作都是以人工的動作為基礎單元,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組裝工序、加工工序等這些以手工勞動為主體的工序,動作是產生效益的乙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進行動作分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多餘的動作、無效動作或緩慢動作,如彎腰作業、站在凳子上作業、蹲著作業、作業場所不暢、沒有適合的工位器具、人與物處於尋找狀態等,以最省力的方法實現最大工作效率。這個研究幾乎不花一分錢,就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例如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包餃子會比一般人快很多?

為什麼有的人插秧會比一般人快很多?那都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訣竅,以最經濟的動作來完成任務。

動作分析要遵循以下幾個最重要的動作經濟原創:

1)能用腳或左手做的就不要用右手做,盡可能雙手同時作業,同時開始,同時結束;

2)使雙手同時朝著相反方向進行對稱動作;

3)材料和工具要盡量放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並按照基本作業要素的順序確定適當的位置;

4)減少一切不必要的動作,要知道:沒有效益的工作只能叫動作,而有效益的動作才是工作!動作距離要最短,盡量提高效率;

5)盡量利用慣性、重力、自然力和動力裝置,而不是依靠人力,當然可以減少人的疲憊,從而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

6)為了減輕疲勞,作業點要保持適當的高度,而這個高度是可以測出來的。通過測量和精心計算,就能夠使動作盡量地舒服一點,也能夠減輕工作的疲勞;

7)站立式走動作

作業。從精益生產的角度來講,為了調整生產節拍,有可能需要乙個人同時操作兩個或多個裝置,這就要求作業人員不能坐著工作,而應該採用站立走動的作業方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5. 搬運時空壓一壓據統計,加工費的25%到40%是搬運費;工序的時間,有70%到80%是搬運和停頓的時間;工廠的災害,又有85%是在搬運過程中發生的。可見對搬運進行壓縮是非常重要的。

改善搬運要對搬運進行優化,從搬運數量、搬運空間、搬運時間上改善。第一,要減少搬運的數量和搬運的次數;第二,在搬運空間上要盡可能縮短搬運距離、減少搬運路線的次數;第三,在搬運時間上要縮短時間、減少次數;在方法上要注意管理協調,盡量採用非動力如利用重力在斜坡滑行或在輸送帶上搬運。

搬運合理化的原則是要做到對搬運物料幾乎無損耗;搬運方法要科學、文明、杜絕野蠻粗暴;搬運環境安全、適可、杜絕冒險;減少暫時放置現象的發生機會,盡可能做到一次到位;合理規劃工廠布局,可以有效縮短搬運距離。在工廠規劃已經定局時,通過合理化規劃流程,也可以有效縮短搬運距離。

6. 人機效率提一提人和裝置是一對矛盾,處理不好,就會發生不是人等機器就是機器等人。人和裝置構成了人機工程的關係,在分析時要分析作業者和機器在同一時間內的工作情況,有無窩工、等待、無效時間,通過調整工作順序改進人機配合,尋求合理的方法,使人的操作和機器的運轉協調配合,將等待時間減少到最大限度,充分發揮人和機器的效率。

就像擠水分一樣將互相等待的時間擠出去,這就是向人機聯合作業要效益。

7. 關鍵線路縮一縮幾乎任何乙個產品都是由若干零件組成,通常要分幾條線或幾個工序生產,而且到後期都要把零件一點一點組裝起來,在形成零件、部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各工序工作量大小不一的情況。這就會在後期的生產中帶來互相制約,工作量小的工序的就會有很多空閒時間,而工作量大的工序就會沒有一刻休息時間,換句話說就是時差為零,成了生產上的瓶頸。

時差為零的工序就叫關鍵路線,它制約了企業或車間的產能和交貨期,我們在找出關鍵路線後,要從非關鍵路線上抽調人財物,加強關鍵路線,或採用平行作業,交叉作業等形式,縮短關鍵路線,不斷修改和優化計畫、達到縮短日程節省費用的最佳目標。

生產主管的基本功,一是能根據計畫和生產能力推算和找出關鍵路線;二是不斷壓縮關鍵路線和其他路線,達到時間、費用和綜合優化。

8. 目視化管理看一看人類大腦來自視覺方面的資訊高達80%

,因此用視覺來溝通和指揮的方法更為直截了當。利用形象直觀、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資訊來組織現場生產,以圖表、圖畫、**、文字註解、標誌、符號、作為目視管理的工具。可以輕而易舉地達到解釋、認知、警告、判斷、行動等功能。

所以目視管理也可稱之為「看得見的管理」、「視覺化管理」。

9. 問題根源找一找每日尋找差距,以求第二天幹得更好——這是海爾模式獨創性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不斷尋找問題、分析問題、永不休止地對現場進行改進,這是質量改進、8d工作法、cip等活動的共性。正是這一點推動著管理運作過程,使企業處於不斷向上的良性迴圈中。

這些現場改善的方法如果落實下去,能夠使生產現場的工藝路線變得順暢,平面布置更加合理,生產節拍更均勻、工人生產效率提高、管理更加方便,徹底改變了過去混亂的現場管理狀況,使企業更加精益!

企業管理混亂與失敗的原因

10 階級鬥爭企業化 企業內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鬥爭。告訴我們,挑起群眾鬥群眾 最後所失去的,是企業的效率和凝聚力。11 沉湎酒色 有人因為無力控制慾望沉湎酒色 有人因為事業再無激情沉湎酒色 有人因為 過去吃了苦 懷著找補回來的心態沉湎酒色 有人因為 人生苦短 信奉找錢是為了享受的哲學沉湎酒色。...

現場管理太混亂

現場管理太混亂,如何改變?2015 10 30 不少企業的生產現場,放眼望去就是乙個字 亂!管理者對此束手無策,甚至習以為常。其實,現場管理千頭萬緒,基本要素卻只有三個 人 物 場所 現場情況千變萬化,歸結起來只有 兩流 物流和資訊流。現場管理者必須對這三要素和兩流作細緻的分析和研究,從中發現問題 ...

中國企業管理混亂的4大原因

沒有公共資訊平台,所有的資訊都分布在不同人的腦袋裡。這樣就無法形成精準的諮詢。而中國的管理者又普遍喜歡通過壟斷資訊來行使自己的管理權,靠著資訊充分的不對稱,在對上級匯報時才顯得有價值,在對下級發號施令時才顯得有高度。這樣的做結果就是一大堆人不停的開會,不停的溝通,然後再去決策,誰能相信大會上報告的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