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學校學習型共同體的實踐與思考

2022-07-11 02:15:04 字數 5290 閱讀 5905

實驗中學: 劉明林昶莊玉林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主體,也是教育教學問題的發現者、探索者、實踐者和問題的解決者,是提公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和根本。因此,不斷提公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不斷提高教師積極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情,是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和發展後勁,為學校的「活動-發展」教育模式的深化研究提供強大的保障,為學校的課程改革和學科的整合成為可能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

為了解決這一關鍵問題,必須要在學校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打造具有生機活力的學習型共同體。

一、 我們的認識

(一)對校本教研的認識

校本教研不僅僅是一種認識、研究方法和實踐活動,更是學校和教師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徵,是一種「喚醒」、是一種「體驗」、是一種「視界融合」、是一種「對話文化」。校本教研是一種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其目的是為了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辦學層次,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其研究的主體是教師,研究的過程是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是通過教師自身的課堂實踐來不斷加以反思、改進,獲得教學質量的提高。校本教研的基點是學校,研究要扎根於本校的實踐,以本校教師教學中問題的解決為出發點,解決現成的問題。

校本教研是一種研究方式,其內涵是行動研究,它區別於一般的科學研究。行動研究強調研究主體的觀念、價值、目的,相信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研究,具有情景性、非線性、多元生存性,是在行動中不斷改善行為的過程。它是借助於觀察、反思、行動三要素以及它們之間不斷地迴圈來實現行為的改善,從而體味出教師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校本教研是教師反思性的實踐和專業成長的過程。教師從事的教學實踐本身就是一種研究。因為一方面教師面對的是複雜的、充滿情感、個性和想象力的學生;另一方面教師面臨著複雜的教學情景。

因此,研究與實踐合一,把自己的實踐行為看成是乙個研究的過程,是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價值取向。教師通過在教學實踐的反思活動,來檢驗自己的教學行為,拷問自己的教學思想,提高教學技藝。因此,反思性教學和不斷促使自己專業化成長是校本教研的精神實質。

校本教研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徵。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乙個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更為重要的是乙個知識的建構者和創造者,乙個教育理想的實現者,能夠活出生命的意義來。校本教研給了教師這種機會,使教師在研究狀態中不斷克服工作帶來的生命倦怠,體會出「此在」的樂趣和「當下」的價值。

(二)對學習型共同體的認識

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培養瀰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思維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富有團隊精神的、不斷進步的組織。「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嚮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以及不斷一起學習如何共同學習。」(美:

彼得·聖潔:《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上海三聯書店,2023年出版,第3頁)。其理想狀態是「學」和「習」的結合體,是教師經驗、智慧型的共享體,是教師行動研究的實踐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舞台。

(三)對我校實際情況的認識

教師是教育教學實踐的主體,他們每時每刻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他們對待問題的態度、解決問題的動機、方式和途徑直接影響到解決問題的效度。而有哪些因素將影響到教師對待問題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效度,這是我們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分析的基礎。

兩年前,我們就影響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態度和行為進行調查歸類。其中包括學校管理問題、教研組建設問題和教師專業化成長問題。

1. 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態度和行為在學校管理層面上的主要因素

調查顯示:學校管理中良好的幹群關係、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物理條件、科學合理的評價系統、專業引領、。

2.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態度和行為在學校教研組層面上的因素

調查顯示:教研組的團隊合作精神、教研組健全的活動制度、教研組長的能力素養、教研組對問題及課題課例的研討力度和深度、各教研組及成員之間的互動是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態度和行為的主要因素。

3.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態度和行為在個人層面上的主要因素

調查顯示:影響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在自身層面上的主要因素有對待問題的態度、自身的價值觀、個人心態、教育教學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他人的評價以及自身的評價等。

通過以上的調查分析,我們進一步澄清了我校對校本教研和打造學習型共同體的認識,廓清了在我校進行校本教研的思路和抓手。

二、我們的實踐和探索

校本教研最本質的內涵是使教學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生活的基本方式。要實現校本教研,其基本途徑是打造學習型共同體,使學校成為乙個學習型的組織,教師在「學」與「習」的互動中(在古漢語中,「學習」本身就是乙個知行統一的過程。「學」是知,是接受和積累的意思;「習」是行,是行動和研究的意思。

