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麼 讀書報告

2022-07-09 06:33:05 字數 4804 閱讀 6157

斯金納與羅傑斯的教育觀之比較

—讀《人本主義教育觀與素質教育》

摘要:斯金納是美國當代著名的行為主義教育思想家,羅傑斯是美國當代著名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家,他們分別作為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代表,其教學思想存在顯著的差別,對他們進行比較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會產生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 教育羅傑斯斯金納

1.理論觀點的不同

1.1兩種教育觀點的理論基礎:

行為主義在20世紀五十年代作為當時心理學界的兩大流派之一,其思想對教育影響深遠。斯金納作為行為主義流派的代表,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新關係建立的歷程。人本主義心理學產生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 ,是美國一些學者在反對當時影響最大的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這兩個心理學派的背景下興起的第三勢力,是從社會科學強調人的獨特性而提出的一種理論 ,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羅傑斯(carl r. r rogers,1902-1987)。羅傑斯在教育實際方面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既不同於行為主義者的只求解釋簡單的反應,忽視人本身的特徵;也不同於認知論者只求解釋知識學習,忽視人類的情感、價值、態度對學習的影響,而是擴大視野對整個人成長的歷程做全面解釋。

1.2對教育本位論的理解不同

斯金納主張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社會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應以社會價值為中心,應主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構教育活動。它主張,個人的發展依賴於社會,受制於社會,人的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靠社會提供營養,人的一切都從社會得來;真正的個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類才是真正的存在,人之所以為人,只因他生活於人群中並參與社會生活;個人不過是教育的原料,不具有任何決定教育目的的價值;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個體社會化,使個人適應社會生活,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公民;教育過程就是把社會的價值觀念或集體意識強加於個人,把不具有任何社會特徵的人改造成為社會的人。

羅傑斯主張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應以個人價值為中心,應主要根據個人自身完善和發展的精神性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構教育活動。它否定社會制度的權威,反對社會對個人的束縛,強調個人自由權利的至高無上,將人視為萬物的尺度,主張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於謀求國家利益和社會發展,而在於發展人的理性和個性,使人真正成其為人。個體本位論主張教育要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獨特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志趣、才能、資質、特長和愛好,加以引導,促使個體和諧完美發展。

就是說個體不是以領會和接受社會文化為唯一目的,不是單純的適應社會,而是通過培養個性健全,人格獨立,富有創造性與開拓性的人才來滿足社會需要,以在繼承基礎上的發展與創新為目的。

1.3兩者在認識論上的不同

在認識論上,斯金納是唯物主義者。他用行為這一術語來表示我們日常使用的知識、認識、資訊等概念。對於人的行為的產生、發展與變化,他持有如下觀點。

第一,行為的產生有兩個**:一是由學習而來,二是由過去的經驗而來,過去行為得到滿足的經驗引發了現時行為的產生。第二,行為的維持和發展要靠結果的強化來支援。

第三,行為的變化**於環境的變化,環境的實質性改變是行為改變的原因。他完全否定個體行為動機的概念,忽視了情意等行為的動力因素。

在認識論上,羅傑斯很強調經驗,認為個人的經驗是知識的**和發展的動力。除了經驗,他還強調認識中的能動性和選擇性,他認為由於人格是以自我為核心,人在認識中並不是由外在因素的刺激而引發的,而是由內在的需要而引發的。其中原發的需要是身理的,如飢餓、安全等;繼發的需要是精神的,如自尊、愛、自我實現等。

這就是說,以自我為核心的人格結構是乙個能動的認識系統,不像行為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乙個「刺激——反應」的系統。在認識上,人有選擇的權利和能力。羅傑斯強調以自我的經驗、興趣和需要為選擇的價值標準。

