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學教案

2022-07-16 02:45:05 字數 5089 閱讀 6114

第一章生產管理概論

一、要點

⒈生產與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在企業中的作用和地位;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對生產管理提出的要求。

⒉生產過程

工業企業生產過程的基本組成;生產過程的組織形式;加工物件在生產過程中的移動方式;生產過程的運作分析。

⒊生產系統

生產系統的概念;生產系統的管理職能;生產系統的績效評價。

⒋生產型別

生產型別的分類準則及其基本類別;各基本生產型別的特徵及其管理特點。

⒌生產管理中的決策問題

生產管理中的主要決策問題;生產管理決策的主要方法。

二、基本要求

⒈理解生產管理在生產經營型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⒉深刻理解生產過程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⒊理解生產系統的概念及其績效評價。

⒋深刻理解生產型別。

⒌了解生產管理中的決策問題。

三、重點內容分析

⒈生產過程

⑴生產過程的組織形式是指從事生產過程的各生產單位的組織形式。按分工協作關係的不同,可分為兩種基本的組織形式:工藝專業化和物件專業化。

工藝專業化是按生產工藝的特點劃分生產單位。這種單位集中同類裝置和同工種工人進行同一工藝方法的加工。故只能完成產品生產過程中部分工藝階段或部分工序。

物件專業化則是按產品為物件劃分生產單位。在乙個生產單位內擁有製造生產物件所需的各種不同型別的裝置和不同工種的工人。故能完成該種產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藝過程。

這兩種組織形式的優缺點與適用場合如表1-1所示。

表1-1 兩種生產組織形式的對比

組織形式優點缺點適用場合

工藝專業化 ①生產適應性強②裝置利用率高③便於技術管理和技術指導 ①生產專業化程度低,生產效率較低②物流路線長,產品生產過程連續性差,使其生產周期長③單位之間聯絡關係複雜,管理工作困難生產品種多,且變動大的生產部門

物件專業化 ①裝置專用,生產效率高②物流路線短,產品生產周期短③簡化管理工作,生產與經濟責任明確 ①生產適應性差②裝置利用率較低生產品種固定,且產量大的生產部門

⑵生產過程中的移動方式生產過程進行得是否有效可檢查它的連續性和平行性,這些效能體現在工件的移動方式上,可用工件加工週期的長短來衡量。

有三種移動方式:順序移動、平行移動和平行順序移動。(參見教材圖1-4、1-5、1-6)。

順序移動方式的特點是整批工件完成一道工序的加工後,才移送到下道工序的工作地。這種方式下裝置在加工過程中得到充分利用,但工件在每工作地的平均等待時間長。

平行移動方式是每加工完一件工件就移送到下個工作地進行下道工序的加工。這種方式使各工序平行進行,因而大大減少了工件的等待時間,縮短了工件的加工週期。但當上下工序時間不等時,會引起工序時間短的裝置與工人經常停歇,降低裝置的利用率。

平行順序移動方式綜合了平行移動和順序移動的優點,一方面盡可能使上下工序平行進行,又盡量保證裝置在加工過程中不發生停工。

對比三種移動方式的週期時間(參見教材式(1-1)、(1-2)、(1-3))可以看出,順序移動方式的時間最長,平行移動方式的時間最短,平行順序移動方式的時間居中。故應結合工件批量,工序時間、重量與價值大小,以及生產單位的組織形式選擇移動方式,使生產過程達到有效進行。

⑶生產過程的運作分析任何生產過程都可抽象為從投入到產出的轉換過程。要管理好生產過程必須掌握投入、轉換和產出這三者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和管理要求。

生產過程的產出有產品和勞務兩種。企業通過這些產出滿足市場需求與社會需求,同時**資金並獲得盈利,以投入再生產。因此,產出不但是生產的成果,而更重要的還是生產過程的目標和依據。

應從產量、質量、交貨及成本上全面完成產品生產的目標要求,才能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生產過程的投入包括勞力、材料、能源、裝置、資金和資訊等各種生產要素或生產資源。為完成一定的產出量必須投入必要的資源量。但獲取這些資源需花費成本。

