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育過程中發展學生的主體性

2022-07-09 09:24:01 字數 2980 閱讀 6781

回顧和反思十多年來學伎德育的歷程,我們察覺和悟出當前學校德育之所以滯後於變革的社會現實,落後於當今學生的實際,其中乙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比如,在德育內容方面,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常常把某一時期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主要甚至唯一的內容進行灌輸,在德育過程中未能充分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教育要促進入的社會化,被片面地理解為對社會的順應,而很少強調把人培養成改造社會的主體。

再如,在德育方法上,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的發展。學生受到來自多方面不應有的限制和束縛,獨立人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興趣愛好得不到充分發揮,個性差異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認。在德育過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為立足點,不注重積極疏導並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將批評與懲罰作為常用的教育手段。

其結果,我們所培養的人常常表現為處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願望和愛好自主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現出缺乏進取精神、害怕困難和迴避矛盾,缺少主動參與、大膽競爭等自我表現能力;表現出盲目從眾,不善於獨立思考,追求循規蹈矩,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小學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大業,現在的中小學生再過幾年、十幾年將成為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21世紀將要求人的主體效能進一步弘揚;要求學校培養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獨立判斷、自立自理等獨立的人格,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強烈的競爭意識、廣泛的愛好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因此,我們認為研究德育過程中如何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德育面臨的新課題。

主體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質特性,它一方面表現為人對客觀世界規律自覺能動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現為人的自覺能動的創造,集中體現為人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使其既具有主體意識,又具有主體能力,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研究其方法問題是我校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內容之一。

現將我們採用的辦法舉例如下:

一、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要,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

多年來,我們常常把道德行為的好壞歸因於道德認識,忽視了道德需要。其實人的道德行為動機**於道德需要,學生中表現出來的多種多樣的道德行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種多樣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過程中如何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為我們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比如,這個階段的學生,自我表現慾望增強,有的想當個班幹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會畫畫,想展示自己的繪畫才能;有的善於表達,想給大家講故事等。老師就應盡量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廢除了「幹部終身制」,實行了幹部輪換制,讓學生「競爭上崗」。實踐證明,在德育過程中,盡可能支援和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並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逐步形成道德需要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機制,學生的道德行為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養,促進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它對人正在進行著的認識過程起評價和監督作用。它對主體產生道德需要,形成觀念、信念起著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們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礎,對學生主體性發展起著激發動因的作用。

道德信念是個體認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並決心要去實現的信條。它不單是某種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認識、強烈的道德情感和頑強的道德意志的有機統一;它是道德動機的高階形式,是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真正內在動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結構中處於中心環節。自然它應成為學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標。

比如我校加強班的班主任老師在德育過程中堅持以情為中軸,通過組織學生讀情感方面的書,背情感名家格言,講情感故事等,進而引導學生選一條最有針對性的名言作為座右銘,經常帶在身上,堅持每日「三省吾身」,讓它激勵自己不斷進步;選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領袖、英雄或專家名人作為學習的榜樣,用他們的事蹟激勵自己前進;制訂乙個實現自己一定理想信念的行動計畫,並公布於眾,在大家指導、幫助和監督下落實。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和豐富了學生的道德情感,促進了學生道德信念的形成,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

三、重視道德修養,培養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養是指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方面的自我鍛鍊、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達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會道德轉化為個體的道德,關鍵是個體自身的道德修養。它是個體對自己進行自我觀察、自我調控。

核心問題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製」,在我國傳統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養的必由之路。

當今學校德育要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就要改進教師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加強班的老師在教育學生如何正確控制自己的情感時,就教給他們一些心理發洩方法:①當自己受到表揚和獎勵時,要控制過分激動的情緒,一方面可以給同學、老師講自己的感受,讓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繼續前進的目標。

②當個人受到批評後,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學習用具等積極行為方式來表示認錯、吸取教訓等。③別人給自己提意見和建議時,要以虛心的態度表示:「謝謝您的提醒」,「我一定認真考慮您的意見」等。

④當個人受到委屈時,不要用哭、吵、鬧等方式來發洩,而是採用受小委屈時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後可以大喊一聲「我討厭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辦法來求得心理平衡。再如,在指導學生如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加強班老師不僅向學生提出了字少、句短、易記的行為規範要求,進行嚴肅嚴格的基本訓練,而且注重抓住社會實踐鍛鍊,組織開展一些有效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磨練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學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學生是乙個活生生的獨立主體,獨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為特徵。教育者必須注意維護和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們在德育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獨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權利,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如在活動中我們一直堅持以下幾點:

一是獨立自主。教師把開展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誘導而不包辦。學生在活動中可以根據現有的條件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

在活動過程中,學習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於。

二是實踐鍛鍊。教師要為學生實踐鍛鍊積極創造條件,引導而不代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要有理想、有目標、有志氣、有追求,刻苦鍛鍊自己的毅力,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愛好形成個性特長。

三是積極探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問題,自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使其創新意識得到增強,創造才幹得以提高。

總之,在德育改革的實踐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早放手才能早獨創,只有早當家才能早成熟,只有在當家做主的實踐中才能促使學生主體性發展,鍛鍊未來的「當家人」。

德育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幾點思考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採用言傳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的思想 政治 法制和道德等幾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德育過程即思想品德教育過程,它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為目標,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的活動過程。沒有活動就沒有德育,活動使主客體發...

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幾點思考

當前,人的主體性發展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乙個人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誌。主體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 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教育。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乙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如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主體性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的體現

作者 王平 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08年第06期 高中英語標準 要求 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 實踐 討論 合作和 等方式,發展聽 說 讀 寫的綜合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 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