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文知識與技能及能力的關係

2022-07-05 05:15:05 字數 4871 閱讀 7895

語文知識是各學科的根基。各種能力的發展更與知識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的能力和技能與語文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語文知識與技能和能力又是相互相承的。

所以,我們要把語文知識和技能及能力之間的關係理清,才會更加清楚的了解語文,學語文知識,懂語文知識。

關鍵詞:知識技能能力

一、語文知識概念界定:

1. 陳述性知識

陳述性知識即反映事物的狀態、內容、性質、發展變化的原因,用以回答事物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問題。如說明一樣事物、表述乙個觀點等,又稱描述性知識。語文課程關於「語言」和「言語」的規律性知識,屬陳述性知識。

2.程式性知識

程式性知識主要反映活動的過程和步驟,用來解決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程式性知識實質上是一套關於對外辦事的操作程式和步驟,因而也叫操作性知識。如語文課程中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言語行為規則,就是一種程式性知識。

例如,如何概括段意,怎樣讀解和組織段落,形成良好的語感,怎樣才能整體把握文章的意義,怎樣欣賞和評價文學作品,如何理解作文題目,怎樣根據習作要求選擇材料,怎樣將所選材料合理的組合成符合要求的文章,等等。有效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應該促進陳述性知識向程式性知識的轉化,利於學生在言語實踐中形成熟練的技能。

3.策略性知識

學習策略指的是在學習情境中,學生對學習任務的認識、對學習方法的呼叫和對學習過程的調控。學習策略的本質屬性是對學習進行自我監察、反省和調節(元認知)。學習方法指的是學生用在編碼、儲存、運用等學習過程中的方法和技能。

例如,在書上寫批註、做筆記、勾畫、記憶等都是具體的學習方法,它們是學習策略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是學習策略的乙個基本組成部分。學習策略作為乙個學習的執行監控系統,它是由學習方法、學習的調節和控制、元認知三個層面的要素組成的。

4.心理表象和整塊知識

表象的意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表象指在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形象,包括記憶表象和想象表象;狹義的表象僅指記憶表象。表象在語文課程和學習,藝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我們的畫家必須將想要畫的內容存在腦海裡,在將他們繪聲繪色的展現在觀眾面前。例如,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其中的描寫:「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幾十個字勾勒出來的一幅小巧玲瓏的水墨畫,是作者遊玩時的視覺表象,是作者寫作時的記憶表象,是作者當時的「心象」;靠著語言文字的承載,而今已成為千古流傳的優美意境。讀者要能夠領會這個意境,就必須在頭腦中再現這一表象,形成自己的「腦圖」,必須知道這個表象形成和訴諸言語的過程。

因此,表象不僅是形象思維的基礎,是文學創作的細胞,而且形成、再現、保持和加工。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在乙個大的知識單元中既有陳述性知識,也有程式性知識,還有策略性知識,甚至包含有空間資訊的表象。既有社會性知識,也有人文性知識。對於這樣一種整塊知識,心理學家主張用「圖式」這個詞來表述。

二、語文技能

1、 語文技能的內涵

2、  技能是人們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動作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語文能力教育。語文能力是指人作為個體,能順利完成聽、說、讀、寫諸項中某種語文活動所具備的本領。

如:學生能按照習作要求,抓住中心,把作文寫得具體得當,這是語文技能中寫的技能.

2、語文技能的主要涉面大致可分以下幾點:

(1).識記:掌握語文知識的方法是識記。

常用方法有:三位一體法。適用生字詞。

從音、形、義三方面字詞的記憶;對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較為使用。誦背默寫法:適用語文知識,名言佳句,古詩詞的積累。

即反覆誦讀、默寫識記。圖表整理法。適用語文知識。

將知識按掌握內容分項整理,製成圖表,進行識記。對比記「異」法。用於易混淆的語文知識。

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他們的異同點,由異點認識記憶。卡片摘錄法。適用名言佳句及蒐集寫作材料。