生產過程中發生的這些成本稱直接成本和製造費用。那些在產品中被全部消耗掉的資源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屬於直接成本。另一些資源在生產產品中沒有被全部消耗掉,如裝置的使用、輔助工人的人工等。

它們的成本屬於製造費用。產品成本中這兩部分成本的構成是否合理與生產規模和生產工藝技術水平有關。應適當選擇與產量規模相應的工藝技術。

生產過程的轉換就是產品製造的具體過程,包括作業、運輸、貯存等三種活動。作業活動改變製造物件的性質、形狀和大小,是形成產品並創造價值的基本活動,但同時也消耗資源而發生成本。其它兩種則只花費成本不增加製件的附加值。

管理轉換過程應做到,儘量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藝術和貯存活動,使作業之間連線緊密,盡少中斷,從而使生產過程達到合理化。

⒉生產型別生產型別是按生產重複程度,以及與之相聯絡的生產專業化程度對生產過程所做的分類。按這種分類準則可將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分為大量生產、成批生產和單件生產。這三種生產型別在產品需求、生產工藝、物料**、勞力、生產控制和職能管理作用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點,由此決定了它們需要採用不同的計畫與控制方式。

大量生產由於生產重複程度高,可採用標準的生產作業計畫,同時實行嚴格的質量控制與在製品控制。並必須有物料的大量**以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

成批生產的產品品種較多,各品種產量較少,由於大部分為定型產品,故仍能保持一定的生產重複性。仍能按物件專業化原則建立生產單位和組織生產。它的管理重點是合理確定批量,協調成套出產產品零件與有效利用裝置之間的矛盾。

物料**上要求按生產計畫做好儲備。

單件生產的產品很少重複,因此要求在生產裝置,生產組織以及生產計畫上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它的管理重點應在於盡量縮短產品生產週期、解決好生產能力的薄弱環節。物料**雖不必事先儲備,但仍應有穩定可靠的**渠道,以保證生產的需要。

四、例題

⒈加工某零件需4道工序,批量為4件,工序時間分別為:t1=10min, t2=5min, t3=20min, =10min。試分別用平行移動和平行順序移動兩種方式計算它的全部加工週期。

(答案:t平=105 min;t平順=120 min;)

⒉立山濾清器廠(詳見教材第一章章末生產過程分析示例)決定產量為每週10000套。但由於材料**以及管理不善,在本月的四周中生產合格品38000套,廢品2000套。另外,在全月產量中有1000件沖壓件是用加班生產出來的。

試對該月生產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答案:e產=0.90; e成本=0.915;e生產率=0.915)

五、思考題

⒈分析比較工藝專業化和物件專業化兩種生產組織形式的優缺點和適用場合?⒉平行順序移動方式如何改進了順序移動和平行移動方式的缺點?

⒊分析工業企業生產過程應從哪幾方面著手,每方面應考慮那些問題?

⒋比較生產率與有效性的區別和用途?

⒌比較生產系統績效的因素有哪些?說明各項因素的影響作用?

⒍機械工業企業的生產型別分哪幾種基本型別,它們是依據什麼特徵劃分的?⒎為什麼說單件小批生產的技術經濟效果不如大量大批生產型別的好?

⒏比較不同生產型別的生產計畫與控制工作的特點?

六、計算題

⒈教材p22 16題和17題

⒉某街道工廠準備承攬編織毛衣的生產專案。有3種生產方法可以考慮,一是手工編織;二是手搖編織機;三是電動編織機。各方法的成本估計如表1-2所示。

毛衣的原料由訂貨單位**,不必計入成本。另外,估計全年需求量可能超過10000件。單價為5元。

表1-2

手工(元) 手搖(元) 電動(元)

人工成本(每件)裝置使用費(年)管理費(年) 4010000 2300011000 11400011000

問:⑴若按年產10000件計算,應選何種方法有利,為什麼?

若要求生產率達1.5以上,產量至少應為多少?