)不斷提公升自己的專業形象,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一)我校校本教研的總體思路

1.關注教師個體的「學」與「習」

引導教師要樹立專業自我發展的學習取向,確立以下兩個概念:即教師是終身學習者和行動研究者。在現代社會背景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和佔有者,一勞永逸的學習方式滿足不了現代教師的角色需要。

教師要使自己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求得自己更好的專業發展,成為教學改革的主導力量,成為學生崇拜的偶像,持續不斷地學習是唯一出路。教師個體學習其本質的特點是「行動」,教師是「行動」的主體,只有教師最能了解自己的問題,從實際工作經驗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策略,才能使新的教學理念落實到實處,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2.關注教師群體的「學」與「習」

加強教研組、年級組和學術團體的建設。教研組是教師共同進行「學」與「習」的有效載體,教師在教研組中通過集體備課、相互聽課、集體研討等活動方式來促進同伴有效互助,實現經驗共享。因此要切實加強教研組間教師的親密溝通,真誠合作,形成夥伴式的工作關係,把教研組建設成乙個學習型的教學團隊。

年級組負責整個年級教育教學的管理工作,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因此加強年級組建設,關心年級組中教師的「學」與「習」,對於提高我校的辦學質量,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意義重大。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乙個學術團體作支撐,我校就此組建了基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學術委員會,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教育沙龍,**教育教學的難點和熱點,營造良好的研習情景,幫助教師在批判性反思中成長,幫助教師形成自我更新的專業發展取向。

3.關注學校整體的「學」與「習」

共塑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轉化學校的組織結構,轉化領導職能,營造良好的學習制度文化,建立外在支援環境是關注學校整體的「學」與「習」的幾個側重點。以共同的價值來統領學生和教師的「學」與「習」,學校應成為學生和教師一起成長的精神家園。化學校傳統垂直傳遞資訊的組織為多方迴圈交流系統,形成開放、支援、溫暖、信賴、分享共同學習和研究的風氣。

要變管理領導為專業領導,管理者率先垂範。校長要以首席教師的角色發揮其專業的知能。努力建立和健全「學」與「習」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激勵機制、導向機制和保障機制,以制度來保證學習共同體的建設。

建立校本教研聯合體,提公升同區教師進修學院建立的教研聯合體的功能,加強校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尋求高校及研究機構的支援合作,積極主動同上級行政部門、社會團體和學生家長保持溝通和協作,爭取他們對學校發展最大限度的政策、資源和心理支援。

(二)校本教研的實踐和探索

兩年多的實踐證明,在打造學習型共同體和校本教研實踐中注重以下三個層面五個要素,可以加速學習型共同體的構建,可以提高校本教研的層次和質量,可以加快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程序。

1.管理者層面

調查結果顯示(表1),管理者層面上各種因素直接影響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態度和進行校本教研的內在動力系統。其核心因素有兩個,一是氛圍因素。包括幹群關係、共同體成員的情感聯結、軟硬體的設施提供等;二是評價因素。

包括對教師的總體評價、對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評價、對教師創造價值的評價等。

在建立良好校本教研氛圍中,學校領導率先示範,身體力行,積極投入校本教研活動中去。與老師一起深入課堂,研究教育教學方法,反思教育教學過程,同時為老師提供了軟硬體方面的積極支援,讓每個教師感受到領導的關注和關懷,消除了領導者與教師的心理距離,增加了領導者和教師的情感互動,激發了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和不斷學習的內在動機。

管理者對於教師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育教學態度、行為和價值取向。因此,我們十分注重對教師評價系統的建立。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做到「四變」,一是變問題評價為教育教學行為評價。

過去我們對教師的評價主要依據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是否出現各種問題作為依據,而現在我們評價的依據是教師面對問題運用何種教育教學理念及採取何種解決問題的行為來進行評價;二是變形式評價為診斷評價。過去領導對於教師的評價往往流於表面,缺乏深層的了解與溝通,而現在領導由於經常深入課堂,及時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態度和行為中存在的問題,然後進行及時診斷和反饋,使評價具有針對性,容易被教師所接受;三是變傳統評價為創新評價。傳統評價依據之一往往是教師教學的分數而疏忽於教師對學生進行其它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和訓練,而創新評價則對教師本身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進行評價,這就激發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改革教育教學行為的內心需要;四是變消極評價為積極評價。