由此看來,人的認識是乙個自主選擇的過程。

1.4.在人性論上的不同

斯金納對人和人性的看法主要包括如下幾點:第一,人性基本上是惡的。二,人的行為是由許多聯結的建立而習得的。

第三,行為基本上是決定於環境的,遺傳只是扮演常數的角色。第四,人基本上是享樂主義的,尋求快樂而逃避痛苦。「控制」是斯金納關於人的理論的乙個重要範疇。

他認為人類行為受環境控制,所謂「自主人」「自由意志」都是不存在的。控制並非壞事,適當而健全的控制可使人類幸福。總之,斯金納在對人的看法上是乙個「外在論」者,強調人的外在決定性。

在人性論上,羅傑斯對人持有一種人本主義的樂觀主義觀點。在他看來,人性是善的,是基本上朝著自我實現、成熟和社會化的方向進步的。對於弗洛伊德關於人性本惡的心理分析,他也持有異議,儘管他早期受這種影響很大。

羅傑斯認為,當人能自由發揮功能,自由去經驗去實現他的基本人性時,人就是乙個善良的社會動物,乙個可信任、具有建設性的人。

2.教育觀點的不同

2.1.對傳統教學的批判

斯金納對教育現實的批判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教學的目標不是培養學生系統的「行為目錄」而是「逃避懲罰」。第二,教學中的強化不適當,主要是不及時。

第三,教學缺乏乙個朝著逐步接近所要求的最終複雜行為的方向前進的巧妙程式。第四,教師的教學技術、方法很差,熱衷於那些強調固有興趣較大的材料的教育哲學。

羅傑斯總結歸納了傳統教學有如下弊端:第一,教師是教授,學生只是接受的容器;第二,講演、教科書及其他語言教學手段是傳授知識的工具,但單調枯燥;第三,教師是權利的擁有者,學生只是服從;第四,權威人物制定的規則是教學的不可改變的政策;第五,缺乏信任,教師對學生不相信;第六,學生一直處於恐懼狀態;第七,民主及其價值受到忽視,在實踐中遭到破壞;學生不能參與選擇教學目標、課程和教學方法,這些都是別人為學生決定的;第八,教學中只有智力而無完整的人,學生的好奇心、興趣被扼殺了。羅傑斯認為,教師教的主要任務是允許學生自己學習,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他宣稱他的教學研究主要在於回答「教師如何創造性地促進學習和如何去愛學生」這一問題。

2.2.兩個人的教育觀的不同

斯金納認為, 教育是按照「刺激—反應—強化」的程式進行的。按照這一程式進行教育訓練, 可以隨意塑造乙個有機體的行為。學生的思維最終必須用行為解釋, 而這種行為又都是由外界引起和受外界控制的。

教學是典型的人類行為的過程。這個過程遵循一種函式關係,即教師的行為是因,學生的行為是果,學生行為的變化是教師行為的函式。這樣,教學完全受因果規律制約,適用於以科學方法進行的研究。

在教育中要形成與維持的行為通常是言語的行為,並要把它置於言語刺激及非言語刺激的控制之下,由言語行為所引起的特殊問題也是可以進行相似的分析的。這就是說,教學是行為誘發過程,是有規律的,是完全適用於科學分析的。

從人本主義出發,羅傑斯提出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種人至少有三個特徵:第一,這種人是經驗開放型的,不閉塞、不保守、不拘束、不唯諾,自然、開朗、敏感經驗豐富而深刻;第二,這種人以存在主義方式生活,不是最大可能的適應環境,而是努力發現、改變、創造新環境,使自我與個性不斷得到發展;第三,這種人能夠使自己的有機體表現出最恰當和有效的功能來。

他提出,全面發展的人的最根本的標誌在於具有創造性。教學要善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其創造力。

2.3.兩個人的教學模式比較

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學習說是程式教學的實驗科學理論依據。行為主體通過自己的努力操作來獲得某種關係知識,這種學習是主動的、自覺的,行為是發出者自己驅動的。由於學習是通過操作性條件強化進行的,所以稱為操作條件學習。

在這種學習中,強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操作、刺激和強化是操作條件學習的重要構成部分。斯金納極力主張把教學目標行為化,要制定具體可行的行為目標,精確的敘述學生在接受某一單元的教學以後,將能作些什麼,用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術語予以陳述,以便能用客觀的方法和測量工具進行教學評價。