⒊某公司在年度1、2兩季度的銷售與成本資料如表1-3所示。

表1-3

第1季度第2季度

單位售價(元/件)總銷售量(件)人工工時人工成本(元/工時)材料用量(kg)材料成本(元/ kg)管理費用(元) 201000090001050001520000 2185007750104500 15.51800

問:⑴該兩季度的利潤與生產率分別為多少?比較這兩項指標值在該兩季度的變化。

⑵以第1季度的產出與投入為基準,分析第2季度各項生產要素利用的有效性。

⒋某工廠在近兩年的銷售額與主要成本資料如表1-4所示。

表1-4

2023年 2023年

產品銷售量(t)產品售價(元/t)人工成本(元/年)能源成本(元/年)原料成本(元/年)管理費用(元/年) 100250018000050003000020000 140300035000060004000020000

求:⑴計算2023年、2023年度的利潤與生產率?

⑵用增量分析方法評價2023年的經營效果?

第二章生產技術準備組織

一、要點

⒈生產技術準備工作的意義和內容

⒉新產品開發概述

新產品的概念,新產品開發的動力模式,產品生命週期,新產品的開發原則,新產品的開發方式.

⒊產品設計準備工作

對產品設計的要求;產品設計工作的種類;產品設計的程式;加快產品設計的途徑和措施。

⒋生產工藝的準備工作

工藝準備的工作程式;加快工藝準備的途徑;工藝方案的經濟分析。

⒌新產品試製與鑑定

⒍生產技術準備計畫的編制

生產技術準備計畫的種類;生產技術準備計畫的編制;生產技術準備計畫的執行和檢查。

網路計畫技術在生產技術準備計畫工作中的應用

任務的分解;生產技術準備網路計畫的編制;網路計畫的調整與優化。

二、基本要點

⒈了解生產技術準備工作的意義和任務;

⒉理解新產品的概念、開發原則產品生命週期等。

⒊理解產品設計準備工作;

⒋理解生產工藝準備工作;

⒌了解新產品試製與鑑定工作;

⒍了解生產技術準備計畫的編制工作;

⒎掌握網路計畫技術在生產技術準備工作中的應用方法。

三、重點難點分析

⒈產品設計準備工作

產品設計是生產技術準備工作的第一步。它包括從明確設計任務開始到確定產品具體結構、完成工作圖為止的一系列工作。設計準備的質量決定了乙個產品的技術水平、質量水平、勞動生產率水平和成本水平。

因此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準備工作。

對產品設計的根本要求是滿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具體體現在產品有良好的使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維修性等方面。

自行設計應嚴格遵循設計程式,並應加強科研試驗工作,把有效的科研成果應用到新產品中來,以提高它們的技術水平。測繪仿製則應作好選型工作;對外來圖樣必須進行認真的審查分析、弄清效能、結構和技術經濟引數;對老產品的改進設計,要作好改進前後的對比分析,確保改進後的技術經濟合理性。

生產管理學

生產管理學 第01章 測試 第一題 單項選擇題 每題1分,5道題共5分 1 企業的三大基本職能是 c a 生產 人事 採購 b 財務 人事 營銷c 財務 生產 營銷 d 財務 採購 研發2 下列哪種流程用來生產高度標準化的產品 a a 連續流程b 間歇流程 c 批量生產d 專案型生產 3 單件小批生...

生產管理學試題

4 隨著消費的個性化趨勢日益明顯,要求製造商有更強的適應能力。最有可能很好地解決產品品種 規格與設計製造週期和生產成本之間的矛盾。a 模組化設計 b 內插式設計 c 外推式設計 d 模仿設計 5 生產計畫體系中,對企業未來較長一段時間 1年或更長 內產出量 人力規模 庫存水平等問題作出決策 規劃和初...

生產管理學彙總

1 下列哪項不是mrp的輸入 a 主生產計畫 b 零部件出產計畫 c bom d 庫存狀態檔案 2 mrp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a 平衡生產能力 b 降低勞動力需求 c 培訓員工 d 協調各生產階段的活動 3 下列哪項不是相關需求 a 原材料 b 在製品 c 成品 d 外購零件 4 對某種零件的總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