我們相信每個教師都有實現自身價值的內心追求,在肯定中鼓勵,在鼓勵中不斷肯定,這種積極評價方式會不斷強化教師努力學習、勇於實踐的動機和教育行為,提公升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熱情和幹勁。

2.教研組層面

教研組是學校進行學習和開展校本教研的核心組織,對於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打造乙個學習型的教研組,從何下手?通過對校本教研組層面的調查結果分析(表2),我們就教研組在校本教研過程中影響教師教學行為的諸因素歸結為兩個主因素,一是教研組的學習制度;二是教研組參與課題課例研討的行為。

這就為我們進行教研組的建設提供了抓手。

要打造學習型的教研組,必須要健全學習制度。因此我們要求教研組做到「二改」。一是改「計畫式」為「問題發現明確式」。

傳統教研組活動往往是教研組長在開學初讀讀計畫,而計畫內容也往往流於形式,缺乏實質內容。「問題發現明確式」要求教研組必須在實踐和反思中去發現教師在「教」過程中和學生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就必須要通過教研組共同學習去「認識和明確」這些問題的實質。二是改「檢查教案式」為「問題診斷解決式」。

在認識和明確「教」和「學」中存在的問題後,教研組必須要深入課堂去診斷問題,必須要通過積極主動地學習活動去收集解決這些問題的已有的資訊和探求更為有效方法。

教研組圍繞學校「活動——發展」總課題深入課堂進行課題課例研討方式,對於迅速提公升教研質量和加速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非常有效。在近兩年的實踐中,我校開設的實踐研究課達200多節,各教研組圍繞各自不同專題進行實踐研討。從發現問題到集體備課,從備課到實踐,從實踐到反思,從反思到改進,從改進到有效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反覆的「磨課」之中,許多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有些脫穎而出,成為教學骨幹和教學能手,相繼有多位青年教師在市、區組織的教學大獎賽中榮獲一等獎。

3.教師層面

需要是教師參與學習、參與校本教研的原動力。教師有哪些迫切需要?在調查分析中我們認為實現教師自身的價值和願景是教師的頭等需要。

對優秀教師發展的研究表明(王玉華、楊朝暉主編《創造型教師的品質特徵及其培養途徑》中國科學出版社,2023年1月版),促進他們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是來自於外在的壓力,而是來自於教師自我內在價值實現的需要。因此,要讓教師自覺學習、主動參與校本教研,我們就要抓住從滿足教師的需要出發,讓教師去當主角,讓教師感受、體驗成功的歡樂這一要素。

高三地理課堂構建學習型共同體的反思

教師在題海中每每遭遇好題,總恨不得都印給學生練練,很怕萬一考到,就虧大了,要麼就不斷的補充新知識,一方面會引發學生的恐慌心理,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其實也與高考的要求背離。二輪複習中過於求全,要求面面俱到,致使複習存在課堂的重點難點突破不夠,能力點提公升不夠,導致複習的重心的偏移。縱觀近幾年來的高考考...

松江河鎮小學學習型研究共同體工作總結

在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小學四組在責任校撫松二實驗的組織下,學習型研究共同體工作順利開展,而且注重實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效。責任校校長楊洪毅組織形如了小學四組校際間學習型研究共同體會議,會議確立了校際的總課題 啟用課堂,快樂學習 及各科子課題,推進共同體活動的有序進行。確立研究主題...

讀《學校的挑戰 建立學習共同體》有感

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被作者佐藤學稱之為 風風雨雨的課堂 的課堂,那就是低年級的課堂。回想一下,我在低年級的這麼多年,何嘗不是造就了這 風風雨雨的課堂 呢,還有我們很多的低年級老師,總是在透支著自己的喉嚨,總是用十二倍的體力在組織著一堂堂的課,課堂嘈雜,課堂喧鬧,所以,兒童無法靜心學習。我們需要營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