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樂教育學校特色發展規劃

2022-07-27 05:39:04 字數 5170 閱讀 8464

膠州市第二十一中學

2012.9

「孝·樂教育」學校特色發展規劃

一.「孝·樂教育」的提出及背景

(一)基於弘揚傳統美德,是教育工作的強烈需求。

古云:「孝乃天之精,地之義,德之本也。」孝是「立人之本」、「人倫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中華倫理持續發展的內在基因,是中華文化之特色,是形成個人品德之根源。

不管社會發展到怎樣的文明程度,這種美德都不能丟棄,否則,就無異於大道廢棄,純樸破產,人心墮落,道德倒退。

教育到底從**抓起?我們覺得中國人的教育離不開自己民族的文化積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乙個巨大的精神寶藏。它是產生於中華民族長期的道德生活的實踐,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逐步形成的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

現代德育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滋養的沃土,從中吸取養分,必將發揮它強大的育人功能。「百善孝為先。」孝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根,形成個人品德之源,是中國人最基礎的道德。

它是由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第一起點,瀰漫於家庭和親情之中,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其中生活、體驗、踐行。學校在學生中開展德孝教育,著手之處雖小,但根紮在實處,意立在高處。

(二)基於對當前學生存在問題的深刻反思。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的郊區,在校學生很多是外來打工人員和附近村民的子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生活在經濟、文化落後以及家教滯後的家庭環境中,這部分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大多數學生身上存在著以下現象:(1)不知道父母生日,每天缺少與父母的問候語和道別語;(2)不會主動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3)不會體諒父母、尊重長輩,認為享受父母、家人的關愛是應該的;(4)乘車時不能主動為老、弱、病、殘、孕者讓座;(5)責任感不強,不會為父母長輩分憂解難,不會體諒父母的難處。

(6)對學習的興趣不高,認為學習是為父母、老師學的,更有學生出現厭學逃學現象。

分析其原因,我們覺得所有這些不良現象中最有共性、也最具代表性、最有待於通過學校教育改變的問題就是學生缺乏「孝心」意識。這些孩子從小在父母和長輩的溺愛下長大,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想著自己,不替別人著想,養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體會不到父母養育他們的艱辛,也不知孝心為何物。

儘管有的家長知道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教育孩子時又往往忽略了,要求也十分低,把孝心降低到一般文明禮貌來看待。有孝心的人固然要講文明禮貌,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真正關心父母長輩,在需要為父母長輩付出辛勞時能自覺自願。

(三)基於深化課程改革和學校發展的不懈追求。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知識素質,同時更要有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提倡德孝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初步具有知、情、意、行統一的孝態、孝行,逐步形成自愛、愛他的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從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來看,倡導德孝教育完全符合新課程的教育理念。

從學校的發展來看,當前,學校根據時代的要求和自身的發展要求,把孝文化教育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將 「孝·樂」教育打造成為學校的亮點工作和教育特色性品牌,從而促使學生修身養性,追求正氣,快樂學習。

二、「孝.樂教育」的界定

新時期的德孝教育我們認為應包括三個層次的意思:一是孝敬父母。具體來說,孝敬父母及長輩,就是在家庭、在社會各種場合對待父母及長輩的精神狀態;二是關心和尊重他人。

在學校具體做到尊敬師長,關心同學,互幫互助,尊重和扶助弱勢群體,即要做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三是關注社會。在尊敬孝敬自己的親人和關心他人的基礎上,學生能主動走入社會、關注社會。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乙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能愛祖國呢?」對學生進行德孝教育也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希望從我國傳統美德「孝」字入手,打造「德孝教育」,塑造學生健全的道德品格。通過 「百善孝為先」這個中華民族古訓的教育,使學生體驗父母對工作的勞心,對自己的關心,對生活的艱辛,讓孩子知道家長們為孩子付出的點點滴滴,從而激發學生由心靈深處產生的對父母的體貼、孝敬,自覺為父母、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進而教育學生把對家庭的孝和對同學的關愛、對社會的關愛結合起來,讓學生首先能愛父母、愛同學,然後知道愛家鄉、愛祖國。