口訣誦記法。按一定順序、韻律、結構或操作程式編成易誦易記的口訣,以便促記。

(2).運用。語文知識是語言認識的基礎,語言認識活動就得對語文知識的運用。

方法有:①劃分辨析法。對短語結構,句子結構及句中詞性、用法認識,進行結構劃分,從詞意、句意及詞所居位置分析。

②劃分修改法。適用修改病句,劃分句子結構,從語法、邏輯、遣詞、修辭角度查詢**,予以修改。③遵章循章法。

適用語文知識使用與正誤。按使用方法、要領、格式,針對具體語言環境進行使用、查改。④要領變換法。

適用句子結構及句式變換。按⑤對照模仿法。適用修辭與句式變換。

依據例句式樣,模仿造句。⑥翻譯劃分法,適用文言文句中詞性,用法及句式辨析。將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劃分句子結構,根據詞意和詞所居位置進行辨析。

⑦依體為文法。適用作文謀篇。

(3).理解。

對語言材料的字、詞、句、段、篇章進行理解,弄懂其意。

方法有:①拆釋合意。適用詞語解釋。。

②語境取意法,適用同語釋意。根據詞語的語言環境解釋,將解釋意代入原句,使語句通順句意不變。③探源聯意法,先探明源義,聯絡語境,用語境取意法釋意。

④抓中心句法。理解段落大意。尋找語段中表意的中心句,由此理解語段意。

⑤合併歸納法。將語段意分類合併歸納為大段意,依據大段意,加上作者態度與觀點、聯絡時代,歸納概括全文意。⑥詞意角度法。

抓住句中關鍵詞語,由詞語意出發,進行理解。7直譯思想法。根據上下文句意,翻譯理解的文言文句,用現代文翻譯句意。

8置身其間法。適用人物思想情感與環境描寫的體味鑑賞。置身其境,充當角色,體會人物語言、心理、行動描寫的用語及環境描寫的詞語,從詞意、語意、等方面進行品嚐。

(4).分析:將事物、現象、概念分門別類,離析出本質及其內在聯絡。理解語言材料,從有關的彼此關係方面進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①文體劃分法。各類文體都有自己的謀篇辦法,劃分文章段落層次要看文章體裁,由作者思路入手,依據寫作順序進行。

②嚼句。抓住與指代有關的句子精讀嚼意,由說什麼入手看句子關係,從而尋出指代物件。③ 鍊句斷意法。

抓句子說什麼、怎麼樣的主旨,去怎麼說的技巧。④句群條析。分析語段,找出每個句群言事說理的中心表意句,於以條分縷析。

⑤評析。精讀材料,細嚼句意,看說什麼,怎麼做;思社會現象、公德規範等,進行審美評判。⑥聯想擴充套件。

弄情材料中的人和事,充當角色,置身其境,展開聯想和想象。⑦技巧視文法。考慮文章體裁,由立意、選材、組材、語言、表達方法等方面入手,用例句評價。

⑧抓詞評析。尋找表達作者情感和看法的詞語,從情感和看法入手去評價。

三、語文能力及其培養

語文能力是人們進行語文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徵。它包括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在這四種能力中,聽話能力是基礎,寫作能力是制高點。

1、聽話的能力

包括:辨音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

聽話能力不僅取決於聽力是否健全,更取決於對話語的理解能力。聽話能力還包括聽話時的姿態、神色、回應和提請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在英語這門學科中,聽力是十分重要的。

可很多同學認為英語聽力較難,聽不懂。其大部分同學是因為對句子、短語的理解力還不夠。這就要求學生要掌握大量的英語單詞,不僅如此,還要經常給他們營造英語對話的場景,俗話說,熟能生巧嘛。

其實漢語中也是如此。特別是在口語交際中,不但要求學生能把別人講的話聽清楚,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其中的核心內容。這是聽話能力的培養。

2、說話能力

包括:①選詞表意能力②有條理地表達能力③運用語言的能力。

說話能力主要表現在吐字是否清晰、聲音是否洪亮、語句是否準確、話語是否連貫、姿態是否得體、表情是否到位等等方面,要使自己有好的說話能力,除了要有足夠的自信心外,必須積累很多好的詞語和名言警句,然後結合你要說話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表達。這些能力都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具備。

如何才能提高語文能力呢?