斯金納的程式教學模式以他的程式教學機器、程式教材為基礎。這種教材是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通過對教材進行選擇、組織、設計、呈示、解釋等編序過程而制定的。它先將一般的學科分成單元,再將單元分成小單元,小單元再細分成更小的元素,然後將這些元素片段予以排列,組織成邏輯的系列,最後通過教學機器等形式呈現給學生。

他提出直線式和衍支式兩種教材編制原則。他的程式教學模式便於學生自學,可以自定學習的進度和速度;符合循序漸進的規律,可以通過化難為易的方式進行學習;及時反饋強化提高了教學效率。但這種教學也有缺陷,它只重學習結果,不重學習過程;適用的學科有限,不易鑑別和發現學生的創造性,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情感品質。

羅傑斯主張學生中心教學,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實現,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這種教學模式也被稱為「非指導性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置學生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擔學習的責任,制定課程計畫;教師提供學習的資料,鼓勵學生對資料進行補充、更正和創新;學生自己按興趣選擇學習方向和程式;教師創造促進學習的氣氛和情境,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把注意力放在促進連續的學習過程上,學習的內容屈居第二位;在教學紀律上,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採用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以代替外來的評價;在這種促進生長的教學中使學生的經驗、個性、創造力不斷得到發展。

羅傑斯主張情意教學,和諧師生感情,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這有利於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教好學生,除了具有必要的情意因素以外,還必須有恰當巧妙的教學方法,教師要組織好教材,要善於輔導,並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自己學習。並且應實施自由教學,培養學生的自由意識和責任心。

3.通過上面兩個派別之間在各個方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他們之間的對立觀點。斯金納過分相信科學,輕視人文;對人性持否定的態度,拋棄人的情意因素,忽視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與創造性,而羅傑斯只注重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個性,看不到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共性,低估了老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忽視學習中的認知因素的作用。

他們兩個人對我們現代的教育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斯金納教育思想在 50 年代的美國盛極一時,此後又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產生影響,特別是現在各國紛紛嘗試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實質上就是程式教學思想的延伸。在斯金納的教育思想中,有許多合理的因素,比如即對反饋原則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定步調原則利於學生發揮自主性;小步子原則利於減少學習錯誤等等。斯金納認為教學中的民主與自由不是興趣主義、放任自流,而是更好的有效的改良控制,教學控制需要必要的紀律和懲罰作為手段。

他的研究與思想促進了教學思想的科學化,推動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如現在的電腦輔助教學;他的教學目標行為化便於研究和操作,促成了教學評價的科學化。

數學讀書報告

讀 數學中的美 吳振奎 吳旻著 五月中旬我閱讀了吳振奎 吳旻兩位先生所著的 數學中的美 一書,書中從簡潔 和諧 奇異三個方面記述了數學的各個分支中的美。書中包含了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的各方面知識。此書從哲學範疇出發,配以數學例項去解釋數學潛在規律,探索運用美學原理指導數學創造 發現的途徑,這對數學的...

《日出》讀書報告

對人物的刻畫,可以說是 日出 這部三幕劇的最成功之處。作者根據每個人物身份和經歷的不同,分別採取不同的描述方式,以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例如,對於作品的主人公之一陳白露和李石清,作者主要是描述他們性格的複雜性 內心的激烈衝突及其被窒息被毒化的心靈歷程,而對胡 四 顧八奶奶 張喬治 福生等形象的刻畫,則...

活著讀書報告

許多的不幸主要是針對底層的人民,他們弱小,缺乏保護自己的基本力量 他們甚至是作為上層建築的某些犧牲品。像螞蟻一樣,逆來順受,經受著生活的歷練和折磨,卻無能無力。他們既不能像鬥士或者英雄那樣直面慘淡的人生,奮起反抗 也不能爬到食物鏈的上層,改變自己的現狀,有的只是煎熬,逆來順受。但是從文中我們並沒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