在當今社會,德孝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工程,它賦予「孝」字更深刻的內涵,不僅要求對父母盡兒女之孝——孝敬和孝順,還提倡尊老愛幼、扶弱濟貧,要求對祖國盡忠心和對社會有責任心。我們認為開展德孝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回到最基礎、最真實的生活,從孝順父母的身邊小事做起,整合多方面的道德教育,以孝心培養愛心、責任心,由孝親到孝他,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落實到孩子生活中的孝行和習慣養成,提高他們的首先實踐力,從而使學校德育找到可握的抓手,落到實處、細處。

「樂教樂學」已成為我國當今教學改革的乙個重要走向和構建21世紀教育模式的必要內容。「樂」在形式上指歡樂、和諧、愉悅的心情,在實質上則是指精神上的專注、投入與奉獻,是一種身心和諧舒展的美的境界。作為乙個立意新、品位高的超越性主題,「樂教樂學」衝破了貶直覺、反情感的唯理性教育模式的羈絆和侷限,實現了「教育中心說」和「兒童中心說」的有機融匯與辯證統一,對和樂教學氛圍,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三.孝樂教育的內涵和目標

(一)內涵:

孝樂教育的內涵是:德孝先行,快樂至上。孝樂教育的理念是培養師生的德孝品行,老師樂教,學生樂學。

新時期德孝文化的內涵為「三孝」「四情」「五個一」。

「三孝」即「大孝」、「中孝」、「小孝」。「大孝」就是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中孝」就是尊敬長輩,以誠待人;「小孝」就是孝敬父母,贍養老人。

「四情」是從「三孝」中延伸出的四種情感,即「赤子之情」、「仁愛之情」、「感恩之情」、「誠信之情」。「赤子之情」就是時刻牢記自己是炎黃子孫,對民族對國家忠貞不二;「仁愛之情」就是要有社會責任感,對他人有愛心;「感恩之情」就是對父母、對師長、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要心存感激之情;「誠信之情」就是對自己要以誠進德,對他人信守諾言,言行一致。「四情」也就是把孝心獻給父母,把愛心獻給社會,把忠心獻給祖國,把誠心留給自己。

「五個一」:每天為父母做一次家務、捶一次背、洗一次腳、說一句問候語,過節為父母製做一張賀卡。

通過落實「三孝」和「四情」「五個一」總體設想,把「孝」與「愛國」相聯絡,以「孝」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出發點,使孝這種調節親子關係的道德規範擴充套件為具有社會普遍意義的行為準則,成為社會教化的基本內容。

「樂教」的含義

1、以教為樂――把教育教學看成是快樂的事情。這是一種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捨此不能成為優秀教師,也不能辦好教育。

2、使教為樂――使教育教學變成快樂的事情。這是一種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高超的教育教學技能和絕妙的教育教學境界。捨此不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樂學」的含義

1、以學為樂――讓學生把學習看成是快樂的事情,而不是痛苦的事情。這是克服厭學情緒的根本辦法。

2、樂於學習――讓學生對學習喜歡,樂意去學習。使學習變成學生的自學行動,這才是最佳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效果。

樂教與樂學的關係

樂教是樂學的基礎和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樂學是樂教的最佳效果。樂教和樂學體現了師與生,教與學的最佳關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樂學是學生的觀念和行為,但這種觀念和行為並非是學生自學產生的,而是在教師的影響、引導和激發下形成的。

因此,學生是樂教的主體,而教師是樂教的主導。

(二)目標:

堅持「德孝先行快樂至上」的教育理念,讓師生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德孝教育活動,在家行孝道,在校盡愛心,在外傳美德,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博大無私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實踐者,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快樂成長快樂工作。

四、孝樂教育的實施途徑及辦法

良好思想道德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生活體驗中點滴積累逐步養成。從體驗中獲得的情感是最樸素、最真摯也是最難忘的。因此,我們以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讓師生進行生活體驗。

(一)、在家庭生活中體驗。

1、給家長發放「孝樂教育」宣傳資料,把「孝樂」教育的內容提供給家長,向家長提出對自己子女教育的具本要求。

2、設「孝敬」日:星期日、父母生日、母親節、老人節為師生「孝敬日」,學生要用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或開展敬老助老活動,教師也利用「孝敬日」回家看望父母,幫助父母幹活,跟父母聊天解悶,帶父母做體檢等,讓父母真正感受到子女的關懷。