1、以說促看、促聽。現實生活是理論學習、創作思維的根本源泉。為了讓自己所說的話讓聽眾耳目一新,必須時時處處留心觀察生活,貼近生活,從而在現實生活中採擷到更多更好的說話材料。

因此,學生必然會注重體驗生活,為自己的說話的能力添磚加瓦。為此應善於捕捉說話者話語中的重要資訊,細細體悟說話者話語裡所蘊涵的的深層含義,進而對說話者的話語內容、停頓節奏、表情動作等方面加以品評、質疑。這樣就達到了以練說活動促進練看、練聽活動,反過來,練看、練聽活動又對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寫作水平都大有裨益。

2、以說促讀。學生是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的,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讚許和同齡人的肯定,他們是樂意在練說活動中展現自我風采的。為此,他們就會積極地準備練說活動所需的材料,就會潛心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廣泛閱讀現代的書報雜誌,並且從中篩選那些思想性、藝術性、實用性強的資訊材料。

這樣,說就帶動了讀。

3、以讀促寫。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除注意字,詞的積累外,必須多讀課外書、中外名著。在讀的過程中摘取好的語句加以整理,為寫作提供材料。

讀後體會作者的寫作思路,寫作方法和對文章結構的安排。在自己的寫作中可以向他們借鑑,從而讓自己的寫作水平逐漸提高。而文章必須富有現代氣息的材料加以替代、充實。

於是,說又帶動了寫。寫作水平也隨之上了乙個新台階。總而言之,就語文本身來說,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乙個有機的、互相聯絡的整體。

四者互為依存,互相滲透,缺一不可。

不僅如此,還要培養文明態度、語言修養,能夠有自信心,有獨立見解,能尊重理解他人,能做到談吐文雅。分解到聽和說,要學會傾聽,準確全面捕捉重要資訊;學會說話,清楚、準確、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技能的關係:

知識和技能是能力發展的基礎。鑽研語文知識博覽群書,就能使我們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上更容易。經常接觸大自然、觀察大千世界萬千氣象,就會使我們在對自然界的認識能力上勝人一籌。

知識技能的掌握會對能力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能力是掌握知識、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它制約著掌握知識、技能的快慢、深淺、難易和鞏固程度,並影響對知識技能的運用。語文知識與技能及能力雖然聯絡密切 ,但也存在差異,語文知識來自於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他以概念和思想的形式為人們所掌握。

語文技能是在訓練的基礎上形成的以行動方式為人們所掌握。而能力是人所從事某種活動時表現出來的心理品質的概括,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徵,其實質就是長期學習中積累起來的知識和技能的概括化。技能只是由於練習而鞏固的一種合乎客觀法則的活動方式。

一項技能可以集中在乙個比較短的時間內學會,而能力則必須在長期的實踐中養成。

論語文知識的構成

作者 李永妃 語文教學與研究 教研天地 2010年第03期 自1986年邏輯知識消失至今,除增加過 簡明 連貫 得體 的消極修辭條目之外,語文知識教學內容只減不增。語文新課標乾脆取消了 基礎知識 從此,語文知識教學邁進充滿質疑的話語多元時代。後現代知識觀拓展了人們對語文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引導人們...

論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探析

摘要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技工學校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是當前技校教育者的工作重點。本文根據技校實際,分析了語文教學中提高技校生創新意識和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關鍵詞 技工學校 語文教學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引言創新能力是在人類智力發展基礎上形成的...

論能力與責任的關係

我們要做好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有兩樣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責任和能力。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貫穿我們工作的始終。責任是乙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是做好應該做好的工作,承擔應該承擔的任務,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對於公務人員來說,責任就意味著忠於黨,忠於人民,意味...