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合作學習的誤區

2022-07-07 23:00:09 字數 1074 閱讀 2206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然而目前相當一部分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熱鬧,不求實效。

也就是說教師雖然為學生「穿上了」合作學習的「新鞋」,可「走的」依然是那條「老路」。筆者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使合作學習真正達到應有的目的談幾點看法。

一、既要重視合作又要注重發揚學生的個性

現在,某些課堂上是一些優秀生唱主角,而其他的學生得不到展示的機會。所以,要在合作中展示每名學生的特長,發揮他們個性的地方,讓他們暢所欲言,為了解決乙個問題共同出力。同時,有些時候富有個性色彩的求異思維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和肯定。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如在教學「育才小學有個圓形花圃,周長是25.

12公尺。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公尺」時,我先組織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討論,經過分組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必須先求出半徑,然後再用面積公式求出這個花圃的面積。

這時我就組織學生嘗試完成這道題,我邊巡視邊指導一些學生完成。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都是按照討論的方法做的。同時我發現有一位學生在求出半徑後列出了另外的乙個算式:

(1)花圃的半徑:25.12÷3.

14÷2=4(公尺);(2)花圃的面積:25.12÷2×4=50.

24(平方公尺)。我一看,就對他說,你不用公式來算,一定是錯的。他解釋說:

「圓的面積是周長的一半乘半徑,我先用圓周長除以2的商再去乘以半徑不就是這個花圃的面積嗎?」可見這是富有創意的解答,這個思路不僅具有個性,而且更具一般性,更容易接受理解。沒有個別學習這一前提,合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不管那意見是對還是錯,這樣,他們就能在活動中發現自身的問題。意見是正確的,可以繼續發揚,同時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是錯誤的,那就通過其他同學的幫助,幫助他找出問題的所在,並在尋找、討論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答案。

這樣,在小組討論中,既注重了合作精神,又發揚了學生的個性,增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小組中要處理和合作精神與發揚學生個性的和諧性。

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及對策

2 討論內容要有 價值。課堂討論前師生雙方都要從思想上 知識上 資料上做好充分準備。沒有準備,學生就可能陷於被動,教師也可能出現不能及時回答 或不能引導討論深入下去的現象。鼓勵學生大膽地探索 積極發言,尤其是鼓勵中差生積極發言。3 在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旁觀者,應積極參與其中。儘管課堂討論主要是...

走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沼澤地」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一種高頻率使用的教學方式。但在一些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教師僅僅將 小組合作學習 當做 體現課標精神 的標籤,追求教學的 時尚 不管需要不需要,應該不應該,合適不合適,一概用上。殊不知,過濫 過度 過於花哨的小組合作學習充斥著課堂,就像 沼澤地...

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及對策分析

一合作學習形式化 片段 四年級 三角形的內角和 背景 在課前學生已備好了直尺 三角板 量角器 剪刀和三角形紙板數張。在老師引導學生經過猜想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後。師 請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去驗證結論 於是乎 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只見學生在剪剪,畫畫,拼拼,好像非要弄乙個明白不可 一會兒,師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