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鄉觀察 「一次性餐具」普及背後的文化思考

2022-07-11 15:30:02 字數 2495 閱讀 8963

春節回鄉觀察:「一次性餐具」普及背後的文化思考

我的家鄉是中部地區的乙個普通村莊。這幾年回家,發現一次性餐具日益普及。無論是過年過節親友聚餐,還是酒席宴會,一次性碗筷絕對是重要的主角。

一次性餐具在農村的普及,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加劇了農村環境汙染。這已經是一種常識。因此,起初我也很少意識到一次性餐具在農村普及的背後,是否有更多有趣的問題。

近幾年來,經過在全國多個地方的調研,發現一次性餐具進入農村的程度具有差異性。這些差異,激勵著我進一步思考。我逐漸意識到,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之必需品的餐具,實際上承載著一種倫理意義。

因此,一次性餐具普及的背後,也反映了村莊的人情世故之變遷。

一一次性餐具進入普通農民的日常生活,主要是以辦酒席為契機。小時候,我清楚的記得,誰家若舉辦酒席,在之前的好幾天就要開始張羅,尤其是到鄰居家借碗筷等物品。借來借去總歸是麻煩的,為了偶爾的一次酒席而專門去買顯得又不划算。

一次性餐具的引入,便極大的解決了這個麻煩。辦酒席既不用四處籌借餐具,也不用為洗碗耗費精力,當前農村的廚師班子事實上也順應了這個趨勢,樂得一些清閒。

一次性餐具,主要是因為其簡單方便而為酒席所採納。這體現了農民的實用主義態度。但是,在這種實用主義的邏輯背後是否還有著另外的意義呢?

這幾年,每次回家,吃飯的時候,即便只有父母和我三個人,他們都會特意拿出家中常備的一次性碗筷,分發給我。父母則仍然使用家裡的碗筷。在這個場景中,實在很難想象父母會為了少洗一兩個碗而讓我使用一次性碗筷。

事實上,在他們看來,為我提供一次性碗筷,是出於衛生與潔淨的考慮,在這種考慮之中,透露出對我的一種重視和尊重。一次性碗筷形成了一種區隔,隔開了我與父母。一次性碗筷,被賦予了潔淨的象徵,與此相對照,家中的碗筷則顯得不潔。

一次性餐具的商品性特點更為純粹,它未被使用,也因使用而終結自己的使用價值。在這個意義上講,它不同於家庭中的其他餐具,它們因被反覆不斷的使用而刻寫著家庭生活歷史的印跡,從而成為頗具個性化的物品。因此,所謂的「不潔」,或許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沒有洗乾淨,而是應該看到「不潔」所內在的社會意義,即不潔是就餐具的屬人的特性而言的。

二吃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吃的文化,既涉及到吃的內容,還涉及到吃的方式和儀式。分家的核心要義在於分灶,以及鍋碗瓢盆。

乙個獨立的家庭首先是乙個共食的單位,是乙個飲食共同體。同時,吃也是農民社會交往之一部分。生命中的儀式性場合,無論是出生、還是紅白事,乙個重要且共通的環節就是吃酒席。

從餐具來看,中國的飲食文化實際上是公私不分的,聚餐,就是要進入飲食共同體的私的特殊性之中。這種飲食習慣,在現代醫學的視角下固然存在衛生問題,卻一般不為中國人所考慮。餐具的公私不分,才使得吃在中國具有更強的共享性,過年過節,在不在誰家吃飯,端不端誰家的碗,便成為人們非常在意的問題了。

一次性餐具在農村的普及,衝擊了農民的就餐儀式,進而衝擊了農民傳統的衛生觀念。聚餐儀式的道具已經在逐漸發生變更,在一些公共性較強的場合,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替換,不僅一次性餐具,連帶一次性桌布所形成的就餐場景,在簡化就餐過程的同時,也改變著農民的認知模式和飲食倫理,公私不分的聚餐儀式瓦解。