3、老師給學生布置一些和家長參與的作業,如剪紙、手工製作等,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也能增進學生與家長的感情。

(二)在學校生活中體驗。

1、營造「孝樂」教育環境,開闢「孝樂」教育宣傳長廊,讓校園的每一堵牆成為「孝樂」教育的陣地。

2、設「孝敬」周。把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所在周定為學校「孝敬」周。進行師生「孝敬父母」徵文比賽,為父母送自製的「孝敬」卡片,講孝敬故事,開展為父母捶一次背,洗一次腳,洗一次碗,梳一次頭,洗一次衣服等活動,師生共同參加各項活動,老師帶動學生,學生影響老師,真正使孝文化融入人心。

3、各學科滲透「孝樂」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的寶貴經驗是「文以載道」、「滲透薰陶」,追求的是「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我們依據課堂教學實施傳統美德教育,遵循「思想品德」,「班會活動」等課程主題教育,其他學科有機滲透的原則,把「孝親敬長」傳統美德教育內容納入學科教學之中。

4、開設「德孝」教育課。知與行的統一是唯物主義的教育觀,開設《婁敬故里德孝杜村》校本課程,利用活動課每週進行一次「德孝」教育,使學生增強對「孝」的認識和體會。

5、開展「班級十佳孝星」、「學生十佳孝星」、「教師十佳孝星」、「月孝星」、「十佳好媳婦」等的評比,樹立我們學校自己的榜樣,使師生從身邊的榜樣開始學習。

6、開展學生喜歡的秧歌、剪紙、書法、圍棋、象棋、籃球、桌球、田徑等興趣小組,豐富學生的學校生活,使校園生活不枯燥乏味。

7、開展豐富的師生文體活動,讓師生在活動中放鬆心情,體驗快樂,增進師生情感。

8、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提供適當的培訓和發展平台,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

9、建立科學的教師、學生評價機制,不只是注重學習結果的評價,而是採用多元化評價方式。

(三)在社會中的體驗。

1、利用「老人節」等傳統節日,組織師生到敬老院等場所進行義務勞動,愛心奉獻等活動。

2、組織師生進行「慈善一日捐」等募捐活動,把愛心奉獻給社會,回報給社會。

3、組織學生參觀名校、圖書館、藝術館,開闊學生的視野,給學生以積極向上,樂於進取的動力。

五、孝樂教育實施步驟

(一)準備和動員階段

1、學校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確定「德孝教育」為我校今後德育教育的主要載體,是學校今後的辦學特色,也是今後學校發展的基石。讓全體教師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2、學校孝樂教育領導小組根據我校實際制定出孝樂教育的近期目標和遠景規劃。

3、各班圍繞學校的總體規劃、方案,根據本班學生年齡的結構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具體實施方案。

4、舉行「全體師生簽名活動即孝樂教育啟動儀式」讓這項活動深入人心。

學校個性特色發展規劃

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面對日益激烈的辦學競爭,如何選擇學校辦學特色,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培養全面發展而又有個性特長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擴大學校內涵 謀求未來發展的內在需求。為進一步明確辦學目標,理清辦學思路,積極探索有效的辦學策略,促進學校更快更好地發展。特制定學校個性特色...

新童謠特色教育發展規劃

十二五 一 概念界定 童謠課程是根據學生實際,以童謠為主體內容,開發與實施的適合兒童心理需求的學校課程。二 總目標 形成國家 地方 校本三層課程齊動,全面實施 新童謠教育 的格局,初步形成 新童謠教育 特色校本課程體系。提高教師對校本教材編寫能力 實驗研究能力。將童謠活動與日常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嘗試...

辦學特色發展規劃

厲莊鎮文曲星希望小學辦學特色 發展規劃 一 背景 我校與享有省農科教示範基地 省百佳生態村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省級生態村 省四星級現代農業旅遊觀光基地 中國大櫻桃之鄉等盛譽的謝湖村毗鄰。謝湖村有山有水有果林,茶園 果園 大棚蔬菜園連綿起伏,山青水秀,茶果飄香。泉水滋潤的大櫻桃 茶葉 蔬菜 各類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