或許,一次性餐具起初之所以能進入農村,是因其能夠較大的化解舉辦酒席之不便。當一次性餐具攜城市化與現代化之勢進入農村,便不可避免的改造著農民的文化心理。一次性餐具在農村的日益普及,即從儀式性場合進入到日常性場合,不僅表達為消費及其後果——環境汙染問題,而且也折射出當前中國農村的社會轉型。

如我父母所認為的,一次性餐具相比他們日常使用的餐具而言更為衛生,此處,衛生更應該從社會學的層面來理解。對於客人而言,由於長期並不與父母共享家庭飲食生活,因而並不屬於這個飲食共同體。即便是作為兒子的我,由於長期在城裡生活求學,也不再屬於這個飲食共同體。

因此,家裡的餐具與我之間的關聯弱化,我因此成為乙個「外人」,乙個「歸鄉客」,成為與其他客人性質相似的存在。一次性餐具因其純粹而無「私」的特性而被賦予「衛生」的期待,反而成為「禮」的媒介。

禮因為借助於純粹的商品化的物品作為媒介,而表現為「禮貌」與「客氣」。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鄉土社會的禮,而是融合了現代陌生人社會的邏輯。按照鄉土熟人社會的邏輯,對自己人是不用講「客氣」的,也不會存在對餐具的潔淨與否的自覺。

使用一次性餐具(若那時有的話),毋寧說是「見外」的體現。食物的共享,首先也是餐具的共享,過年的時候,父母勸長輩們到家裡吃飯,諸如「都好幾年沒有來端我們家的碗了……」是比較常見且固定的說辭。聚餐儀式的目的,在於克服距離感,使就餐者融入到(即便是暫時的)乙個共同體之中,從而達到強化情感的目的。

一次性餐具在農村的普及,在更為微觀的領域潛移默化的改變著農民的社會關係認知。一次性餐具構築了潔淨與不潔的區隔,並轉而通過更為「禮貌」的就餐儀式得以表達。鄉土社會中的「禮」進一步的表面化了。

三從專業的角度來看,當前農村的一次性餐具遠不能說是更為「衛生」的。農民顯然管不了這麼多。在農民的心目中,潔淨仍然具有強烈的社會意義。

在自己人內部,不存在潔淨與否的問題。只有到了更為擴大的單位,潔淨與否,才成為乙個需要去面對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問題。

一次性餐具在農村普及的動力學機制,我以為應該要越來越從一次性餐具所建構的衛生觀及昇華而來的禮貌觀念去理解。我不認為乙個「懶」字便足以充分揭示這些方便碗筷在農村中的肆虐的原因,相反,正如一次性餐具從酒席進入更為日常化的生活一樣,農民也可以超越實用主義的邏輯,而賦予一次性餐具以建構社會關係的意義。

跟一次性餐具說BYEBYE制定方案課

活動名稱 跟一次性餐具說byebye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方案 教師姓名 張廣濤 學校 鹿邑縣老君臺中學 年級 七年級 研究學科 綜合實踐活動 跟一次性餐具說byebye 制定活動方案課 活動目標 1 根據活動選題,要求同學們運用一定的方法掌握制定簡單活動方案,並學會完善修訂活動方案。2 通過 聽 說 ...

一次性根管治療的臨床觀察體會

對80例單根管牙齒作常規根管 和一次性根管 進行臨床療效觀察,一次性根管 的優勢。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牙位選擇 一共選擇80例患牙 上前牙47例 其中前切牙28例,尖牙19例 下頜雙尖牙18例 上頜雙尖牙15例。2 80例患牙中活髓牙67例,死髓牙13例 其中無症狀8例,有瘻孔5例。1.2 ...

鼎力一次性告知

11111 一次性告知制 一 工作內容 各科室和服務視窗在辦理業務 接待諮詢等事項時,工作人員必須一次性告知辦理事項的依據 程式 時限 必收要件等應知事項。二 責任分配 1 黨政一把手負總責,規範全體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2 各分管領導對分管範圍內工作人員落實 一次性告知制 的行為,負有領導責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